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天津财会》2006,(1):38-39
为配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根据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文件,我部制定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任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相似文献   

2.
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其中的对价支付会计处理问题,财政部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本文对《暂行规定》中的一些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也指出了其中的不完善之处,并尝试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财政部2005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18号文)关于采用权证方式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规定中,对取得流通权的成本计算存在不当之处,既导致股权分置流通权成本的虚增,也存在虚增投资收益的情况。另外,在发行权证时采取收取一定权证费用的情况下,对行权时权证费用的处理规定也存在前后不一致的情况。18号文规定,在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时,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应当设置‘股权分置流通权’和‘应付权证’科目,  相似文献   

4.
《电子财会》2006,(5):60-61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3号),根据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等相关文件,现就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以下简称企业)有关会计处理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5.
财政部于2005年11月公布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既符合有关会计原则,又充分考虑到了可能的“经济后果”,有利于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但该《会计暂行规定》中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一、相关规定的不足1.关于“股权分置流通权”的结转。《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设置的“股权分置流通权”这一会计科目,将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予以资本化。该科目在资产负债表“长期资产”项目下列示,平时不结转,非流通股股东禁  相似文献   

7.
《财会通讯》2006,(1):I0002-I0003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3号),根据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等相关文件,现就股权分旨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以下简称企业)有关会计处理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8.
财政部于2005年11月公布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既符合有关会计原则,又充分考虑到了可能的"经济后果",有利于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但该《会计暂行规定》中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孔庆林  付勇 《财会通讯》2006,(10):29-31
为配合股权分置改革,我国立法机关相继修订了《公司法》、《证券法》并于2006年1月1日执行,财政部于2005年11月14日印发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深圳交易所2006年4月6日发布了《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备忘录第14号——公积金定向转增方案》等配套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0.
财政部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引入了“股权分置流通权”科目,用以核算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以各种方式支付对价取得的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股票流通权。笔者对相关问题作以下探讨。一、无需增设“股权分置流通权”科目《暂行规定》增设“股权分置流通权”科目,表明其所持观点是“两笔交易观”。即非流通股股东最初购买上市公司暂不流通的股票是一笔交易,而非流通股股东由于股改要求支付对价购买股票流通权又是一笔交易。两笔交易分别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和“股权分置流通权…  相似文献   

11.
新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对外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上进行了改革,采用了资产负债观以公允价值计价对流动性较强的股权投资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对交叉持股的上市公司业绩产生较大影响。在成功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后,基于新的会计理念和核算方法披露的上市公司资产、权益信息在可靠性、相关性和可比性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首批试点公司改革方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下发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宣布正式启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开始着手解决困扰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股权分置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卓毅 《电子财会》2005,(9):48-52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启动,开启了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利益重新分割的大门。随着第一批四家上市公司改革试点方案的出台,股权分置改革逐渐演变为一场通过对价对流通股进行“补偿”以换取非流通股“全流通”的交换。这场利益重新分割的“交换”涉及到一系列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结合第一批四家上市公司的改革试点方案,本文将对股权分置改革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从财务与会计角度出发就股权分置改革展开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刚 《财会月刊》2007,(4):11-12
一、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 我国《证券法》、《公司法》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等规定,企业可以通过股票期权等权益工具对职工实行股权激励,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允许建立股权激励机制。《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依据上述法律规定,规范了此类股权激励办法的确认、计量和列报。  相似文献   

15.
2005年8月23日,中国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等国务院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其第10条指出,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以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2005年9月9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以探索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由此,作为股权激励主要方式的股票期权制度,一时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证监会近日发布的《关于股权分置改革试点问题的通知》,启动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目前,首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四家上市公司已公布非流通股东实施股权分置方案;第二批试点公司名单即将公布。因此,讨论股权分置涉及的、国内外尚无准则规范的非流通股东会计处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创新性。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一、“流通权”符合资产的定义流通权,即非流通股东通过向流通股东给付的流动性对价(为获取流动性而付出的成本)而获取非流通股在二级交易市场流通的权利,满足《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定义的要求。其理由如下:(1)…  相似文献   

17.
2005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股改的开始,8月中国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出《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股改开始大规模推行。本文对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作一下综述。  相似文献   

18.
根据五部门日前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国证监会起草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日前通过证监会网站向社会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将尽快发布实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会计准则在要求上市公司对其衍生金融交易表内列报的同时却缺乏对认股权证工具会计规范的明确规定。本文主要基于新规范的核心要义,借鉴国际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针对目前股权分置改革过程所产生的认股权证的会计处理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陈远志 《会计之友》2008,(12):101-103
我国新会计准则在要求上市公司对其衍生金融交易表内列报的同时却缺乏对认股权证工具会计规范的明确规定.本文主要基于新规范的核心要义,借鉴国际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针对目前股权分置改革过程所产生的认股权证的会计处理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