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酒行业素有“东不入皖”之说法。不仅源于安徽的白酒企业多,更是因为徽酒依靠强大的终端拦截术和区域化运作模式把本地牢牢封锁,给外地酒的进入设置了相当高的门槛。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东不入皖”的看法实际上并不准确。一方面,安徽市场无论价格层面还是市场层面都存在很多机会;另一方面,如今的安徽市场已经不是高不可攀,江苏酒、湖北酒、东北酒等很多品牌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进入安徽,使得安徽市场的品牌架构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2.
本文不仅仅对徽酒势力盘整,而且对安徽白酒市场、徽酒省外市场进行了系统盘整。这种盘整来得很及时,恰好在徽酒要进行转折的2007年,无论是迎驾、高炉家还是口子窖,甚至是种子酒、古井贡等都面临这样的转折。通过盘整,我们知道了徽酒目前的困境、机遇,也能够初步了解徽酒所拥有的蓝海和红海。说实话,对于徽酒,本文说得已经足够多、足够好了,但是我个人一直以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3.
白酒市场就像跷跷板一样,当一个品牌上来以后,另一个与其价位相同或接近的品牌必然会受到影响,这种现象在江苏市场开始出现,在以洋河蓝色经典为代表的江苏酒开始迅速崛起时,曾在江苏白酒市场战无不胜的徽酒显然已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长龙 《糖烟酒周刊》2005,(25):A014-A015
辽宁作为连接东三省和关内市场的交通要道,历来是白酒商家的必争之地。最近几年辽宁白酒的发展可谓阻力重重。从内部看,辽宁的市场开放程度较高,地产酒的优势不是很明显,尤其是省会沈阳的白酒市场长期以来“诸侯混战”。从外部看,川、徽等地强势名酒出关作战,并且强力拓市;黑龙江、吉林两地白酒纷纷南下,欲瓜分市场。辽酒诸强的处境可以用一句经典的电影台词来形容:“要么忙着生存,要么赶着去死”。  相似文献   

5.
提起全国化.也行很多白酒企业都会有些畏惧,随着酒水市场用的继续升高,以及白酒终端之后的迷茫,做全国市场成为了各大区域强势品牌的一种奢望。不过,伴随着区域强势品牌战略发展的需求,今年以来,“走向全国”的呼声开始再次响起。鄂酒,徽酒,陕酒、冀酒以及鲁酒、苏酒(指江苏酒)等主流板块,都正走在全国化扩张的路上。尽管有些企业只是小范围运作,但终究成为区域强势品牌市场外拓的一个强烈信号。  相似文献   

6.
于悦 《糖烟酒周刊》2007,(34):34-35
大约从2001年之后,苏南白酒市场上演了一场扣人心弦的市场争夺战,其中的主角以众所周知的徽酒口子窖、高炉家和江苏的地产酒洋河蓝色经典为代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我国白酒界素有“东不入皖”的说法。从合肥的市场来看.安徽酒巨大的竞争力为入皖的各类白酒构筑了坚固的屏障。10大徽酒品牌中.高炉家、迎驾、古井、口子窖在市场上最为活跃;皖酒、文王的部分单品市场稳定;种子等品牌也在积极开拓市场。与地产酒的劲猛势头相比.外来白酒很少能在当地站稳脚跟.除了高档市场上茅、五、剑比较稳定.中低档市场上五粮醇、稻花香、金六福表现尚佳,其他价位区间几乎没有外来酒的立足之地。  相似文献   

8.
王正坤 《糖烟酒周刊》2005,(11):A014-A015
这两年,一些相对于川酒、徽酒来说比较弱势的白酒板块正在受到白酒界的关注,新疆白酒就是其中一个。有人说,新疆酒同东北酒一样,有可能成为今后几年白酒界一支新的生力军。近期也有不少商家寻找新疆的白酒品牌和关注新疆白酒企业参加糖酒会的情况。因此,本文将重点针对新疆白酒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今后的整体走势做一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9.
《糖烟酒周刊》2004,(48):B026-B028
本刊发表在2004年第46期杂志的《徽酒,终端之后的持续发展危机》一文,引起了行业内的关注和争议,业内对徽酒的运作模式和竞争手段可谓是见仁见智,徽酒的问题代表的不仅仅是徽酒的问题,它反映的是市场转型期白酒企业整体的动荡以及关于市场.运作、竞争理念的思考。我们诚恳地欢迎各位同仁对此发表你的看法和意见。本期沙龙我们继续关注徽酒的南京之战。  相似文献   

10.
梁咏  刘言  时金超  侯林辉 《糖烟酒周刊》2004,(46):B033-B035
目前徽酒的“南京会战”热战正酣,对终端的争夺尤其激烈,几乎是“抢”的概念,任何一家的买断都让其余的三家跃跃欲试一而作为整盘市场的胜负短期内还难以分解,但是徽酒群雄在南京的整体作战已经给皖系白酒树立了一个鲜明的形象徽酒无疑在南京是流行的。但流行的东西生命总是不长久,这也是业界对徽酒品牌的评价:“徽酒的后劲不足”。那么徽酒的明天会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11.
似乎是受水井坊影响,整个中国白酒市场掀起了一股高端争夺潮流。自水井坊以“中国白酒第一坊”的身份形象登场,并逐步在高档白酒市场站稳后,各路商家无论规模大小、竞争实力强弱都加入到高档白酒市场的竞争之中。在这一新的战场上,谁将成名,谁将获益,都还是一个扑朔迷离的未知数。综合来看,现阶段的高档酒市场正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试谈当前高档酒市场竞争的主流特征。  相似文献   

12.
《糖烟酒周刊》2005,(1):B042-B043
2004年,一个叫“大清猎酒”的白酒对河北市场进行了一番广告轰炸,时值白酒销售的淡季,“猎”字广告旗分外抢眼,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从市场上看,除了形象上有一些不同外,“猎酒”与普通白酒的营销手段和方式没什么两样。有业内人士对此评论:既然市场策略和普通白酒并无二致,又何必浪费时间和金钱“细分”出这样一个“猎酒”?  相似文献   

13.
《糖烟酒周刊》2006,(40):68-71
徽酒的操作方式令人敬畏,它们是徽商智慧的结晶。单说其高效的执行力和敢打敢拼的终端投入策略就不是哪些白酒企业所能企及的,因此有人将徽酒称之为冷漠的“终端杀手”。“杀手”的出现总会令人不寒而栗,那么在“杀手”遭遇的地方谁又会占上风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于悦 《糖烟酒周刊》2006,(10):74-75
2005年白酒销售旺季过后,许多地方的经销商都反映白酒市场有了回归的迹象。江苏作为华东白酒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也有类似的反映。江苏是白酒竞争非常激烈的区域。徽酒和江苏的地产酒一直是这里的主流。如果说其它地区的白酒回归还是刚刚有了点苗头,那么江苏的白酒市场从促销大战回归理性竞争则已经从深层次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糖烟酒周刊》2004,(46):B030-B032
有人说,新徽酒品牌对酒类市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们对白酒营销从感性认识到规律性认识做出了探索性的一步。首先是对白酒的消费心态的开发上.在酒盒里加入促销品(如打火机)、上促销小姐、包装上的改变都给白酒消费带来了更多的顾客价值:其次是充分利用了酒店终端的价值;其三是在产品有了一定的消费基础时打开商超渠道;如果说酒店消费是战前动员的话。那么商超渠道才是影响消费者瞬间购买形成规模销售的主要渠道。其四是在酒店和商超渠道之后控制流通,而不是放任自流。这四点平衡让白酒营销在区域市场上走向成熟。但是纵观新徽酒的系列操作手法,更多的是停留在应对市场的策略性行为:不计成本的终端投入、重视眼前利益没有长远规划,或多或少带有一些赌徒心态。如何赢取大市场。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如何在落后川酒几个回合的形势下尽快缩小差距甚至后来居上。是值得徽酒集体深思的问题。从几个亿到几十亿、上百亿不是一个数字的累加,而是理念的转变和飞跃.是战术巨人到战略巨人的脱胎换骨,是规则内到规则外的天壤之别。那么目前红红火火的徽酒营销死穴在那里?下一步该如何走?解剖徽酒从解剖他们代表品牌的样板市场开始。  相似文献   

16.
皖北地区集中了安徽大部分白酒企业,竞争异常激烈。不过在写作上我们选择了以阜阳为代表,不仅因为这里人口众多,关键是聚集了几乎所有的徽酒主流品牌,能够反映出徽酒在皖北市场是一种怎样的竞争态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梁咏 《糖烟酒周刊》2007,(17):51-53
安徽曾经是强势白酒云集的省份。自1996年始,全国白酒20强中.安徽有5家企业名列其中.而且古井、金种子、高炉(双轮)等徽酒企业还跻身白酒10强,相比于川酒来说毫不逊色。这足以证明当时徽酒军团的实力。  相似文献   

18.
于悦 《糖烟酒周刊》2006,(29):56-57
到2006年为止,基本持续了5年左右的白酒终端竞争被安徽酒商们演绎到了极致,但从最近两年的徽酒表现以及安徽省内的白酒市场发展看,传统的业内观点正在悄悄被颠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王如柏 《糖烟酒周刊》2005,(36):A0020-A0021
最近10年来,中国白酒在销量和营销创新上最活跃的地区,是在广东。“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白酒正是这样,全国白酒强势品牌云集广东,分羹高达150亿的庞大市场。因此,广东市场是全国白酒消费的第一大市场,也是竞争最残酷的市场。所以在广东有时装酒、广告酒“各领风骚两三年”之说。可以说,如果在广东市场上能够存活下来的品牌,  相似文献   

20.
黔台酒     
《国际市场》2006,(4):80-80
旷世佳酿黔台牌系列白酒出自有着“天下第一酒镇”美誉的茅台镇。中国白酒界泰斗秦含章先生曾对黔台酒给予了“赤水河边产酒良,茅台镇上传酱香,多年陈酿浓淳味,一品名牌醉市场。”的由衷赞誉。在琳琅满目,百花齐放的白酒王国,黔台——这种酱香幽雅,醇香柔和的琼浆玉液以卓尔不群的华贵品质悄然跃升为酒界人士的珍藏佳酿![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