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难点在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过高.互联网金融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交易成本、扩大覆盖范围、拓展金融服务边界等四个渠道,促进普惠金融的创新和发展.未来进一步做好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普惠金融,应该探索商业可持续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持续推进信贷技术创新以及做好系统性风险的防控.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金融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交易成本、扩大覆盖范围、拓展金融服务边界等四个方面,有助于普惠金融的创新和发展。应探索商业可持续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持续推进信贷技术创新以及做好系统性风险的防控。  相似文献   

3.
普惠金融旨在使所有有金融需求的人平等的享受金融服务,通过对国内互联网环境下普惠金融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互联网能够有效解决交易成本、不对称信息以及区域限制性等问题。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创新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契合点,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在普惠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应坚持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性、低成本性、以及广泛性等特点进行改进和创新,提高普惠金融的服务效率,以保障普惠金融的持续发展。在"互联网+"视野下,普惠金融的发展仍须不断进行征信体系、国家政策、投入互联网产业资金技术方面的完善,以实现其创新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抑制宏观背景下的创新演绎,有着内在的形成机理和经济逻辑。互联网金融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金融服务门槛,拓展了金融交易可能性边界,从而增加了普惠金融供给。但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隐含着潜在风险,如缺乏法律依据、技术存在缺陷、期限结构错配、干扰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等等,需要做出理性而适度的演进安排。  相似文献   

5.
农村金融发展滞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破解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一些固有矛盾,是建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关键。2013年起,互联网金融为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本文基于对辽宁省、安徽省等地的农村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着重从金融覆盖率、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等角度探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发展普惠金融是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举措,其核心在于帮助全体社会成员获取公平的金融交易机会。征信体系的建立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从而提升金融资源的供给水平、扩大金融资源的覆盖范围和提升配置效率,在总体上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意度。从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角度,审视我国征信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推进信用信息的全面共享、完善征信机构体系和推广征信产品等方面助力普惠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孔泉 《甘肃金融》2016,(3):22-25
文章着眼于农村普惠制金融的构建,分析了目前农村金融现状,提出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存在农村金融服务供求失衡、农村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农村金融服务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最后提出通过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发展农村民间借贷、抓住互联网金融的契机以推进农村普惠制金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光 《征信》2015,(2):21-24
互联网金融让大众可以在信息相对对称中自由、平等地获取金融服务,逐步实现金融的普惠性。从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基本特征和理念出发,分析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找出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结合点,提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兴金融业态快速发展,有效降低了金融活动中的交易成本,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互联网金融不仅具有传统金融业的风险,同时还具有因使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技术创新风险、信息安全风险、合规风险等。与传统金融风险相比,互联网金融风险更加复杂和多变,这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实践来看,我国现行的分业监管体制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金融业风险防范需要,迫切需要重构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按照市场化原则实行功能监管和宏观审慎管理,切实保护金融投资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形式的金融中介,可以通过规模经济和流动性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并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互联网金融为金融市场提供了更好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有力推动了传统金融活动的改革与创新。本文首先分析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模式,其次通过数据分析中国和陕西省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银保监会对外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强调了互联网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关键性作用,然而,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重点地区的京津冀地区,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普惠金融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惠民力度不强,三地发展不平衡,运营平台违规现象频出的问题。本文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加强京津冀三地互联网普惠金融产品的宣传、建立互联网普惠金融产品创新的人才共享联动机制、三地互联网金融产品信息平台和监管机制,促进京津冀普惠金融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金融产品创新主要是利用金融工程技术和法律手段,设计新的金融产品。部分新产品具有新的现金流、风险和收益特征,能够实现新的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功能,从而提高市场完全性,比如期权、期货、掉期等衍生品。互联网金融创新主要是指互联网技术和精神对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的影响。金融的核心功能不变,金融契约的内涵不变,金融风险、外部性等概念的内涵也不变。目前整个国内金融业的交易成本大约4万多亿,占GDP的7%。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中,交易可能性边界拓展,金融的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程度大幅下降,金融的民主化、普惠化特征显现。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从经济货币化程度、服务设施与环境、涉农贷款核心业务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并指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存在服务群体分散化和信贷抵押稀有化、信息不对称下的信贷市场发展不健全等供给侧制约因素.之后从农村互联网用户数、互联网普及率、移动端服务普惠状况、商务交易类网民使用规模与互联网金融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地区互联网发展状况.最后结合两个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农村普惠金融在"互联网+"时代下的供给侧路径:一是拓展基本服务渠道,二是激活普惠信贷模式,三是改良征信环境.  相似文献   

14.
正蓬勃兴起的互联网金融,实现了金融与商业发展的完美结合,它的出现,降低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少交易成本,丰富了金融业态,同时,也对传统金融的部分领域形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15.
普惠金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受到各方极大关注,同时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科技在金融方面的应用愈加广泛.如何为惠普金融“插上”科技的翅膀,为更多的地区(特别是涉农地区)、更多的群体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是当前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普惠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技术推动数据对称及移动金融,拓宽普惠金融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金融一定提高效率吗?尽管受访的互联网人士对此均持肯定意见,但也不妨听听会融人士的看法:金融中介的存在主要在于它可以降低资金供需双方交易成本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互联网无疑为此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方式与手段,但这并不代表互联网自然而然地就能够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也是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国民经济循环流转的视角,以金融的功能为研究起点,分析互联网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发挥金融的什么功能,以及如何发挥这些功能。分析发现,互联网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发挥着提供支付结算便利的基础功能和资源配置的核心功能,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互联网金融利用信息流与现金流的结合,通过提高金融的可获得性,降低了交易成本中的搜寻成本、决策成本和违约成本;通过减弱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交易成本中的信息成本、监督成本,经由此两条路径发挥着金融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准绳,从监管者的角度,从信息对称性、便利性、可获得性、安全性四个维度,构建了一个ICAR评估体系,对现有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分类监管建议。综上,本文对于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互联网企业开始涉及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逐渐兴起。互联网金融在金融理财产品销售、融资及信贷模式等方面的不断创新给予中小银行很多冲击,其业务与中小银行诸多传统经营领域形成重合点,并且不断弱化中小银行传统的支付结算、融资、交易中介服务等职能。关于中小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发展策略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研究互联网金融在降低交易成本、解决信息不对称、大数据技术运用、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优势给中小银行的带来的威胁,并给出我国中小银行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2011-2019年深市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引入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两个中介变量,使用3SLS方法实证分析了金融科技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可以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成本均是金融科技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重要传导变量;通过异质性分析后发现,东部地区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强,第二产业中金融科技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优于第一、三产业。  相似文献   

20.
《金融纵横》2014,(12):47-56
本文通过对农村地区经营户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影响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具体因素,并研究了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以及金融机构产生的福利效应。研究表明,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为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以及低收入群体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成为可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受到信息技术、借贷渠道、政府政策支持、户主及家庭特征、商业可持续性、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交易成本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并对农村经营户和金融机构的福利改善具有正向效应。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以手机银行为代表的移动金融将成为未来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