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于沧州西站货物作业停留时间居高不下的现状,分析影响车站停时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强协作,优化运输方案,最大限度地组织均衡运输;调度、车站、货场紧密联系,确保运输信息畅通;建立设备台账,加强现有设备管理;改造现有货场,增加新货位;掌握调车机动态,合理安排调车作业;认真贯彻"一卸、二排、三装车"的运输组织原则;严格奖惩措施,加强联劳协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结合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以及煤炭运输的特点,提出将传统的煤炭调运货场转变为大型的煤炭物流中心。根据煤炭物流中心的地域特点将其分为两类:靠近煤炭产地的煤炭物流中心和靠近煤炭需求地的煤炭物流中心。从煤炭物流中心的运作流程、布局规划方法、典型物流动线布置形式等方面,对大型煤炭物流中心的布局规划进行研究,以武威南煤炭物流中心的布局规划为例,说明该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张玲 《铁道经济研究》2020,(2):16-18,33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运输是现代化运输业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相比于其他运输方式具有连续性、运量大、成本低等特点。在铁路运输主营业务下,有一定数量的非运输经营企业依托于铁路线投资建设了许多货场,并在货场上开展物流延伸各项服务。合理确定收费价格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关键,就某铁路物流企业煤炭抑尘服务如何定价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满洲里车站货场是我国对外最大的铁路运输口岸的国际联运货物集散地。近年来,随着满洲里车站货场货运量的大幅上升,车站的治安问题也越发突出。其主要原因:一是货场周边不安定因素日益增加;二是货场内部管理混乱,缺乏安全有效的防范措施;三是犯罪分子贪得无厌,作案手段不断升级。针对上述情况,海拉尔铁路公安处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大力整治满洲里车站货场治安秩序,严厉打击货盗违法犯罪,取得显成效,保证了铁路运输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5.
大秦线是我国最重要的煤炭运输通道,自1983年修建以来,2004年起进行了2亿t扩能改造,2008年起进行了4亿t扩能改造。大秦线的成功得益于铁路部门多年来对车站、线路的扩能改造,先进技术设备的应用和运输组织方式的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重载运输技术体系和集疏运体系,为缓解我国煤炭运输紧张状况、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宝中铁路投入运营后,改善了西北路网的布局,使环状径路发生变化,并缩短了自宝鸡去乌鲁木齐和兰州、银川的运输距离,使空车走行公里每年约减少1639万车km,全年缩短空车周转时间4.46万天,增收约2443.3万元,并且增加货物列车输送能力,缓和了陇海线制约西北经济发展的程度,同时宝中线预留建设双线的条件,开发潜力很大。但由于客、货运输业务尚未开办,对沿线人民乘车难、运货难的问题没有解决,且实行特定运价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青芦线空车调配、重车运行径路等运输组织问题的分析,结合青阜和津浦线目前能力利用的实际情况,提出从青芦线两端站统筹考虑灵活配空和优化重车径路,以及成立专业公司进行集中管理的模式,为铁路、矿区、合资公司各方面共同组织煤炭运输生产,实现“多赢”,提出青芦线的优化运输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8.
对重载运输空车调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基于重载铁路具有空车运行方向确定、空车调整以列为单位、空车方向线路通过能力大的特点,结合重载运输装、卸车端的重空车组合、分解的货流流向需求、装卸车时间窗需求,制定大列和小列协同配合的空列车调整方案。以重载铁路一个工作日全部空车列车的总旅行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了一个线性整数规划模型。根据模型特点,基于数学求解器编程对模型进行求解,以获得不同类型空车列车的开行方案。最后,通过一个重载运输通道的空车调配问题进行数据试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出优化的空车列车的调整方案。通过实例验算,该模型能够为重载运输铁路运营企业的空车调整工作起到一定的辅助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9.
三茂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在车站与货场分离后,出现车辆占用成本增加、车站和货场结合部组织工作脱节等问题,通过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强化货运公司经营绩效考核及基础管理的模拟方案,建立经营绩效评价指标,明确结合部工作管理办法,全面提高货运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大秦线年发送4亿t运量的需求,古城湾站的万吨列车组合及万吨空车列车分解作业量不断增加.从古城湾站的行车设备及作业组织方面分析运输组织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由第二列本务机负责万吨列车组合作业,增加车站技检和有关作业人员,减少两列小列车到达车站间隔时间和组合列车等待本务机时间,修改车站线路联锁关系和增设机务折返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