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国内外乙丙橡胶的生产现状及市场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乙丙橡胶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溶液聚合、悬浮聚合和气相聚合法3种。目前,全球乙丙橡胶的总生产能力约为1461kt/a,2004年总消费量约为901kt/a。预计到2006年总消费量将达到1013kt/a,2008年将达到1181kt/a。目前我国乙丙橡胶的总生产能力为20kt/a,2004年产量为21.756kt/a,消费量约为117.628kt/a,产不足需,每年都得大量进口。预计到2006年我国乙丙橡胶的消费量将达到约145kt/a。2010年消费量将达到约210kt/a。提出了提高我国乙丙橡胶装置生产能力、开发新产品和新牌号以及应用新技术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苯乙烯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全球苯乙烯的总生产能力约为25880kt/a,总消费量约为23506kt/a。预计2006年总消费量将达到约25368kt/a。2004年我国苯乙烯的总生产能力为1190kt/a,产量为985.7kt/a,消费量约为3866.1kt/a,产不足需,每年都得大量进口。预计2005年和2010年我国苯乙烯的消费量将分别达到4380kt/a和5600kt/a。苯乙烯在我国发展前景广阔,今后我国应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扩大装置的生产规模,以从根本上缓解我国苯乙烯的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丁基橡胶生产现状和市场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球丁基橡胶的总生产能力约为892kt/a,2003年总消费量约为747kt/a。预计到2006年总消费量将超过800kt/a。目前我国丁基橡胶的总生产能力为30kt/a,2003年产量为27kt/a,消费量约为100kt/a,产不足需,每年都得大量进口。预计到2005年丁基橡胶的消费量将达到140kt/a,2010年消费量将达到210kt/a。针对目前我国丁基橡胶生产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丁苯橡胶的国内外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全球丁苯橡胶的总生产能力为4737kt/a,总消费量为4011kt/a。预计到2010年总消费量将达到4823kt/a。目前,我国丁苯橡胶的总生产能力为597kt/a,2005年产量为514.2kt/a,消费量为653.2kt/a,产不足需,每年都需大量进口。预计2007年我国丁苯橡胶消费量将达到720kt,2010年消费量将达到850kt。针对目前我国丁苯橡胶生产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球苯酚的总生产能力约为9260kt/a,2004年总消费量约为7745kt/a。预计到2009年总生产能力将达到11350kt/a,总消费量将达到9452kt/a。2005年我国苯酚的总生产能力约为580kt/a,2004年产量为410kt/a,消费量约为689.6kt/a,产不足需,每年都得大量进口。预计到2010年我国苯酚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1000kt/a,消费量将达到约855kt/a。针对目前我国苯酚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阿曼油品公司(OOC)计划在Sohar地区建一套世界规模芳烃联合装置,生产能力为800kt/a对二甲苯和210kt/a苯,预计2006年1月开工,2008年第三季度竣工。该芳烃联合装置原料约80%来自当地炼厂,剩余20%通过进口石脑油解决。目前Sohar炼化公司正在建一座产能为7.5万桶/d(2813 kt/a)的炼厂,预计2006年9月建成。  相似文献   

7.
己内酰胺的生产技术及国内外市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己内酰胺的生产技术新进展,其中绿色生产工艺是今后的发展趋势。2005年全世界己内酰胺的总生产能力为4451kt,总消费量为3950kt,预计2009年总消费量将达到4731kt,2014年将达到5320kt。2005年我国己内酰胺的总生产能力为350kt,产量为212.1kt,消费量为703.2kt,产不足需,每年都得大量进口。预计2010年我国己内酰胺的总消费量将达到约1040kt,己内酰胺在我国发展前景广阔。今后我国应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扩大装置的生产规模,以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己内酰胺的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8.
偏苯三酸酐的生产方法有偏三甲苯液相硝酸氧化法、偏三甲苯气相空气氧化法、偏三甲苯液相空气氧化法和间二甲基苯甲醛液相空气氧化法4种。目前世界偏苯三酸酐的总生产能力约为230kt/a,产量约为165kt。2003年我国偏苯三酸酐的生产能力约为41kt/a,产量约为16kt。预计到2005年我国偏苯三酸酐的消费量将达到17.5kt,生产能力已经严重过剩,切不可盲目扩建生产装置。  相似文献   

9.
2003年世界硫磺产量为44.78Mt,总消费量为42.42Mt,到2010年硫磺产量将以年均2.5%的速度稳定增长。2003年中国硫磺产量700kt,进口量4900kt,表观消费量5610kt。预计到2010年,我国硫磺需求量将达到8850kt。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世界醋酐生产能力达238.4万吨/年,预计今后几年,将以年均约1.O%的速度增长,到2011年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250.0万吨;而消费量将以年均约1.2%的速度增长,到2011年将达到约200.0万吨。2006年我国醋酐生产能力为31万吨/年,随着新扩建装置的投产,预计2011年产能将超过40万吨/年;消费量将以年均约9.6%的速度增长,到2011年将达到约38.9万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醋酸乙烯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世界醋酸乙烯的总生产能力为6 480 kt/a,需求量为5150 kt,预计到2012年需求量将达到5900 kt。2008年,我国醋酸乙烯的总生产能力为1583 kt/a,消费量为1453 kt,预计2012年我国醋酸乙烯的总消费量将达到2000 kt,届时生产能力过剩,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全世界乙二醇的总消费量为1701.0万吨。预计到2011年将达到约2171.8万吨,其中中东欧、中东以及中南美三个地区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均将超过两位数,美国、西欧和日本将保持稳定小幅增长。我国乙二醇的总生产能力只有207.8万吨,预计2008年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268.0万吨。2010年生产能力将达到约420.0万吨,而届时的消费量将分别达到636.0万吨和710.0万吨。即使装置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产量也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仍需要大量进口。乙二醇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2003年世界苯胺生产能力约为3840kt/a,主要用于生产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国内苯胺生产能力约460kt/a,目前需求量约为340kt/a。文章分析了国内外苯胺消费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作了预测,随着未来MDI的快速发展,消费结构调整加快。2006年我国苯胺生产能力将达到950kt/a,而总需求量预计为730~740kt,因此,建议我国苯胺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1)增加向周边国家出口苯胺及其下游产品;(2)适当扩大中小型苯胺装置的生产规模,并配套生产下游产品。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我国柴油表观消费量为11646万吨,增幅为6.3%,交通运输和农业用柴油占总消费量的80%以上;柴油产量为11653万吨,增幅为5.5%,受柴汽比的制约,增速开始放缓。2006年我国柴油市场结束了2005年的价格倒挂,进口量猛增而出口量大幅下降。全年共进口柴油70.5万吨,同比上涨31.4%;出口柴油77.6万吨,同比回落47.4%。预计近期我国柴油的消费弹性系数将保持在0.8左右,2007年和2010年我国的柴油消费量将分别达到1.25亿吨和1.55亿吨。  相似文献   

15.
世界乙二醇产业将快速发展,预计到2010年,产能将达到2820万吨/年,需求量将达到2130万吨,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9.7%和5.5%。而开工率将下降到75.5%。2007年前我国乙二醇供应仍将偏紧,但2007年后,随着新建装置较集中投产。市场供应能力大幅提高。预计2010年,生产能力将达到405万吨/年左右,表观消费量约700万吨,当量需求将达725万吨左右,进口依存度仍然较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受国际油价影响,国际液化石油气平均价格高于上一年,冷冻贷华南到岸价格上涨了14.23%,但上涨幅度较上年明显缓和。全年中国液化石油气总产量为1745万吨,同比增长5%;表观消费量为2267万吨,同比增长2%;进口量主要受国际价格的影响,同比下降12%,为535.51万吨;出口量达到13.90万吨,涨幅高达725%。随着炼厂陆续扩能和投产,未来中国对进口液化石油气的依赖度将下降。预计2007年国际液化石油气价格的上涨将更加缓和,国内平均价格水平将低于2006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对二甲苯工业装置规模日趋大型化,装备本土化比例有所提高,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综合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已成为世界最大的PX生产和消费国。截至2012年9月底,我国PX生产企业13家,生产能力826.1万吨/年,约占全球总产能的20%;2011年表观消费量1132.7万吨,约占全球消费量的30%,对全球PX生产及其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预计到2015年,国内PX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1430万吨,需求量2070万吨。产量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仍需大量进口。  相似文献   

18.
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将投资3.73亿元人民币用于建设200kt/a甲醇项目。该项目拟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气化技术和国产设备,预计项目建设周期为1年,投产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4亿元人民币。此外,该公司还将投资1.7亿元人民币用于二甲基甲酰胺(DMF)改扩建项目。对现有的甲胺、DMF生产装置进行改造,可使二甲胺、三甲胺和DMF产能分别达45kt/a、10kt/a和70kt/a。预计项目改造周期为1年。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分公司拟在“十一五”期间投资4.18亿元人民币,采用自主技术和新技术相结合,新建一套150kt/a异丙醇装置,从而将使异丙醇产能达到250kt/a。此项目拟于2006年开工建设,2007年上半年竣工。该装置将生产多牌号的异丙醇以及3kt/a超纯异丙醇,并联产异丙醚。  相似文献   

20.
2005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2005年,在国际高油价的影响下,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其他石油产品)比上年下降了5.2%,降为14361万吨。国内石油产量增长加快,使得原油净进口量仅增长1.4%,达到11902万吨;进口燃料油和采油大幅减少,汽油和柴油出口增加,成品油净进口量比2004年的2642万吨减少53.9%,降至1746万吨;高价格还抑制了对进口液化石油气的需求,进口量5年来首次下降,由638.61万吨降到614.12万吨。乙烯新装置投产使石脑油进口大增,2005年全年的进口量同比增长5.86倍。石油净进口额比上年增长14%,达到491.97亿美元。展望2006年,建立节能型社会的需要将推动成品油价格机制的改革;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使石油消费量的增长比2005年有所加快。预计2006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增长6%,达到3.33亿吨。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在2005年暂时降低后,2006年将稍有回升,但可能仍低于2004年的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