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凯恩斯革命无疑是20世纪经济科学中的大事,但由于《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的高度争论性和晦涩难懂,关于凯恩斯对经济学的具体贡献一直存在着争议.凯思斯认为作为传统就业理论的劳动供给理论、萨伊定律和利率理论均建立在特殊假设前提之上,这使得传统经济学成为分析特定经济状态的特殊经济学.凯恩斯提出了有效需求原理作为一种新的就业理论和一般性的经济分析框架.其中,企业家对未来市场需求的预期、生产成本条件和企业家之间的竞争决定了均衡就业水平.同时,货币的特殊性质使得货币利息率维持在较高水平,阻碍了投资增长,造成有效需求不足,使得经济停滞在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因此,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是以建立在货币特殊性质基础上的利息率理论为中心环节的一般性的就业理论.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之后的宏观经济学并没有沿着有效需求原理的逻辑发展,凯恩斯革命被逆转了.  相似文献   

2.
凯恩斯革命是从理论、政策、方法三个层面展开的。货币非中性论、货币供给外生论、对萨伊定理的彻底否定构成凯恩斯革命的理论基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凯恩斯革命赖以实现的政策工具;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纠偏、破除传统的两分法和首创货币经济学是凯恩斯革命赖以完成的方法论。与此同时,《通论》内在逻辑上的不一致性,与经典学派崇尚经济自由传统的趋同,决定了凯恩斯革命中的继承。由于经济运行的常态是非充分就业均衡,《通论》必然具有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学上,2006年具有纪念意义,时值凯恩斯的鸿篇巨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问世70周年。1936年,凯恩斯发表了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宣告了“凯恩斯革命”的来临,同时开启了经济学中对“宏观”世界的探索之路。70年过去了,凯恩斯留给世人的思想财富依然熠熠生辉。作为凯恩斯理论体系重要内容的利息理论,对西方经济理论和货币政策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选取凯恩斯利息理论及其对中国的适用性进行考探,以期为我国利率实践提供一种贴近经济现实的理论参照和政策建议,兼以纪念。  相似文献   

4.
后凯恩斯主义的内生货币理论打破了货币供给前提,提出中央银行既没有能力控制基础货币,也不愿去控制基础货币。他们认为货币的供给是内生的,即由信用驱使、需求决定的,与商业银行和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行为有关。结合最新的实证研究对后凯恩斯主义的内生货币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评介,并认为其将与宏观经济、开放经济相结合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凯恩斯的预期理论及其评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凯恩斯的预期理论主要体现在《货币改革论》、《货币论》和《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等著作中。凯恩斯的预期理论是直接为他的政府干预主张服务的。凯恩斯的预期理论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的意义,但也存在着诸种不足。  相似文献   

6.
赵峻松 《经济咨询》2006,(5):42-43,39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研究货币政策及其工具如何通过各种经济变量对实际经济产生作用的问题,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从早期凯恩斯主义提出的利率传导机制,货币主义补充的非货币资产价格机制,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秉承古典货币中性论,和新凯恩斯主义的创新强调银行资产的信贷渠道,众多学派围绕“货币是否是面纱”及“货币非中性时影响实际经济途径”的争论使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研究呈现出众说纷纭的丰富形态,随着理论相互间的吸收与融合,我们可以把所有传导机制概括成两大类.  相似文献   

7.
后凯恩斯信用货币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凯恩斯信用货币理论认为银行贷款是货币增长的主要源泉,主张从贷款到存款的因果关系箭头。但围绕货币供给特征、利率决定以及流动性偏好等问题,又存在不同的见解。从动态学上综合信用货币的复杂性是该理论的最新发展方向。该理论认为金融不稳定性假说的基础是信用货币理论,这与新凯恩斯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微观分析方法具有本质区别的。后凯恩斯信用货币理论强调用收入方法而不是货币方法来分析通货膨胀问题。后凯恩斯信用货币理论对于我们正确理解现代金融体系的运动规律,制定科学的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背景 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应用已经非常成熟,它主要是货币当局通过对货币方面的调控来影响一国经济,达到经济稳定增长目的。在西方主要有两大理论:一是凯恩斯主义的“相机抉择”机制,即政策实施和经济状况反向操作,经济过热则紧缩货币,通过缩减信贷规模和提高利率水平从而抑制过热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自从凯恩斯的《通论》出版以来,宏观经济学就逐渐成为一个比较系统而相对独立的学科,后人将凯恩斯的短期经济增长模型进一步长期化为外生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纵观主流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构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假设:市场能够自动实现均衡,但是,正是这个假设将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引入了歧途.对于原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新凯恩斯主义、哈罗德-多马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索洛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而言,它都是一个难以回避的硬伤.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中国货币政策实践的角度论述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别是反金融危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效果非常显著,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经济复苏后,管理通胀为主的稳健货币政策以保持价格水平稳定和改革开放以来增发货币对中国的贡献.并充分肯定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1.与传统凯恩斯主义相反,货币政策对付衰退作用明显:即使短期利率水平接近于零,货币政策也能有效地刺激经济;2.货币政策是保持价格水平稳定的重要工具.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是避免非预期的价格水平波动,因此保持价格水平的稳定应当是货币政策的长期目标;3.货币增长率增加,能提高政府实际收入,增加政府支出.  相似文献   

11.
在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著作60年后,凯恩斯主义的追随者们对原著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取名《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一版),该书由Geoffrey Harcourt和Peter Rich主编,英国Routledge公司于1997年出版。英国肯特大学凯恩斯学院经济系教授A.P.Thirlwall曾模仿凯恩斯的口吻为此撰写了一篇雅俗共赏的书评。现刊出此文中文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内生货币供给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生货币供给理论是货币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系统、全面地阐述、评价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和观点———从斯图亚特到当代的后凯恩斯主义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及其发展,我们认为,依照内生货币供给理论进行宏观调控对于我国目前经济形势下所执行的货币政策措施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近期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方面,既要借鉴国外经验,也须结合我国实情有所创造。因此,本文首先对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稳定化政策问题进行简要论述;其次就其所实行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予以评介;最后解析我国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一、稳定化政策“稳定化政策”意指政府的政策工具力图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动做出深思熟虑的反应,以便实现稳定经济的目标。这种政策是凯恩斯主义的产物。凯恩斯在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把他以往的政策主张加以理论化,提出了一套通过政府来“调节”和“稳定…  相似文献   

14.
<正>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一般认为,这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在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进展,并且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组合,基于这种理论提出的经济政策主张在一段时期、诸多方面显得颇为奏效。但是,在我国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和单纯的行政调节的限制以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介绍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的主要思想内容,然后总结书中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推陈出新,清理书中所归纳的经济运行的规则,从而系统的展现《通论》的精华。  相似文献   

16.
论快速增长与“丰裕中贫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理论的背景 “丰裕中贫困”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所用的“poverty in the midst ofplenty”一语的译文。在《通论》中,他指出,  相似文献   

17.
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到底有没有关系以及其关系如何,西方理论界一直都存在争论。文章主要对凯恩斯以来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之间存在相关性的观点即货币产出相关论进行综述:凯恩斯等认为经济是不稳定的,必须采取反周期的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以便稳定经济;新凯恩斯主义通过粘性工资和价格等理论得出货币政策能稳定总产出和就业的结论;新新古典综合学派认为货币政策对产出和就业等真实经济变量具有强大而持续的影响力;新共识宏观经济学等流派也肯定货币政策对产出的作用。据此得出应重视预期,注重货币政策与其它政策的协调配合等启示与结论。  相似文献   

18.
论投资决策     
一、从投资乘数看投资收益在现代经济中,从宏观上看,投资与收入之间的变化有一种必然关系:当投资增加时,收入会倍增,这就是凯恩斯经济学中的乘数理论。凯恩斯认为,投资与收入的关系“在一定特定情况下,我们可以在所得与投资之间,确立一个一定比例,称之为乘数。”(《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97页)这  相似文献   

19.
“新共识”宏观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本世纪以来出现大量经典文献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新共识”宏观经济模型中,货币存量不起作用,但货币政策在“新共识”中被赋予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通货膨胀对经济效率和增长具有破坏性作用,而货币政策可以决定通货膨胀。“新共识”宏观经济学中的货币政策采用盯住通货膨胀的方式,通过调节利率将通货膨胀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利率可以通过利率渠道、财富效应渠道、汇率渠道、货币渠道、窄的信贷渠道和宽的信贷渠道六个渠道对经济产生影响,以实现它的最终目标。“新共识”宏观经济学与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和20世纪80年代的新凯恩斯主义有很大的不同,在某些政策主张上甚至“恢复”了货币主义。  相似文献   

20.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突出贡献是将凯恩斯关于不确定性和货币非中性思想发展为一个完整的关于货币非中性的理论框架,它强调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货币都是影响真实部门的一个重要因素。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在凯恩斯的灵活偏好理论中加入融资性需求,这样就必然导致存量和流量的矛盾,从而造成利息率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货币的创造过程,提出了内生货币供给理论。这一理论完全是与主流经济学所信奉的货币数量论对立的,从而拒绝资本主义经济自然趋于长期充分就业均衡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