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有林权制度改革时期应加强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玉贤 《中国市场》2009,(10):39-40
以全国唯一的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伊春市的林权制度改革为例,阐述了林权制度改革时期加强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2.
通过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改变国有森林资源国有国营的单一模式,推进森林资源经营机制转换,建设森林资统分结合的经营和理新机制,是推进国有林区全面改革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3.
李璇 《北方经贸》2011,(3):63-64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对我国东北、华北的生态安全起着绝对的保护作用。大兴安岭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为国家的发展建设贡献了大量的林木资源,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但是,从该区相关林权法律制度的执行方面来看,原有的林权法律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林区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因此,大兴安岭地区应尽快进行林权法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与现代林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林权法律制度,推动林区的生态建设发展,恢复林业的多种生态功能,最终达到提高和稳定林区林业资源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改变国有森林资源国有国营的单一模式,推进森林资源经营机制转换,建设森林资统分结合的经营和理新机制,是推进国有林区全面改革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5.
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所有权改革过程中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由于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所有权不明晰,森林资源的国家所有权并未得到有效的保护,国家财产未得到有效的使用。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探讨国有林区林权改革过程中所有权究竟采取何种形式能使资源保护达到最优的问题,并试图对当前改革提出部分建议及策略。  相似文献   

6.
市场制度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为了能有效地解决国有林区的市场化问题,将国有林区林业市场制度主要限定于包括"健全的林业市场体系和有效的市场机制"两大基本方面,这是从国有林区林业市场改革实践的具体现状出发来确定的。本文主要探讨林业市场改革化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有林权改革,森林经营主体开始分化,挑战原有的管理制度和经营机制,使得多年来国有林经营主体单一格局得以打破.林权改革,是一个明晰产权的过程,林权改革的实质就是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转让、分化的过程.协调林改后相关主体利益关系,应进一步明确个人产权主体的权利,分化国有森工企业职能,理顺林业企业和林业经营个人的管理机构,建立适应林业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必须注重相关利益群体的潜在利益.时不同相关主体利益的刺激和诱导,是利益获取机制作用于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最重要表现.根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未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应强化林农的利益表达机制、完善林权流转政策、加强林业信贷服务体系建设、健全林业综合服务体系、妥善处理好林农增收和村财增收关系.  相似文献   

9.
国有林区产权模糊,是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步履艰难的症结所在,也是林业经济一直没有走出困境的体制性原因。产权模糊的弊端和危害表现为,造林进度慢,质量差,多年造林不成林;对森林资源监管不力,大面积乱砍滥伐,林业危困;林业职工缺乏产权激励,也无产权收益,守着青山要饭吃。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以体制创新为龙头,加快林权制度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林区;发展生态林业,建设环境友好型林区;实现林业资源市场化、产权民营化;调整优化林区的产业结构,立体开发森林资源;加快林业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放活林业企业。  相似文献   

10.
发展三农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全面发展和支持。本文试图从现阶段抚州市林权制度改革下林权抵押贷款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和创新方式,探讨推进和改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黄飞  翟印礼 《中国市场》2008,(52):204-205
本文在回顾已有研究和我国集体林产权制度变迁过程的基础上,通过辽宁集体林区集体林资源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前轮林权改革的效应,通过新一轮集体林产权改革主体改革后的调研数据分析了本次改革的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2.
国有林区在上个世纪中后期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木材资源,但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保护森林成为国有重点林区工作的重点。目前,国有林区存在人口流失、老龄化严重,民生问题突出,分流人员安置困难,管理体制落后的问题。国有林区的改革必须加快鼓励人才及劳动力流入,加大对民生方面财政投入,合理安置分流人员,改革林区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3.
集体林权是指森林、林木、林地属于集体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具有产权的一般特性。现行集体林权制度存在着诸多实际问题。完善的自主经营权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点,排他性占有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关键。必须构筑集体林权配套改革的长效机制,完善集体林权保护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逐步开展,云南省各地结合实际,稳步推进林权交易、木材及林产品交易“两个市场”的建设,积极促进和有效规范林权流转。各地搭建林权交易平台,有效激活林权流转机制,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向林业、林区、林地集结,促使村集体和林农通过林地、林木流转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3月17日上午,全国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关于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国有林场林区改革的重大决策,并对国有林场林区的改革工作进行动员,做出部署,安排当前的国土绿化工作。会后,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问题答复了记者提问。问: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全面  相似文献   

16.
《北方经贸》2021,(1):6-7
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是资源型地区的典型代表,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当今严重依赖资源的传统生产方式已经难以维系,必须要转变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传统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转型。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基础设施不健全、林区产业科技含量不高的问题,要实现经济转型,应立法保护国有重点林区生态环境;开拓森林旅游业;提高林区产业科技含量;保障和改善林区民生。  相似文献   

17.
赵锦勇 《中国市场》2013,(43):57-60
通过讨论国有林区的基本情况和问题,提出了国有林区改革的思路。认为国有林区的问题需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破解。建立和明确多种产权所有形式,建立产权的市场化交易体制才能够为国有林区经济体制改革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18.
对推进国有林区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岩  黄清 《商业研究》2006,(16):164-166
解决国有林区社会保障问题必须考虑林业企业的特殊性,现行的国有林区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严重阻碍着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引发了国有林业社会保障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林区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是顺利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国有林区经营效益不高、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的破坏,严重地影响了国有林区发展.主要体现在:国有林区发展受单一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影响比较严重,缺乏资源重复利用及污染物重新利用的有效处理,造成资源大量消耗及生态环境恶化,使经济发展水平受到极大限制.要保持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其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建立循环经济模式,深化国有林区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国有林区中第三产业的地位,以提高国有林区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20.
国有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政策支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梅 《商业研究》2007,(12):100-102
林权制度的改革,既是对产权的分离,也是对政府工作职能的调整。为确保林权改革的顺利进行,政府应出台一系列保护林业产权改革的文件,对产权进行明晰的界定,并充分考虑生产者的经营目的和市场因素,放宽林权改革后的采伐限额。同时,政府可以简化采伐的管理手续,赋予国有林地经营者对活立木自主采伐的权利,并通过限制采伐方式,或者限制皆伐的面积,特别是重点监督伐后及时更新情况,来缓解商品林采伐可能对生态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政府和承包者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制度创新的潜在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