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类似佳豪这种"家族式企业"想谋求更大发展,人力资源的瓶颈是摆在这些民营企业家面前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的能力现状,并将三代民营企业家和四种类型的民营企业家的能力特点作了对比。文章还对中国民营企业家与国营企业家的能力和国外企业家的能力作出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3.
南易 《中国新时代》2011,(6):114-114
任何一部企业家传记的风靡,一定都是反映了人们某种共同的向往。中国全民流行的第一部国外企业家传记是20世纪80年代的《艾柯卡自传》,因为艾柯卡满足了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企业开拓者的困惑和希冀;十年前流行的《杰克韦尔奇自传》,则暗合了当时中国企业变革突围的诉求;  相似文献   

4.
企业家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些创业家、企业家指的大都是民营的企业。尽管有这么大的贡献,但也必须指出.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也存在着短板,而且这些短板大多都是共性的。中国民营企业的最大问题在于在企业内只有一个企业家.没有让企业的管理层人员也成为企业家.  相似文献   

5.
《企业研究报告》2005,(1):39-42
民营企业家的创新与创业精神前述已经提及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推动中国民营制造企业发展的基本经验之一,而民营企业家的这种创业创新精神也是促进民营制造业发展的基本优势之一。但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不仅对老一代民营企业家提出新的要求,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呼唤适应新时期发展形势的新一代的创业。  相似文献   

6.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成就之一,就是中国诞生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家。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今天,已经初步完成了第一代创业的过程,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家,有了两种资产:一是公司发展壮大以后的公司资产,一是个人和家庭积累的个人资产。但大部分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尤其是那些公司股份全部是自己家族成员的,一般出于各种考虑而把这两种资产混杂在一起,不分开的。与此同时,中国大部分民营企业家的家族第二代也开始长大,大学毕业以后也开始进入商界。  相似文献   

7.
历经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的摸爬滚打,我国民营企业从初期粗放式的作坊生产逐渐迈步进入集约化的规模作业,从起步时的家长式或家族式管理到力争规范化管理。面对内部规模的扩大、外部世界市场的竞争,我国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尽管有95.01%的人认为中国的民营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国有、外资、民营三类企业中只有24.41%的人更愿意选择去民营企业就业。造成这一状况的诸多原因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显得特别突出,民营企业家及其企业员工非常渴望规范企业管理,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档次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沈慧 《上海企业》2011,(1):63-65
如何引导二代民营企业家在依法经营的同时更好地回报社会,成为一个极其紧迫和重要的议题。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之路,造就了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  相似文献   

9.
沈红梅 《现代企业》2005,(12):24-25
家族式民营企业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企业形态。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由家族所有或经营,我国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家族式民营企业数量大约占中小企业总数的73%。家族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其形态不断变迁,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如瑞士的劳力士公司和美国的杜邦公司(年龄都超过200岁)。中国也有不少企业初步实现了良性发展,如太太药业、联想集团等。但大部分家族企业没有这么幸运,它们或夭折,或长期停留在某阶段。  相似文献   

10.
民营科技企业是我国经济转轨的产物。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在90年代异军突起,经过20年的发展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生力军。但是,从成长的角度看,目前我国大多数民营科技企业还很不成熟。相当多的民营科技企业的成长轨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迅速崛起.迅速衰败,能做强做大者屈指可数。如何构建民营科技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已经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富不过三代”,揭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有调查表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家已经超过了300万,由于找不到合格的继承人,95%以上的民营企业家无法摆脱“富不过三代”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林晓飞 《现代企业》2006,(12):32-33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在西方提出,当时由于资本的不断扩张而激化了一系列社会矛盾。诸如贫富分化、社会穷困,特别是劳工问题和劳资冲突等。在实业界,中国民营企业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性认识和现实态度还存在许多问题。而随着民营企业在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将成为事关我国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本就我国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家族社会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传统,家族在中国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制度。中国的大部分民营企业存在着普遍的家族化现象,渗透到财金管理方式、产权制度、人事制度、管理理念方式等等。然而,自从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民营企业发展历程来看,“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败业”民营家族式企业寿命的真实写照,许多早期的著名民营企业已早早退出历  相似文献   

14.
家族宿命     
中国民营企业家把其人格特性渗透在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想藏都藏不住。国美今天的成功,不仅是黄光裕经营策略的结晶,某种程度上也是家族合力的体现,但是,这种家族式的管理会不会成为国美明天前进路上的羁绊?  相似文献   

15.
《上海企业》2010,(2):92-92
2010年1月17日上午,由中国民营企业家协会主办的2009年中国民营企业家年会暨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颁奖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鉴于刚泰集团徐建刚总裁在行业领域、公益慈善和地方经济建设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在年会上被授予“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6.
有人称,今天的中国民营企业家,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基本上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历练不过二三十年,和西方企业家相比,先天不足。但是,正是这些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民营企业家,经过原始的“摸着石头过河”阶段,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特点的管理模式与方法,使企业历经磨难,摆脱困境,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而风生水起,构成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7.
《经济界》2010,(6):89-94
本文是1,042位民营企业家参与的“2010年度中国民营企业家问卷跟踪调查”的报告主要内容。调查发现,与前两年相比,民营企业家对企业发展外部环境的评价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发展动力不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人工成本上升、高层次人才短缺已成为当前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困难;部分民营企业已经开始进行广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8.
章建钦 《东方企业家》2004,(12):162-162
如同艺术,企业管理也存在着鲜明的地域.民族和文化差异。而《东方企业家》第11期特别策划“管理无原理”,通过介绍中国企业家族式管理、家长式管理、伦理型管理、军事化管理四种管理模式,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式管理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商业前智     
《中国企业家》2007,(2):87-96
日本企业国际化经验研究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与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企业的国际化有诸多相似之处,比如基本都是赶超型,都面临文化上的障碍等。由于有丰田这类超级国际化成功榜样,日本企业一直是中国企业学习研究的对象。《中国企业家》此次刊登的这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是根据对大量日本企业的调研和对企业家的亲自访谈所总结的一个难得的系统版本。  相似文献   

20.
“物业管理(real estate management)”概念来源于港台地区,我国的专业化物业管理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民营物业服务企业在90年代才开始逐步衍生,民营物业服务企业的范围界定十分广泛,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本)、集体产权、国有产权参与但不占控股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都应该说是民营物业服务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