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咨询热线     
外出务工的农民还有没有土地承包权和经营自主权问:我是一个在外地打工的普通农民,今年国家政策好,我本想回家务农,可是村里竟然将我家的土地发包给别的农户耕作了,并与该农户签订了发包合同。请问:国家政策对此是如何规定的,我们外出务工的农民是否还拥有土地承包权和经营自主权呢?  相似文献   

2.
你幸福吗?     
你幸福吗?你会怎么回答?从国庆长假开始至今,中央电视台每天黄金时段都会播放一组在街头随机采访寻常百姓的镜头,共同的问题都是你幸福吗?一位山西省清徐县北营村务工人员面对记者的提问时,首先推脱了一番:"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问我。"该位记者却未放弃,继续追问道:"您幸福吗?"。这位务工人员用眼神上下打量了一番提问的记者,然后答道:"我姓曾。"这段对话也让收看该期节目的观众忍俊不禁,热议连连。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今年台湾凤梨在广西上思县在妙镇有生村大湴屯的试种成功,区内外的产销订单越来越多,不少村民开始跟着种植凤梨。据村民介绍,因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到外地打工,村里不少地块已丢荒多年。去年3月,村"两委"引来南宁老板成立凯盛农业开发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闲置土地进行土地流转,由老板出资经营种植台湾凤梨和莲雾,并与农户合作开发,村民成  相似文献   

4.
正春节正值农闲,河南扶沟老家在外务工的人们又都回家过年,乡亲们都喜气洋洋,聚集在一起谈论着一年的收入,商量着来年的去处。多数选择继续外出务工,一部分决定就近找活儿,还有部分村民受政策引导影响,准备留村租地,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是什么在影响农民的选择?在村务农者有哪些需求?为此,笔者按照就业选择,对村里农户进行了分类分析。总体来看,因村民文化水平相似,年龄、后代教育、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刘国城 《农家之友》2006,(8S):12-12
“免耕抛秧技术就是好!以前,丈夫在外打工,我—个人耕田很辛苦。犁耙田要借别人家的牛,一天2亩地要花100多元。插秧更辛苦,腰疼不说,还要找邻居帮忙才能做完。现在,村里的耕牛都不见了,别人也学我家,只用一个人就干完农活,其他人可以出去打工挣钱。”在广西北流市沙垌镇丹花村,一位姓杨的村民在今春进行水稻免耕抛秧时高兴地对笔者说道。这是北流市发展节约型农业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6.
“这不就是山上的野果子吗?送我都不要,你敢种我就敢拔!”7年前,返乡创业的聂德友决定在村里搞刺梨产业,村民黎小宇第一个向聂德友表示反对。前不久,眼瞅着村里刺梨大丰收,黎小宇却一通电话打给远在浙江温州务工的亲戚:“村里现在刺梨产业发展很有奔头,回来一起干吧。”  相似文献   

7.
正截至目前,浙江省萧山区义桥镇所有村、社区已全面实行银行卡支付方式,这在萧山区属首次。目前,义桥各个村已推行银行卡支付,只要在电脑上点一点,村里的务工费、赔产费等统一都支付到了村民手中,不需要村民来回跑。使用银行卡支付以后,彻底减轻了报账员的负担,也减少了差错,从源头上预防了村级腐败问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步伐越来越快,不少农民都进城务工,甚至在城市定居,农村能种地、会种地的农民越来越少。村里的土地怎么办?地里的农活谁来干?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米瑞乡的玉荣增村通过开展农业生产托管,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村里办起托管合作社位于雅江沿岸的玉荣增村是一个典型的藏区村落,全村共42户农牧民。"村里不少年轻人都去内地打工求学了,留在村里的农牧民年龄偏大,种地成了大问题。"玉荣增村第一书记拉巴才登说。对此,村"两委"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12年,村委会主任边巴拉姆与村领导班子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11月,受组织委派,我来到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担任北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面对农村工作,我是一个十足的"门外汉"。刚来村里时心怀忐忑,在村里工作一年多,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对农村工作有了一点体会。我总结,要想做好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主要是理顺四个关系。与村书记主任的关系——"没大没小"刚到村里工作的时候,有一个老大妈问我,"小伙子,你是新来的村官吗?"我说是啊,就是比村官大几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村的土地股份合作,可以说是被逼得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提起湖南省资兴市石鼓村的土地经营状况,该村党支部书记宋晓仁感慨颇多。地处资兴市城郊接合部的石鼓村,有10个村民小组,水田面积996亩,人均耕地0.9亩。近年来,随着种粮比较效益的下降,加之村里农田水系受煤炭矿区影响而多有损坏,村民多进城务工,耕地抛荒严重。"村里土地抛荒多,压力大。七八年前,村集体在道路两旁组织开荒了20多亩水田,免费交给一个村民种,但种了两年没效益,后来又荒了。"宋晓仁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11.
牛场乡大寨村曾是六枝特区出了名的极贫村。全村辖 7个村民小组、 209户 896人。实 施“八七”扶贫攻坚前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 300元, 95%的人家住的是茅草房, 80%的村 民玉米饭只够吃半年,绝大部分村民生活在极贫线以下。然而,到 1998年底,大寨村人均 纯收入 2200元,是 1993年的 7 3倍;人均占有粮 500公斤,是 1993年的 2 5倍;全 村已全部越过温饱线,村民不仅吃饱了,穿好了,还建起了新楼,迈入了小康生活。那么, 大寨村是怎样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实现从极贫村到小康村的跨越的呢 ?   一、穷则思变,选准路子 大寨村的…  相似文献   

12.
“免耕抛秧技术就是好!以前,丈夫在外打工,我一个人耕田很辛苦。犁耙田要借别人家的牛,一天2亩地要花100多元。插秧更辛苦,腰疼不说,还要找邻居帮忙才能做完。现在,村里的耕牛都不见了,别人也学我家,只用一个人就干完农活,其他人可以出去打工挣钱。”在广西北流市沙垌镇丹花村,  相似文献   

13.
<正>靠画老虎富甲一方的神奇村落王公庄是一座位于豫鲁交界处,占地1400亩的小村落。和周围大多数靠种地打工度日的村庄不同,这里别有一番纸墨香。最为外界津津乐道的,是王公庄的"虎文化"生意。村里没有养老虎,却有700多村民都会画老虎,全村年售几万张画作,收入过亿。不少村民都坐拥多套房产,换了几部私  相似文献   

14.
问:我是村里的支部书记,我们村有些党员长期在外打工,没有交纳党费,但组织又难以与之取得联系,这类党员应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王集镇南许村毗邻黄河故道,"老酥梨"和"小花生"是村里的两张名片,也是村民除务工以外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全村5000亩地都是沙质土壤,其中2000亩果园栽植老酥梨,与砀山梨品出一系;3000亩种植小花生,适宜做炒货。20世纪80年代,历经7年努力,全村农户都掌握了烤制花粉和人工授粉的技能,酥梨产量连  相似文献   

16.
2月15日,湖北调查组在钟祥市东桥镇永隆村进行人户调查。永隆村是一个典型的人少地多的村庄,全村人口1070人,人均耕地面积4亩多,全村外出务工人口在100人左右。入户调查过程中,村里的老支书王以祥谈到的“村民互助结对”的事情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老支书现年55岁,全家五口人,儿子儿媳妇常年在外打工,  相似文献   

17.
"我叫李启光,以前是村里的支部书记。去年年初,我向支部和村民承诺,带领村民修路。如今一年多过去了,连井自然村到望茶湖山上的机耕路修通了,我兑现了年初的承诺,请村民评议。"芋坑村党支部原书记李启光说。"老书记兑现年初承诺,路修通了后,山上产的毛竹、柑橘都是车子运下来的,运输成本降  相似文献   

18.
去年下半年,湖北省枣阳市新市镇张湾村村民张同党在深圳打工期间,曾给家里打了三次电话,第一次电话要求退地,第二次暂缓退地,第三次坚决不能退地。这是缘于何故?原来事情是这样的。2002年7月份,农村税费改革之前,张同党从家里来信得知,村里要调整核实土地面积,他原来承包的土地转给邻居耕种,问他是否还继续保留承包权。张同党认为,眼下种地负担太重,不如在外打工划算。于是,他打回第一次电话:退地。8月份,张同党从刚来打工的新市老乡口中得知,家乡正在搞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将要减轻,农民种地又有希望了。于是,张同党打回第二个电话:暂缓…  相似文献   

19.
张涛 《中国改革》2004,(10):22-22
“有这两个年收入 1.6 万元的蔬菜大棚,俺再也不用到处打工讨饭吃了!”看着满棚油绿的西瓜,5月20日,山东济阳县蔡家村村民马宝泉“种地照样能发家致富”的信心足了。 马宝泉说:前几年,村里干部啥事都不透明,群众信不过,很多涉及大伙共同利益的事,一直拖着办不成,人心涣散,地也种不好。自村里成立“一会一组”后,所有村里的大事小事都由村民说了算,多年解决不了的排水、浇地、供电等难题,一下子都解决了。老树发新芽 “有了‘一会一组’这个新机制,我这支部书记就能扔掉包袱、轻装上阵,多为群众搞服务了。”说起这两年村班子由瘫到强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正每月7号,在山东省莱阳市羊郡镇北黄家村的村头公开栏前,都会聚集村民们前来观望。"村里的每笔花销都清清楚楚,让咱们老百姓心里都明明白白的,更安心了。"59岁的村民黄清君对村里的财务公开做法很是感慨。村里每个月的财务收支状况,按照"五统一"的标准,定期逐项逐笔进行公开,这是羊郡镇实行村级规范化管理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