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已经在2012年呈现负增长,劳动力(20-59岁)数量也将从2016年开始下降,2022年开始,我国劳动力数量则会快速下降。目前劳动供给紧平衡,农村向城镇转移劳动力速度放缓,工资快速上涨,求人倍率连续三年大于1。伴随我国劳动力数量下降,劳动市场将供小于求,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文章建议,一方面要提高劳动参与率,降低经济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另一方面要提高劳动效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就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减少结构性就业矛盾。  相似文献   

2.
民工荒并不预示着劳动力短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春节后民工荒再次困扰中国.笔者认为,民工荒并不预示着中国劳动力真正意义上的短缺,只是可能加快推动中国用工市场的游戏规则发生进一步变化. 从实际看,1978年我国农业劳动力为3亿,其中第一产业劳动力为2.8亿,已经大量剩余.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为5亿多,其中第一产业劳动力基本与1978年持平.同期我国耕地减少了2亿亩,化肥、农药、机械已经大量使用,且农业转移到第二、三产业的2亿多人,还不能说真正脱离了农业,城镇"40、50"待岗者估计在5000万左右.在2020年以前我国劳动人口呈继续增长的形势下,就业问题、剩余劳动力问题还远谈不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合考虑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质量两个因素,在重新测算我国人力资本存量和物质资本存量的基础上,研究了1978年以来我国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劳动产出弹性稳步提高,但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逐步走低,原因在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逐步放缓,以及人口结构的演变使得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开始下降,就业人数增长滞缓,劳动数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大下降。同时,劳动力质量的贡献稳步提高,并已远超劳动数量的贡献,其对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逐步凸显。  相似文献   

4.
一、发展城乡合作经济意义重大 据统计资料分析,我国拥有的13亿多人口中约有10亿弱势群体.其中有生产潜能者占80%以上,包括城乡失业者,半失业者,个体农业劳动者,小手工业者和小商小贩,还有过了劳动年龄尚有劳动能力的所谓半劳动能力者.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能.  相似文献   

5.
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统计局预测,到2010年,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8.8亿人,促进就业将是我们必须长期面对的重大民生问题。税收作为经济调节的杠杆,通过完善税收政策来促进就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疆金融》2010,(4):84-91
<正>一、总量分析:人口红利整体上仍将长期存在,但劳动年龄人口增速逐渐下降从目前来看,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处在人口红利阶段,并将在未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处于人口红利期。(一)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加,人口抚养比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7.
很长时间,中国企业利用中国人口红利的优势动辄就掉入"8亿件衬衫换一架空客A380"这一市场交换怪圈,拼尽力气耗尽资源去赚那微小的利润。但从现在开始,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渐衰,中国企业近30年来享有的人口红利蛋糕将成"最后的晚餐"。权威资料显示,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从20个世纪60年代开始高速增长,到20世纪90年代增长相对放缓,到2015年前后,劳动年龄人口将停止增长。  相似文献   

8.
2015年之后,中国的劳龄的人口监会开始减少,而60岁以上的银发人口将从2010年的1.65亿猛增到大约4.4亿,届时将占中国总人口的34%,这将会是一个严重的老龄化社会。而"四二一"家庭结构的普遍将会加重劳动年龄人口的家庭负担。而以第二代的工资养第一代的社会养老体制也将像"四二一"家庭结构一样面临挑战。劳动人口负增长将使中国制造产业在国际上失去价格优势,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也会面临危机。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其中农村劳动力有4.8亿人,富余劳动力有1.5亿,而且每年还要新增600万。近年来虽然约有9000万人跨地区进城务工,但因有相当一部分人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难以在城镇稳定就业,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并已成为阻碍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0.
《金融队伍建设》2007,(4):56-56
1.人口13亿,地球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位是中国人。 2.拥有20个5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00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3.中国拥有几乎无限大的劳动力资源,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达7.52亿。  相似文献   

11.
<正>很长时间,中国企业利用中国人口红利的优势动辄就掉入"8亿件衬衫换一架空客A380"这一市场交换怪圈,拼尽力气耗尽资源去赚那微小的利润。但从现在开始,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渐衰,中国企业近30年来享有的人口红利蛋糕将成"最后的晚餐"。权威资料显示,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从20个世纪60年代开始高速增长,到20世纪90年代增长相对放缓,到2015年前后,劳动年龄人口将停止增长。  相似文献   

12.
<正>一、引言我国目前正步入深度老龄化阶段。202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2.6%,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剧,据国家卫健委测算,2035年前后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9.8%;65岁及以上人口2.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9%。全国老龄办预测,至2033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2053年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比超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退休人员与劳动力人口比例在1990年为1:6,2020年为1:3,2050年将达到1:1.3。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劳动力基数巨大,13亿人口,8亿多在农村,其中4.98亿构成了农村劳动力(发达国家农业人口一般占总人口的10%以下).另外,我国目前耕地面积只有19亿亩,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大军与有限的耕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人多地少的矛盾尤为突出(70%的农业人口创造的财富只占GDP的15%).加之伴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必然越积越多.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估计,到2035年.印度人口将从现在的12亿增至15亿;同期劳动力数量将达近10亿人。届时,处在工作年龄段的印度人将占到该国总人口的65%左右,令该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5.
<正>据《华盛顿邮报》2011年5月31日的一篇报道,过去30年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庞大的廉价劳动力资源正在快速地发生着变化。过去看起来取之不尽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已经发生了转变,那个时代已经结束了。根据人口学家的预测,以及新近发布的人口调查数据,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已经不再增长;在今后5年的某个时间,这个数字将开始变小,并且中国巨大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阶段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增加,从现在到2020年,我国劳动力将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养老保险金缺口不断扩大,失业率不断上升,在此压力下延迟退休重新提上议题。本文将对延迟退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浅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由于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的改革、资本和技术对劳动的替代以及劳动年龄人口的持续供给,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不断下降,就业问题将更加突出、更加尖锐,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21世纪初期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就业问题首先必须转变就业观念;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加快形成与完善劳动力市场就业机制,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以创业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用工荒""缺工潮"问题在东部地区已是屡见不鲜的现象,其产生的常态性反映了我国劳动力短缺问题的严重性.本文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情况和特点入手分析,指出我国劳动力短缺问题并不是由于我国人口红利消失、刘易斯拐点到来等因素造成,而是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动态平衡发展过程中,东西部地区之间产业转移所引起的区域间劳动供给不平衡.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东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情况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指出加强产业转移升级与劳动力结构调整的有效互动是解决区域性劳动力短缺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据《华盛顿邮报》2011年5月31日的一篇报道,过去30年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庞大的廉价劳动力资源正在快速地发生着变化。过去看起来取之不尽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已经发生了转变,那个时代已经结束了。根据人口学家的预测,以及新近发布的人口调查数据,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已经不再增长;在今后5年的某个时间,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集中在农村,农村劳动力人口基数大、增长快。从1990~2000年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的变化情况看,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虽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大,10年问仅下降9.8%。农村劳动人口增长迅速,10年共增加5952.6万人,每年平均增长595.3万人,远远超过了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我国农业劳动支配的土地资源太少,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加之投入到土地中的劳力、资金、技术又受到土地收益递减规律的制约,农民难以依靠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