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导致了旅游业发展水平差异。海峡西岸经济区涉及城市群众多,空间发展差异明显,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旅游业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理论是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能够指导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玉章 《经济师》2007,(6):272-273
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凸显福建省对台区位优势,主动对接两大“三角洲”,致力走省际区域对接和区域整合为内容的经济区战略崛起的发展道路的背景下,龙岩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一员,如何准确处理好区内经济发展和区际经济协调,真正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产业结构与布局合理化、全面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而达到龙岩经济发展的目标。文章从龙岩区位优势及龙岩与周边省市经济发展比较分析基础上,明确龙岩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发展战略定位,提出龙岩主动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区域产业共生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共生是现代工业企业面临严峻环境问题的组织新模式,也是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区域产业共生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演化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解决共生缺口以及路径依赖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参与产业共生系统的企业数量的增加、关联度的增强以及有效的初始生态效率引导机制和转型机制。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以上典型问题特征,探究该区域产业共生演化的可能趋势,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共生的空间演化模式,可以为制定符合产业共生规律的宏观产业规划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构筑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功能,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化进程的社会经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比较,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和从业人员结构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总结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化发展的一些特征,包括: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和产值提升促进城市化率及其年递增幅度的增长;第二产业产值和从业人员增长促进第三产业产值和从业人员增长;城市化中前期,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共同增长,城市化后期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降低了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城市化发展进人质的提高阶段;海西经济区工业化快速发展伴随着快速城市化,第二、三产业蓬勃发展促进人口集中于城市.基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期,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规划与建设应重点放在城市经济发展上,促使各城市良性发展,并在自由发展过程中具备城市群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6.
陈曦 《发展研究》2006,(2):29-31
2004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根据新的形势,对发展战略作了适时调整,制订出台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突出了“发展”、突出了“对台”、突出了“创新”,强调福建的区域定位,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本文重点探讨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法律制度,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强大的法律支持和坚实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7.
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强 《发展研究》2011,(11):36-40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党推进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创新。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建设生态优美之区,生态文明建设位居全国前列的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生态省建设为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奠定良好基础。海峡西岸经济区应从积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大推进节能减排力度、继续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健全法律政策体系建设、构建综合考核评价机制等入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张鸿 《发展研究》2004,(12):47-48
国有资产是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国有企业是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经济风险的可靠力量。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国有经济有能力当好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生力军。当前,深化福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发挥国有经济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安全保障作用、在产业集群形成中的合力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9.
《发展研究》2007,(12):1-1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要认真落实十七大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进一步发挥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构建扩大对外开放平台、推动全国区域合作平台、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平台,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为全局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宏观经济研究》2006,(3):I0007-I0008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两岸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海峡西岸”写入中央文件,有利于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布局完善,有利于在东部加快发展中发挥福建后发优势。有利于形成服务中西部发展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有利于构建促进祖国统一的前言平台。  相似文献   

11.
赵慧 《发展研究》2007,(8):60-62
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依托,而产业发展的关键是要有一大批具有强势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来支撑.大企业、大集团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支柱,是现代经济中最具规模效益和效率最高的部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之间与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大型企业之间的竞争,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要通过大企业体现出来.因此,加快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培育与发展一批具有强势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对于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加快福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出在福建的发展史上翻开了新的重要一页。探讨海峡西岸经济区新一轮发展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特别是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政策进行研究,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3.
赵智杰 《发展研究》2009,(11):12-14
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提出五年来,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正逐渐成为各种市场要素融合聚集、产业集群迅速发展的新兴经济带。改革开放以后,长三角、珠三角创造了区域发展的奇迹,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最快、投资环境最佳的发展区域。客观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运行特点及其与长三角、珠三角之间的差距,对于汲取两地经济发展经验、明确发展思路、迅速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整体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上升到国家战略,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如何评价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实施效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设计了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发展的总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水泥业为代表,评价和回顾了福建水泥在全国的定位与发展绩效,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发展生态产业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生态产业总体水平还比较低.要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展生态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生态产业的发展,建立有利于促进生态产业发展的企业组织结构,以发展环保产业推动产业的环保化,构建生态导向的政策法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6.
尹晓波 《生产力研究》2012,(8):29-31,43,261
区域科技创新能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衡量和评价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应采用科学的方法。文章在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的背景及构成要素上,采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地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最后依据分析,提出了提升科技创新能效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福建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从福建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机遇、挑战和优劣势分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转变;进一步把握好整合、集聚、优化、升级"四个关键"、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注意搞好"四个结合"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加快"海西"跃升式发展做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18.
陈萍 《经济研究导刊》2010,(29):269-271
非营利组织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在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背景下,深入研讨非营利组织发展问题是有必要的。厦门在区域发展中拥有许多优势,厦门应当进一步发挥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推动全国区域合作平台的建设。通过分析厦门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厦门非营利组织发展,力求能为促进厦门经济发展,推动海峡经济繁荣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十一五”发展评估和“十二五”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一五”是福建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和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下,基本实现“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已成定局。“十二五”时期是福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求福建省必须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战略导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迎头赶上周边沿海发达省份。  相似文献   

20.
城市群作为迄今为止城市化发展的最高形态,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共同的空间依托。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是以福州、厦门、泉州为三大中心城市,建立闽江口、厦门湾、泉州湾三大城市圈,从而形成海峡西岸城市群。构筑海峡西岸城市群,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是海峡西岸经济区腾飞的关键。我们必须致力于壮大海峡西岸城市群,通过促进产业一体化,提升产业集聚能力;完善城镇体系,发挥提高城市功能竞争力;协调区域内外关系,焕发体制竞争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提升基础配套能力;加强与海峡东岸的经贸合作,提升整体合力;挖掘区域文化优势,提升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