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购入固定资产时,借记“经费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贷款”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事业单位购入固定资产时,按资金来源渠道分别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专款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这种账务处理方法,会计分录之间没有一定的依存关系和必然联系,难以直观、清晰、充分地反映减少银行存款是用来购置固定资产的资产转换关系,以及购置固定资产占用的资金转化为固定基金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实务咨询     
《财会学习》2012,(12):36-41
购入保险柜等支出如何入账清教两个问题:(1)我单位购入保险柜,价格为1000元,是将其计入低值易耗品吗,如果直接进费用又不利于实物管理,如果进固定资产,金额又太小,固定资产金额为多少可以计人固定资产呢?(2)公司的登己费、验资费应汁入什么科目?(吉林省马凯)  相似文献   

3.
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不宜提折旧为什么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不宜实行折旧核算呢?因为,从资金运动方面来讲,行政单位的资金运动与企业的资金运动有着根本的区别。企业的资金运动,从货币资金开始,经过产、供、销三个阶段,依次转化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再...  相似文献   

4.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时,应按资金来源分别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事业支出”、“专款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笔者认为,这两组会计分录,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 首先,从实际运用的情况来看,上述会计分录难以理解和运用。不少的会计总认为:既然花钱购买固定资产,在制作会计凭证时,就应该是在减少银行存款(贷方)的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借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使用的会计分录却是在减少存款的同时,减少有关基金等。对这一点,绝大多数会计都感到难以理  相似文献   

5.
最近,新疆察布查尔县财政监督检查局在检查某行政单位时,发现该单位存在受赠取得的高档小汽车一辆,捐赠单位是承揽该单位基建工程的建筑企业。笔者认为,在捐赠方与受赠的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经济往来的情况下,捐赠潜藏着廉政风险和资金管理风险。这种情况在各地各部门均或多或少地存在,应予重视。一、问题分析第一,可能存在变相挤占项目资金购置车辆(固定资产)的风险。考虑到压缩"三公"费用的大背景,单位可能与建筑企业事先商定,由单位通过扩大工程或采购概算、预算等方式,超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独资企业个人所得税税前固定资产折旧费扣除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1090号)的答复精神,个人独资企业在计算缴纳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应遵循历史成本原则,按照购入固定资产的实际支出计提固定资产折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对某单位1997年度财务收支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单位的汽车进进出出很是频繁,便随口问会计:“咱单位共有几辆汽车?”会计说:账上有几辆就有几辆。难道会计不知道单位有几辆汽车?于是,调来固定资产明细账,账上只反映1997年度购入汽车一辆,其余则是上年结转数字,无明细项目。经查1996年固定资产明细账,显示该单位先后共计购入汽车4辆。向其财务索要1997年底的固定资产盘存明细表,会计说固定资产不会错,所以就没有盘存过。鉴于该单位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固定资产无专人管理,又长期不进行盘点,我们决定对固…  相似文献   

8.
财政部颁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对基建专款的核算都未作出明确规定。对此,笔者拟提些具体的建议。 一、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基建款项账务处理的方法和弊端 据笔者了解,目前某些单位对基建款项的账务处理方法是:当行政事业单位收到财政或上级部门拨入的预算内基建专款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拨入专款 **工程专款(事业单位) 或拨入经费——拨入专款  相似文献   

9.
与企业的固定资产比较,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为非生产经营性资产,难以为行政事业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固定资产使用中的损耗依赖财政的事业经费预算。在实际的运行和管理中,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账目与实物不符、资产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增加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开支。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各单位重要的经济资源。现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规定,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为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列为固定资产管理。虽然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但其价值是逐渐损耗的。然而,长期以来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对固定资产是不核算折旧,只核算原始价值。财政部制定的1998年实行的现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仍然规定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  相似文献   

11.
按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各单位发生“结转自筹基建”经济事项,单 位会计通过开出转账支票,从“银行存款”账户转入建行“基建专户”作一笔会计分录:借:结转自筹基建货:银行存款。同时另设一本基建账单独核算。笔者认为,上述作法不妥。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上海会计》1997年第1期李海玲同志的《外购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也应抵扣》一文认为:对外购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不予抵扣,不利于促进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这个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增值税的真正税负人是最终消费者。企业购入设备,构成固定资产,显然  相似文献   

13.
一、单项选择题1.企业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发生的下列支出中,属于收益性支出的是( )。A、购入时发生的保险费;B、购入时发生的运费;C、发生的日常修理费用;D、购入时发生的安装费用。  相似文献   

14.
问:企业提高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标准后,原固定资产单位价值低于新标准转为低值易耗品管理的,会计上应如何处理? 答: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标准提高后,国营工业企业原固定资产低于新标准的,应相应调整为低值易耗品,并将其净值按规定采用五五摊销法摊入成本费用,企业应根据以下具体情况进行帐务处理: 1.尚未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 企业应按照固定资产原价(或低值易耗品计划成本,下同),借(增)记“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科目,贷(减)记“固定资产”科目(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核算的企业,还应借(增)记或贷(减)记“材料  相似文献   

15.
根据现行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论固定资产的来源如何,一律借(减)记“固定基金”科目,贷(增)记“折旧”科目;同时,借(增)记“车间经费”等科目,贷(增)记“专用基金”科目。如对其他单位投入作为联营投资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也这样进行会计处理,会产生这么一个问题:即其他单位投资转入设备等固定资产时,借(增)记“固定资产”科目,贷(增)记“其他单位投入资金”科目,并没有增加“固定基金”,而计提折旧时,却要减少“固定基金”,显然是不合适的。若对其他单位投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借(减)记“其他  相似文献   

16.
《理财》2000,(1)
审法发〔1999〕85号1999年8月18日山东省审计厅 :你厅《关于在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中能否对预算执行单位适用审计处罚的请示》 (鲁审法发〔1999〕40号 )收悉。经研究 ,批复如下 :在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中 ,对预算执行单位违反预算的行为和其他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行为的处理问题 ,《审计法》第四十四条作了原则规定 :“对本级部门 (含直属单位 )和下级政府违反预算的行为或者其他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行为 ,审计机关、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处理。”《审计法实施条例》…  相似文献   

17.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亟待强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是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和政府公共职能的物质保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益,对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降低政府运行成本,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但是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一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远没有企业对资产管理的重视,企业购入材料要办理出入库手续,  相似文献   

18.
内部审计是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单位健康发展和良好运行的重要管理环节。然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其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环境较薄弱、预算控制不严密、会计核算不精准、处置不规范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运用内部控制审计,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相似文献   

19.
《会计师》2017,(6)
本文基于峡江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及下属单位(包含医院、乡镇卫生院、疾控单位、妇幼保健单位)的财务工作,首先分析了在这些行政单位中,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方式和意义;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这些行政单位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保障行政单位工作任务的完成,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级行政机关和实行预算管理的其他机关、政党组织(以下统称行政单位)的财务活动,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