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价值工程》2020,(4):209-210
轨道交通建筑公共空间一体化是打造"智慧城市"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城市的交通所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公共空间设计分析。通过公共空间换乘规划、公共空间商业规划两个个方面对轨道交通建筑的公共空间进行一体化整合,致力于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内外商业综合体步行公共空间理论的研究,采用查阅文献资料、 跨学科研究等方法,力图发现我国商业综合体步行公共空间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寻求一系列合理的设计方法与策略,以此规划合理、 交通便捷、 商业氛围浓厚的商业综合体步行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3.
城市老人、儿童适宜性社区公共空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对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适宜性提出更高要求,老人、儿童是参与社区活动的主体人群,良好的环境既可以增进老人邻里交往、提升归属感,也促进了儿童游戏活动,减少肥胖、孤独等不利因素。基于社区公共空间的现存问题,通过对天津市5个社区发放问卷、小组访谈、观察、行为地图等方法收集了老人、儿童的主观空间认知、活动需求、环境偏好数据,用二元和多元的统计方法量化分析老人、儿童的主观评价、活动需求、环境偏好的趋同性和差异性,最后结合居住区规划、景观等设计理论提出适宜性社区公共空间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4.
公共性是城市公共空间的本质属性,城市公共空间积极社会意义的发挥实际就是公共空间公共性表达的过程.然而在我国城市化迅猛发展过程中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与发展受到总量和结构性的供给不足、发展思路异化、公共功能弱化等一系列问题的阻碍,致使体现公共性的空间作用机制无法有效地发挥,造成了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性的缺失.因此有必要从树立正确的空间发展理念、促进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构建有效的作用机制、扩大公众的公共交往活动、推进科学的规划建设等方面系统地重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以完善的公共空间功能推动整个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GB/T 31171-2014《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分类与要求》于2014年9月3日发布,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国内首个对休闲空间进行规范的标准.面对我国目前人口基数大,人均空间小,而休闲需求又呈现井喷状增长的现状,如何规划好国民的公共休闲空间,则显得更加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培育乡村社会空间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必要条件进行阐释和对皖北乡村社会公共空间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皖北村民自治的问题关键在培育乡村社会公共空间,并论证了培育皖北乡村公共空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的地下公共空间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芝霞 《城市问题》2007,(2):14-19,35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逐步成为现代大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下空间固有的特点及人的习惯性思维定势,地下公共空间难以吸引人气.以满足人的生理、心理要求为基本出发点,从安全、舒适、便利、健康等角度分析了地下公共空间的空间形象,指出其内在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要求,以期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地下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8.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城市功能、增进多样化民生福祉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形成多元复合的公共空间,本文尝试从运用系统思维统筹、整体公共空间配置、城区周边资源配置、城市空间精细治理等维度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和社会治理进行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9.
依据人的行为感受理论,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在我国城市有机更新过程中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提出了城市有机更新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城市核心空间元素的设计方法,以及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以人为本的系统研究思路。对城市交叉路口,街巷,绿色廊道,斑块,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等提出了详细的设计导则,同时提出了依据城市居民需求构造城市公共空间网络的思路,建议在分析居民生活空间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精细化、网络化和小型化的公共空间体系,支持以人为本的城市有机更新,从而达到城市品质提升的有机更新目标。  相似文献   

10.
孙倩 《中外企业家》2009,(16):153-153
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是地方文化的最好展示,它们在20世纪初经历了剧烈的振荡。作为民国时期成都最具代表性的公共空间——茶馆,以往多局限于茶史和茶文化的研究,鲜少有从公共空间角度进行考察的。通过对成都民国时期茶馆这个公共空间的研究,可以开辟一个新的窗口来了解变化中的市民社会与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