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城市化道路应考虑四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闪光 《经济论坛》2004,(21):152-152
一、要考虑我国耕地极为稀缺的因素。按照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测算,养活一个人需0.7亩耕地,也就是说人均耕地不能少于0.7亩。联合国制定的人均耕地警界线为0.8亩。然而我国2000多个县中,就有666个县人均耕地小于0.8亩,其中463个县人均耕地不足0.5亩。即使这样非农用地仍然有增无减。1996-2003年连续7年,我国耕地面积以年均1400万亩的速度递减,7年间中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2003年全国耕地净减少3806.1万亩。耕地剧减同加速基础设施建设与全面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有关。现在我国居  相似文献   

2.
论宁夏的“生存移民”向“生态移民”的战略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宁夏“吊庄移民”即生存移民的弊端分析基础上,界定了生态移民的内涵及其目标,提出了宁夏实行生存移民向生态移民的战略转变,进一步探索生态移民工程的政策机制创新、投入机制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安置方式创新、生产方式创新等。  相似文献   

3.
黎城县是个拥有17个乡(镇),14.5万口人,28.3方亩耕地的山区小县。1988年全县种植12.91万亩小麦,总产达到35207吨,平均亩产273公斤,分别比历史最高的1986年增长18.99%和15.39%,人均生产小麦265公斤,人均交售小麦26公斤;7800亩油菜,总产155吨,亩产148公斤,分別比历史最高的1986年增长15.9%和52.2%,人均生产油菜籽8.65公斤,人均售油菜籽1.75公斤。仅小麦、油菜一项,全县人均收入275元。  相似文献   

4.
衡阳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区江南丘陵山地农林区”,土地总面积2296.5万亩,辖7个县2个区,总人口597. 8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6.4%,每平方公里390人,人均土地3.8亩,农业人均耕地1.1亩(水田0.89亩),林业用地2.2亩。山、水、田、林、路资源是:山地1115.9万亩,水域97.3万亩,田(水田、旱土、菜地等)574.2万亩,森林面积约802万亩,草地面  相似文献   

5.
夏县是一个半山区县,有13个乡镇,27万人,耕地59.2万亩,人均2.2亩,年人均收入不到250元。就在这样一个偏僻贫困的县里,我们农机公司从80年以来,销售额一年比一年增高,盈利年年增加。83年盈利16万元,84年19万元,86年又达到20.6万元,成为运城地区农机系统的三连冠盈利单位。  相似文献   

6.
我县位于四川西南部,境内地势由西向东倾斜,从海拔1463米下降到380米,依次形成了轮廓分明的山、丘、坝三种地貌,幅员面积112万亩。其中:林业用地42万亩,占37.5%,水面3.3万亩,占3%,农耕地28.2万亩,占25.1%,农业人均占有耕地0.98亩。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县。  相似文献   

7.
一、永定县发展高优农业的回顾 永定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人口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1%,土地总面积222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59万亩,耕地33.5万亩,人均耕地0.8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199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3.619亿元,比1980年增长22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O49元,比1980年增长3倍多。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县委县府认真贯彻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牢固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指导思想,坚持山头  相似文献   

8.
一、峰峰矿区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生态问题。 (一)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土壤肥力不足。全区土地面积共48.3万亩,人均1.2亩,耕地18.6万亩,人均0.45亩,低于全国人均土地15亩,耕地1.5亩的水平。据统计,从1952年到1985年,矿区耕地面积每年递减1.7%,年均净减4000亩,由此人口负  相似文献   

9.
土库村位于鄂东北麻城市的丘陵地带,与武汉市新洲区徐古镇接壤,是进入麻城市夫子河镇的第一村,距离武汉90公里。全村有39户,1433人,劳动力863人,耕地面积1279.5亩,其中水田1021.5亩,旱地面积258亩,人均耕地0.8亩。2003年全村上报的农村经济总收入231万元,纯收入173万元,人均纯收入1595元,低于当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1027元。  相似文献   

10.
阜宁地处苏北平原中部,东临黄海之滨,西依黄河故道,县域面积14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4万亩,荡滩水面50万亩,堆堤渠坡40万亩。下辖20个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口106万。近年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积极创新发展思路,着力破解各种难题,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预计200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2亿元,增长18%;财政收入7.6亿元,增长3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增长4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50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4910元,增长11.1%。老区阜宁阜宁古称黄浦,宋时称庙湾,清雍正9年(1731年)建县,史载阜…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人均仅一亩多耕地,在世界人口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列倒数第三位,相当于美国人均占有量的1/12,世界平均数的1/4.我国正面临着每年耕地减少四五百万亩、人口增长一千四五百万的严峻局面,耕地资源正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和影响.苏州市人均耕地仅有0.8亩,约为解放时人均占有量的44%.统计资料表明,从1949年到1994年的46年间,全市耕地面积减少113.34万亩(其中近10年占46%),超过了昆山市和苏州市郊区现时耕地的总和.这是有形的耕地减少.另一方面,47年间,全市人口净增232.83万,等于无  相似文献   

12.
清河县地处冀东南黑龙港流域,有20个乡镇,320个村,34万人口,51万亩耕地,总面积502平方公里。这里不靠山,不靠海,不靠大中城市,不靠铁路,既没有矿藏资源,又没有地方特产,历史上是一个穷乡僻壤。过去,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县以下工业几乎是空白。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50元,到1982年才只有83元,是河北省18个贫困落后县之一。 从1984年开始,清河以家庭工业、个体私营企业为主的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带动全县经济持续、超常规、跳跃式发展。自1983年至1993年的10年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1倍,乡镇企业产值增长5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993年比1982年增长近10倍。1994年,在经济超常规发展的基础上又实现了三个翻番: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5.1亿元,国民生产总值17.1亿元,财政收入6560万元,分  相似文献   

13.
梁国栋 《经济问题》1990,(10):56-57
一、十年绿化和顺的目标到底能否实现 为了绿化和顺,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十年绿化和顺的奋斗目标。在今后十年,每年植树造林8万亩。要实现这一目标困难确实不小,但也不是高不可攀。8万亩任务,户均2.6亩,人均0.14亩。全县1990年春的植树造林虽然因苗木不足受到一定影响,但仍造林4.2万亩,完成全年任务的53%。从一些搞得好的乡村看,情况更乐观。李阳镇三奇村提出了“十年任务三年完”的奋斗口号,今春共造林1000亩,规模大,成活率高,全年下来人均造林可达3亩。横岭镇  相似文献   

14.
德清县干山乡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山乡位于浙江北部德清县中部,属平原水网地区。当地粮桑渔畜比较全面发展,呈良性循环的传统农业,在杭嘉湖中部平原具有代表性。研究基点建立以前的1984年全乡耕地总面积21086亩,其中水田19565亩,人均1.12亩:桑地5698.5亩,人均0.32亩(均按农业人口计);水面3757亩。粮食亩产1695斤,总产3168万斤。产茧1.07万担,出售家禽2.44万只,猪7476头,鱼8594.5担。该乡生产内容以  相似文献   

15.
<正> 据国家统计部门数字,1949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4.68亿亩,人口5.42亿,人均耕地2.7亩。三十多年来,每年占用耕地面积约1250万亩,累计占用4.7亿亩,同期开荒4.9亿亩,二者相抵,耕地面积略超过建国初期。但人口却增长一倍,人均占有耕地下降一半。预测到2000年耕地还将减少1.5亿亩,人均耕地只有一亩多一点。人越来越多,而耕地越来越少已成定局。人均耕地少和耕地的人口负载过重,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人口在增长,耕地在减少,为缓解日益增长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迅速把我国粮食生产搞  相似文献   

16.
刘振郁 《发展研究》1995,(12):37-38,40
清流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境内面积1825平方公里,辖5镇10乡,共有111个行政村,耕地16.5万亩,是一个人口少、耕地多、资源丰富的山区县。如何利用资源优势,培植财源,增加地方财政实力?这几年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立足资源、外引内联、优化环境、发挥优势、加速发展”的发展战略,1994年财政收入完成4984万元,比1990年增加了1.6倍;人均财力由1990年的  相似文献   

17.
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以改造中低产田和配套建设农田水利设施为重点,搞好土地整理,实施“沃土工程”,建设高产稳产农田,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经过五年努力,全省新增灌溉面积和“四田”面积350万亩,实现陕南人均1亩、关中人均15亩、陕北人均2-3亩耕地的目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100万亩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1100万吨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一、转变用地方式的提出 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的提出,是基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基于人多地少的国情。目前,我国耕地只有18.51亿亩,人均耕地仅为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南通市人口773.79万人,现有耕地691.4万亩,人均耕地0.89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耕地保护和用地需求的双重矛盾都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一 祁县位于晋中中部,现有耕地43万亩,总人口22.5万,总劳力7.5万。前些年全县粮食产量较高,农民人均收内却很低,属于“高产穷县”的类型。近几年,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迅速迈上了致富之路。现存,全县12个乡镇,184个行政村82%办起了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加工企业。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1980年为2700万元,1986年达到1.2亿元,比1980年翻了两番多。1986年乡镇企业所完成的工业产值占到全县  相似文献   

20.
<正>昆山是江苏的一个省辖县级市,地处上海与苏州之间,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方便。总面积921平方公里,有20个镇,466个村,总人口57.2万人,耕地面积70万亩,水面30万亩。1985年对外开放,1989年撤县设市。设想到2000年,把昆山基本建成一个现代化的中等城市。 一、现状分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昆山城乡经济发展迅速。1981年到1991年的10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4%、199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经济总量百强县(市)中,昆山列第24名。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43.66亿元,人均7656元。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12.47%、56.25%和31.28%。参照国家统计局1990年颁布的标准,昆山城乡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按照1990年价格计算,小康标准为人均2400元,昆山已经大大超过这个水平。 2、三产比重。1992年,昆山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30%。与国家确定的36%小康标准虽有一些差距,但差幅不大。从发展趋势看,第三产业潜力较大,今后的增长将高于第一、二产业。 3、人均年生活收入。国家统计局设定的小康标准为城市23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