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比特币是信息通信技术与现代密码学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自2009年诞生起即获得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比特币的属性,指出其本质上属于数字货币,具有货币属性;通过分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梳理当前各国对比特币的监管政策,笔者认为目前的监管策略重点在控制投机风险,将比特币作为补充性货币将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比特币是信息通信技术与现代密码学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自2009年诞生起即获得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比特币的属性,指出其本质上属于数字货币,具有货币属性;通过分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梳理当前各国对比特币的监管政策,笔者认为目前的监管策略重点在控制投机风险,将比特币作为补充性货币将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杨涛 《时代金融》2014,(1Z):93-94
2013年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四部委下发《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界定比特币不是货币,是一种虚拟商品。但对比特币非货币属性的认识不应限于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这么两点。比特币的非货币属性还应包括:缺乏货币应具备的必要信用基础、未能反映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其购买力的确定不具有合理性,缺乏货币资产必需的安全保障等这几点。  相似文献   

4.
2013年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四部委下发《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界定比特币不是货币,是一种虚拟商品。但对比特币非货币属性的认识不应限于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这么两点。比特币的非货币属性还应包括:缺乏货币应具备的必要信用基础、未能反映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其购买力的确定不具有合理性,缺乏货币资产必需的安全保障等这几点。  相似文献   

5.
比特币当今最火的货币,2009年比特币横空出世,到如今众所瞩目,它究竟是一个玩笑、一场阴谋、还是一场变革?本文首先客观解读比特币,从其本质开始剖析其作为货币的价值和属性,一步一步剖析比特币的货币属性。  相似文献   

6.
比特币从2009年诞生已运行了5年时间。本文对比特币的发行、交易、确认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对比特币对现实货币体系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最后得出了如下结论:比特币系统目前并不完善,而且毕竟基本只有少数极客在追捧和使用,即使比特币汇率飙升或骤跣其对现实货币体系所造成的影响还是非常有限的。但是比特币所提出的去中。化的P2P网络虚拟货币思想的确是极具创新思想,对未来货币电子化发展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8.
比特币等一系列虚拟货币的出现,不仅引起了人们对货币概念的再次思考,还拓展了各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本国货币政策的改良思路.虚拟货币在经过技术人员的复杂计算与细心实践后,已经能够一定程度的实现其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在通货紧缩局面中,比特币等一系列虚拟货币将会在人为操作的引导之下更加科学合理的展示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9.
比特币等一系列虚拟货币的出现,不仅引起了人们对货币概念的再次思考,还拓展了各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本国货币政策的改良思路。虚拟货币在经过技术人员的复杂计算与细心实践后,已经能够一定程度的实现其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在通货紧缩局面中,比特币等一系列虚拟货币将会在人为操作的引导之下更加科学合理的展示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0.
11.
新型货币“比特币”:产生、原理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年4月10日,随着与美元兑换率达到1:266美元,使比特币这一电子虚拟货币一下子引起了现实世界的关注。本文梳理了比特币的由来和设计,深入分析了比特币的特点和属性;比特币经过几年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但是当前其法律地位以及发展前景社会各界是见仁见智。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比特币凭借其创新的理念和可靠的技术吸引众多人的目光,它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何种影响,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虽然也受到国外因素的影响,但由于实行较为严格的资本管制,人民币只是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所以外部影响对货币政策的干扰不大。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汇率浮动、资本可自由流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国内货币政策会受到严重影响,其效力的发挥会产生很大的偏差。这些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资本流动、货币替代和外汇储备。  相似文献   

13.
Recent innovations have made it feasible to transfer private digital currency without the intervention of an organization such as a bank. Any currency must prevent users from spending their balances more than once, which is easier said than done with purely digital currencies. Current digital currencies such as Bitcoin use peer-to-peer networks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 to stop double spending and create finality of transactions. This paper explains how the use of these technologies and limitation of the quantity produced can create an equilibrium in which a digital currency has a positive value. This paper also summarizes the rise of 24/7 trading on computerized markets in Bitcoin in which there are no brokers or other agents. The average monthly volatility of returns on Bitcoin is higher than for gold or a set of foreign currencies in dollars, but the lowest monthly volatilities for Bitcoin are less than the highest monthly volatilities for gold and the foreign currencies.  相似文献   

14.
Anna Schwartz's insights and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forces shaping institutions have contributed greatly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money, central banks, and monetary policy. We discuss these contributions in the context of three issues. The first concerns governments' role in money. First, we focus on Anna's contribution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quality of money. In this context, we consider how 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as an external development, forced improvements in institutions and social arrangements. The second issue concerns the potential for currency boards to serve as an intermediate institution in the evolution toward and, perhaps now, away from so many central banks and sovereign monetary authorities. Finally, we turn our attention to current issu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相似文献   

15.
在货币政策框架中,中介目标是联接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的桥粱,各国中央银行对中介目标的选择十分重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随着金融条件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的。我国的金融深化和金融改革正处在推进之中,由于条件和环境的变化,使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均受到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应作何种选择,本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我国1990-2011年的数据,分析了使用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变动、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长期,我国货币乘数和电子货币使用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现金漏损率之间存在均衡关系;电子货币使用率的提高对货币乘数具有双重作用,且使货币乘数下降的作用更强。(2)在短期,我国狭义货币乘数非均衡的自我纠正速度快于广义货币乘数;电子货币使用率的提高,使得现金漏损率与货币乘数出现了同向变化的情况.这与长期的结果相反。(3)电子货币的使用增强了我国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和不稳定性,降低了货币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国际货币制度变迁的系统相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系统相容性的角度分析国际货币制度变迁的百年历史 ,为关于国际货币制度的探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平台。迄今为止的国际货币制度采取的形式都位于相容性模型的解集中。当系统的不相容性累计到一定程度之后 ,系统均衡被打破 ,货币金融危机频仍 ,新的系统则应运而生。实物本位终将为信用本位所取代 ,货币本位的虚拟化不可避免。全球化背景下浮动汇率制将以货币联盟的形式向固定汇率制复归。国际货币制度的最终演进方向是全球统一货币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货币政策的与时俱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票市场的发展给中国货币政策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如作用对象向多元化的转变、传导机制向双轨制的转变、削弱了货币供应量指标的效力等。立足我国现实情况,央行应从改善货币政策的实施环境、加强理论研究、强化利率的调控作用等方面入手,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主流经济学认为货币主要作为一种交易媒介而存在,并且是外生可控的,因此货币当局可以通过控制货币数量来影响经济运行以实现其政策目的。但在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的本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商业银行是货币的唯一创造主体,中央银行需要适时提供基础货币来满足跨行之间的交易结算。通过分析信用货币制度下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理论逻辑,并讨论与之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最后提出研究的结论及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解决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我国的货币政策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从偏紧缩的政策转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适度宽松的政策。本文通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冲击反应分析和预期误差项方差分解等方法,发现信贷传导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并且信贷传导渠道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