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经济师》2019,(12)
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全面实施,我国同周边及世界各国在经贸文化领域的合作层次不断升级。我国拥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历史文化沉淀中都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民俗特色。随着新时代文化战略与国际高水平文化交流的推进,少数民族民俗的英译现象在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等方面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文章从赫哲族文化中传统服饰、民俗节日和文学典籍等英译本出发,以德国功能学派目的论为理论框架,探索目的论对龙江赫哲族文化外宣实践的指导意义,以期对赫哲族打造民俗文化品牌及文化传承外宣拓展新渠道。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婚礼文化用品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而不断升温,在东方婚礼服饰中,其运用的民族元素较多,比如"木真了服饰"和"蔡美月婚纱".西方婚礼服饰多为洁白曳地的婚纱,款式比较集中.本文主要论述了中西方婚礼服饰文化在审美观念、地域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民族民俗以及哲学思想等方面的不同,以期对中西方婚礼服饰文化进行全面认知.  相似文献   

3.
经济文化对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旅游产业方面具有独特的地理、民俗和文化等优势资源,但一些地区由于忽视经济文化建设,导致其在发展旅游产业时面临一些瓶颈制约。应进一步强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在此基础上促进经济文化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切实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8,(2)
少数民族妇女在民俗旅游活动的参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促进少数民族妇女积极参与到民俗旅游活动中去,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黑龙江省饶河县赫哲族妇女为切入点,分析了少数民族参与民俗旅游活动的现状,提出了如何促进少数民族妇女参与旅游活动的策略和参与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少数民族节庆风情浓郁,节庆活动频繁,极具旅游开发与产业应用价值。在分析辽宁主要少数民族节庆资源的基础上,提出标志性少数民族节庆的遴选、民俗节庆系统化、节庆民俗活动类型多样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6.
李旭 《时代经贸》2012,(6):81-8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少数民族地区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如何更好地通过多方协调,使不同民族保持其个性的前提下获得更好的发展,谋取利益与共同进步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全面而深刻的了解。这次我们调研了位于贵阳市南隅、民俗浓郁的高坡苗乡,上世纪90年代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到高坡,关注着苗乡的发展,本次调查主要是对高坡乡的民族文化和经济发展情况研究,为制定切实的经济发展和民俗保护措施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集市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新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颖若 《经济地理》2003,23(5):717-720
民族文化旅游主要指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有多种类型的开发方式。集市是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存在的按一定周期聚集形成的市场,是定期出现的经济文化民俗大展演。集市旅游具有保持民俗的原生态、时空结构方便利用、便于产品化、传统和现代便于兼容等优势,是前程远大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多样的少数民族婚姻习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法治的不断健全,传统少数民族婚俗渐渐不能适应法律的新要求,这与少数民族的传统习惯、婚姻意识和文化背景有关。通过一定的法律土壤,合理的婚姻习俗是能够在法制的条件下得以保存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家居饰品在当下家居环境美化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应在新时代体现出自身的发展与创新,从而适应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文章从中国传统造型元素入手,以现代构成理论重新审视中国传统元素,发掘其最单纯化的造型元素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构成关系,分析其中最为本真的美的规律,并将这些元素与美的规律应用于现代家居饰品的设计中,从而以一个全新、独特的角度去思考现代家居饰品设计,寻求一条家居饰品创新设计的可行之道。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一份厚重的文化底蕴将为家居饰品的设计提供有力的支撑,使家居饰品无论在外在造型上还是内在的气质上,都更具生命力和文化内涵,使其由内到外得到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传统徽绣作为徽州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已随着作为载体的民间服饰、民间生活用品以及民俗发生改变而消失。现阶段,应及时收集有关徽绣资料并进行分析,建立安徽刺绣档案,解析其工艺特色,总结徽绣的艺术种类和特色规律,鼓励刺绣爱好者进一步对古徽绣进行技法上的研究,供徽绣研究者进行学习和借鉴,并塑造徽绣工艺师,挽救濒临消亡的刺绣工艺品,使它得以传承。在其发展中,与现代工业生产结合,打造徽绣品牌,使徽绣的文化与经济效益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11.
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温军 《经济地理》1997,17(3):96-99
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作为一个传统的自然、人文地理范畴。主要包括甘南藏族、临夏回族2个自治州和张家川回族、天祝藏族、肃南裕固族、肃北蒙古族、阿克塞哈萨克族等5个自治县,占甘肃总面积的39.5%.总人口的12.2%、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甘肃少数民族的79.3%,主要聚居有汉、回、藏、东乡、土、保安、裕固、撒拉、蒙古、哈萨克等20多个民族。这一面积辽阔、民族众多的广阔区域.有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特殊环境及区域成长发展的基础。1发展的现实基础1.1辽阔的地域和狭小的生存空间甘肃少数民族地区、面积18万km2,相当于一个大中省区的面…  相似文献   

12.
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的自然资源,水亦是现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目前,我国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具体办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3.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证明.将传统书法的艺术特征巧妙地融入到现代平面设计中去,不仅可以加强对传统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也有利于推进我国平面设计产业与市场的和谐有序发展,因此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积极融入传统书法元素,已经成为新时期平面设计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4.
刘嘉 《经济师》2010,(9):43-44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从民族文化中剥离并凸显出来的,具有教育、娱乐、健身功能的系列社会活动,具有娱乐性、竞技性、民俗性、广适性和地域性等显著特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贸易活动的交流,举办大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还可以加速民族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代城市文化中出现的新思潮、新事物对服饰流行风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代城市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文化交流,形成了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服饰流行文化.  相似文献   

16.
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的自然资源,水亦是现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目前,我国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具体办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俗地理探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民俗地理研究民俗与环境间的关系。我国民俗中有不少“怪”,如东北十大怪,关中十大怪,云南十八怪等,都是地域性较强的民俗。剖析这些“怪”与环境的联系,找出其中的规律性,“怪”就不怪了。民俗大体可分五类。生产习俗和生活习俗受环境影响较深。南米北面是农业和饮食的地域特色。文化习俗与意识形态有关。其中也是环境的曲折反映。南柔北刚是音乐戏剧的重要地域差异。寒冷地区气候是民俗的基础,东北十大怪都与寒冬有关。高原上地貌对民俗的影响增加。在云南十八怪中,地貌的烙印最深。丰富多彩的民俗是我国民俗地理学的肥沃土壤。民俗地理学的发展将丰富我国人文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现代的居住建筑已经不仅仅限于居住,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因素与建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所以,在住宅设计中应注意更多元素.做到建筑、艺术、文化、景观的完美结合,使之达到科学化、合理化,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笔者就此根据自己工作经验阐述了住宅建筑设计应该考虑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传承,其中每个历史时期中都具备自己的特点,传统文化的元素正是在历史长河的影响之下发展而来的,而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了这些历史文化特点使其更具特点.比如,传统文化中的纹样、雕塑、色彩等等元素都应用到现代化的建设设计中,使其更加具备多元化的美观以及深厚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从《徐霞客游记》看滇、黔、桂民俗中的经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霞客游记>既是一部自然科学巨著,又是一部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的民俗民情著作.它记载了我国民族种类最多、风俗差异极为明显的滇、黔、桂地区众多的风俗民情--服饰、饮食、居住、生产、交通、交易、岁时、礼俗等.这些民俗的形成,是因为当地特有的自然状况,社会发展和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