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而多样,但因资金不足、管理缺失、传承方式局限等诸多因素,面临众多发展的困境。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的分析,探究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促进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远开发与保护。  相似文献   

2.
生产性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种方式,通过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商品,产生自我造血功能,适用于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性保护方式有利于丝绸类传统技艺项目的扩大发展、技艺传承和文化弘扬。苏州宋锦作为丝绸中的精品,适用于利用生产性保护方式,进行丝绸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目前,从宋锦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现状来看,苏州宋锦非遗项目已经采用了生产性保护发展模式,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相似文献   

3.
4月8日,首届柒牌·清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展暨座谈会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隆重举行,首次向公众展示了其近两年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成果,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谢书培 《玩具世界》2023,(3):102-104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愈发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工艺、表演艺术和民俗习惯等,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麦草画作为我国的传统工艺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研究对象之一。文章以汝南麦草画为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策略,以期促进麦草画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环鄱阳湖经济文化圈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断代、失传、消失的危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命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是在保护和维系我们民族的文化身份,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更是激发民族文化创造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温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通过文献、书籍、网络等渠道对温州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进行搜集、整理,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服饰设计中,本文以服饰艺术设计为切入点,以点带面,进行深度研究与开发,给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服饰品产品研发提供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7.
孙莉 《玩具世界》2006,(9):50-52
我们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而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既包括不可移动的文物,如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壁画、石窟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还包括一些可移动文物,如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苏州的"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在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文创产业作为一种植根文化,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和强融合性等特征。因此,文创产业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从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1.传承:本次家纺展大幅增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面积,使其扩大至400平方米。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展区十分利于对中国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苏江炎 《中华商标》2014,(11):38-41
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人类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也是显著的。为了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世界各国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方面已达成共识,但就如何以法律的手段,以及能否适用知识产权法对其进行保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以桂林市近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以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实  相似文献   

11.
11月28~30日,首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将于杭州千岛湖文渊狮城召开,这将是首次由行业协会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创新之举,意义深远. 据介绍,此次大会主题为"共筑纺织非遗可持续发展新生态",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中心、杭州新天地集团、杭州淳安县人民政府承办.  相似文献   

12.
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的优秀文化,如何在高职院校中进行教育与传承,值得地方高职院校进行深入的探索与实践。本文基于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两个相对立的教育理论揭示了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中教育传承的内涵,介绍了学校通过建设丝绸类教学资源库打造课程资源,并通过引进技艺大师打造混编师资队伍,同时通过将丝绸传统技艺和文化嵌入到相关专业课程与教学活动中,实践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中的嵌入式教育传承。最后分析了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中教育传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梁龙 《中国纺织》2022,(Z1):84-85
<正>近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多彩贵州文化产业集团联合承办的以"发展苗绣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暨多彩贵州苗绣系列活动在贵阳举行。出席本次大会的国家部委领导有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二级巡视员邓小丁,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李晓松、发展处处长魏博;  相似文献   

14.
梁龙 《中国纺织》2022,(1):84-85
近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多彩贵州文化产业集团联合承办的以"发展苗绣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暨多彩贵州苗绣系列活动在贵阳举行.  相似文献   

15.
宋兆麟 《中国纺织》2010,(1):132-133
(《中国家纺文化典藏》,、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编。本文作者宋兆麟,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民俗学会首席顾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6.
天门蓝印花布是荆楚民间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风格质朴、雅致,作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门蓝印花布,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无比深厚的艺术内涵和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通过对湖北天门蓝印花布纹样特征做出解析,旨在寻找适合当今社会生活下的天门蓝印花布发展的道路,同时有利于其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文化瑰宝,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以泥塑技艺为例,山东地区的泥叫虎、泥叫鸡无论在造型、色彩还是文化寓意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价值。文章通过泥叫虎、泥叫鸡动漫IP视觉形象设计实践,探索山东泥塑艺术的数字化应用,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非遗竹编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结合用户体验理论,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的创新性发展路径,提出了非遗竹编的App设计策略并进行了设计实践,以期增强大众对于非遗竹编的关注度,促进非遗竹编的现代化传承与传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新闻短板     
传统染织亮相“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6月8~18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在中华世纪坛举办。作为其中一个类别的“中国传统染织技艺展”,展出染织技艺类300余件,展品来自全国各主要产地。这些展品和制作由北京服装学院、相关的专业艺术博物馆、工作室和个人提供。  相似文献   

20.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从保护走向开发,从复古走向复兴,从研究走向市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本文借鉴"FREITAG"品牌的成功经验,为探求一条适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回归生活的道路所做的设想。尽管外形可能会有所不同,其内在始终保持着基因谱系的连续性。适应时代创新性提升,使传统非物质遗产这棵根植于农耕社会土壤的"老树"在现代文明的环境中发出"新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