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变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是人民公社时期给体制的延续.由于制度安排的缺陷,农村公共物品的给供给存在总体水平不足、结构失调问题.本文选用新公共管理理论从制度变革的角度,阐释了"城乡统筹、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变革的路径选择思路.  相似文献   

2.
曾莉 《农村经济》2008,(3):13-15
农村公共物品存在多元生体供给的趋势,但由于政府责任,市场失灵和"三农"的弱势等因素,决定了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应承担主要责任.政府供给农村公共物品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得以实现,中央政府供给纯公共物品,地方政府供给准公共物品.为发挥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应有的作用,政府应立足效率导向,结果导向和顾客导向,以实现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物品是农民国民待遇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政府的理性偏好诱发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结构失衡,农村公共物品制度外供给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国民待遇缺失。科学有效供给农村公共物品,改善和落实农民国民待遇,关键在于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加大公共财政支持保障力度,切实做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筹资和监管方面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逻辑体系和框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君 《农业经济》2007,(7):39-40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日益突出。围绕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客观条件,政府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和角色,供给主体应体现怎样的结构和特征,公共物品供给应体现怎样的内在价值等一系列问题,就构成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逻辑体系和框架。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农村社区层面的面板数据以农村道路为例考察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并对可能影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因素进行了计量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主要存在3种供给模式:政府供给、村庄自我供给以及政府和村庄联合供给。不同供给模式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呈现出较明显的差异化特征,政府供给模式更多地发生在村庄规模较小、收入水平低、耕地资源较少的非粮食主产区;村庄自我供给模式较多地发生在村庄规模较小、非农经济活动活跃、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村地区;政府和村庄联合供给模式在税费改革以后则更多地发生在村庄收入水平较高、非农经济活动活跃的富裕地区。  相似文献   

6.
本分析了公共物品的特殊性质以及由此所决定的政府对公共物品的供给,指出在我国政府公共物品供给中影响最优供给数量的三个问题: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给混淆、公共物品的供给与准公共物品的供给混淆、公共物品与政府供给的物品混淆。  相似文献   

7.
应该努力扩大农村公共物品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晋升重不足,已影响农材农材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究其原因,一是农材公共物品的供给没有纳入公共财政收支范畴,二是中央与地方政府关于农材公共物品供给的责权划分不合理,三是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导致 农村公共物品供求结构失衡,四是农村公共物品选择和监督机制缺位,要扩大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必须加大对农村公共物品的财政支持力度,拓宽农材公共资金的融资渠道,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农村公共物品的职责,改革农村公共物品投资决策程序,加强对公共资源使用的监督。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供给总量严重不足.城乡差距继续拉大。以农村公共卫生为例.5亿城市人口享受到的国家公共卫生和医疗投入是8亿农村人口的6倍;二是供给结构极不合理.不足与过剩并存。农民急需的生产性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如农业新技术、灌溉设施、大型农用机械等.而那些与“政绩”、“利益”挂钩的非生产性公共物品供给膨胀,  相似文献   

9.
曾莉 《农业经济》2007,(11):54-55
有效供给农村公共物品是新农村建设最紧迫的任务。由于城乡"二元供给体制"的障碍,财权与事权不对称,供给决策机制的不合理,监督机制的缺位",一事一议"筹资机制的困境等原因,严重影响着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为此,需要从公共财政、多元投资主体、供给决策机制、户籍管理制度和法制保障等角度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农业、农村发展及农民负担减轻的"瓶颈",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短缺的主要表现.形成机理是多元的,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可将其概括为:城乡二元分割、决策管理机制混乱、财政资金供给匮乏和政府职能角色错位等根本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地方治理理论是公共管理领域的前沿理论.在公共物品的供给中,由于地方政府距离居民最近,最能了解居民的真实需求,由此形成了公共物品供给的地方主义传统.德国作为一个联邦制国家,地方治理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形成了联邦主义、民主分权、基层化、财政平衡和法律监督等五大原则.以此为指导,德国农村公共物品呈现出地方主导、法律约束、财政支持、多元监督和市场化供给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状况、国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经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对策四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论。现有研究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实践提供了参考。在研究方法上,未来可以继续扩大调查样本量和覆盖面。在研究内容上,未来应加强乡村治理创新实践、农村公共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农村特殊群体公共服务供给、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政府购买公共物品规范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傅晓 《农业经济》2008,(4):9-11
本文首先简述公共物品理论的概况与农村公共物品的内涵,然后分析了广东省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现状,分析表明,虽然公共物品供给的各项指标普遍高于全国水平,但是供给还是严重不足,而且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文中进而提出寻找突破口,建立中央、省、县乡、村、私人企业五位一体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等四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直接影响公共物品的总量和配置状态.单一化的垂直供给模式不能有效缓解当前公共物品供给总量不足问题.而多中心的供给模式将有效缓解农村公共物品数量短缺问题,而且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主体对公共物品的特殊需求.因此,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上有必要引入多元供给主体,形成水平协调的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国农村公共物品“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忽略了农民的真实需要,导致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短缺与过剩并存的结构失调现象。为提高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应完善农村公共物品的公共决策机制,农村公共物品的决策应当建立在农民自身积极参与的基础之上,应根据农民的真实偏好,采取“自下而上”的公共政策决策方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群众的私人物品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满足的同时,公共物品供给短缺和低效的局面却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公共物品的高成本与非均衡供给、反公共物品现象及派生外在性问题是我国公共物品低效供给的主要表现.提高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必须推动政府、社会和市场三位一体的多元化供给格局的构建,逐步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并让公众切实地参与到公共物品的生产与提供过程中来.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民营化”的不到位,而是政府职能缺失,即“非公共性”,包括财政支持的“非公共性”,提供对象的“非公共性”和价格制定的“非公共性”。解决我国公共物品供给短期的主要途径是,加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职能和责任,达到公共物品供给的“公共化”。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与现状看,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均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为突破困境,我国必须重塑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政府组织、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新型地方公共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公共物品主要包括灌溉和水利、农林科技推广、农业电网和道路设施。这些产品的供应对农村生产、农民生活、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一方面能有效地提高个人物品的边际投资支出,提高农村私人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直接作用于人才、基金,可以为社会创造丰富的资源,并向农村流入,从而提高农村私人产品输出效率。但是,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的现状,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障碍。要改善这种情况,需增加财务支持力度,建立城乡一体化公共产品供应系统;重建机制,优化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筹资机制,扩大农村公共产品投资渠道;加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法律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失衡与重构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表明,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应依据公共产品的层次和特性,构建政府,农村社我,私人部门,非营利性组织(也称第三部门)四位一体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结构。目前,我国现行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却存在着严重失衡的问题,从根本上制约着农民,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应对其进行改革与重构,要营造一种有益于实现农村公共产品提供主体多元化和多层次制度安排的良好的政策与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