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得税会计关系着国家税款征收和企业收益分配。它主要是针对会计与税收处理规定的不同造成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如何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以及如何确定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财务报表信息质量在不同的收益计量理念下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递延所得税是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具体细分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若企业基于国家现行税法核算出来的已缴的所得税税额高于企业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核算出来的应交所得税税额,那么企业所得税税负在未来期间就会有所降低,而这实质上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若企业基于国家现行税法核算出来的已缴的所得税税额若小于企业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核算出来的应交所得税税额,那么企业所得税税负在未来期间就会大幅度增加,而这实质上就是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文首先阐述了递延所得税涵义与确认原则,其次,分别从递延所得税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递延所得税对财务报表信息相关性的影响两个方面来探讨递延所得税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所得税会计关系着国家税款征收和企业收益分配。它主要是针对会计与税收处理规定的不同造成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如何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以及如何确定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直接关系到企业所得税费用的金额,进而影响企业净利润。实务中,递延所得税出现频率极高,它的确认使得企业各年净利润比较均衡和平滑,对企业净利润的大起大落起着一定的抑制作用。它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现着重论述一下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及对企业净利润的影响。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净利润的影响,正好与之相反,篇幅有限就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5.
欧阳斌 《现代商业》2008,(18):240-241
本文依托新企业会计准则,从差异的产生、递延所得税项目和递延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等方面对所得税进行了阐述,较全面地介绍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新所得税准则取消了以前的会计核算方法,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并引入了资产、负债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等概念,明确了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本文将从所得税会计的定义出发,分析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的上市企业中已经出现利用递延所得税资产来粉饰企业真实财务数据的现象,由于这种粉饰行为较为隐蔽,投资者并不会过多关注此项目的变动并且在准则上递延所得税的确认条件还没有准确、详细的规定,因此便助长了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递延所得税项目来粉饰盈利状况,这同时也会使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降低。本文针对暴风集团递延所得税项目的变动来探究其动因,调整递延所得税对会计信息质量所产生的影响,并对产生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毅 《现代商业》2014,(11):234-235
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从财务报表出发,通过比较财务报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相关法律的确定的计税依据,对于他们之间的差异分别计算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每一会计时期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关于所得税的规定,合并报表应该确认递延所得税和不应该确定递延所得税是两种主要解释,两种解释的差异以2010年为界线。合并报表到底是否应该确认抵押所得税是学者争议的焦点,也是学术界一直研究的重点。本文基于合并报表不是纳税主体、不存在计税基础不存在暂时性差异以及合并报表确定的递延税费不影响应缴税额和应缴所得税等原因,认为合并报表不应该确认递延所得税。本文简单阐述了递延所得税的两种解释,分析了合并报表不应该确定递延所得税的原因,认为合并报表确认所得税会带来诸如违反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实质含义以及企业资产和所得税等数额不准确等多种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7~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盈利指数,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新所得税准则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得出结论:前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水平、前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本期会计——税收差异均与本期盈利能力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企业获得了飞速发展,而相关的税种也随着企业业务的开展而不断增加,我国政府为了保证征税活动的正常进行,已经对当前的税法进行了相关的改革和创新,并且结合市场的实际特点对税率进行了调整,新税法中规定新的税率适用于企业的所得税计算中,因此我们在对递延所得税的资产与负债进行计算时也应该按照我国税法中的相关税率作为基础的结算标准。为了保证新税法实施的秩序,政府规定对于已经确认过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具体金额应该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递延所得税的存在使得企业的所得税有了一定程度的波动,能够保证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陶丽萍 《商业会计》2012,(13):21-23
所得税会计作为现代税务会计的核心,一直颇受各国的重视,并且由于所得税特别是递延所得税的复杂性,对所得税会计问题的研究一直是个难题。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10年12月10日发布了《递延所得税:相关资产的收回——对IAS12的修订》。本文在比较该修订与修订前准则以及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该修订的主要内容以及带来的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直接关系到递延所得税费用和所得税费用的金额,进而影响企业净利润。实务中,递延所得税资产出现频率极高,且极有可能成为企业平滑利润的工具。本文选取以实体资产价值大为特征的钢铁企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对其2006-2009年年报的有关数据来重点分析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对企业净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费用进行核算,引入暂时性差异(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最终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分项列示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作为在报表中的资产与负债项目。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在所得税的核算上普遍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于此法下新增加在资产负债表项目下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含义有必要进行解读,毕竟它们与传统意义上的资产与负债还是有所差别,这对于理解会计信息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重点对递延所得税(净)资产反映提供的信息作进一步解读。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将所得税核算方法确定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顺应了所得税会计发展的国际趋势。本文具体探讨了所得税核算程序、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等会计处理问题。最后,本文还分析了执行新准则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制度下相关费用的结转扣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税法规定企业有些已计入损益的特殊费用,可以将其超支金额或支付金额结转以后年度扣除,这就使会计上与税收上产生暂时性差异,并导致税收上一系列纳税调整和会计上的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转回,这在所得税会计上称为未作为资产,负债确认的项目暂时性差异的处理.本文以新税法和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为依据,结合具体实践,分析研究按税法规定结转以后年度扣除的费用的所得处理和相应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7.
在编制合并报表时,企业集团因为不是纳税主体,所作的调整分录和抵消分录应当均与税金无关,既不能减少也不能增加当期所得税或递延所得税。但现行的会计学教程中,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由于编制抵消分录而减少在个别报表中确认的递延所得税或增加新的递延所得税。因此,本文从合并报表层面出发,探讨确认递延所得税的会计规定和实务处理。  相似文献   

18.
递延所得税资产产生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在估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所导致的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当关注的确认条件有哪些?对本将对其应考虑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新会计准则所得税的核算变化比较大,特别是在所得税差异的处理方法上,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心就是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本文重点对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企业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相关认定与会计核算进行了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