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若森 《财贸研究》2002,13(2):28-31
人力资本专用化会引发诸如公司主雇双方的“讨价还价”、公司权利分配结构的调整、公司边界的重新定义及公司基于市场竞争的潜在创新需求等诸多不同层面的公司治理问题。在人力资本专用化之下,人力资本专用化投资的公司激励机制与基于人力资本专用化的公司财富增长机制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应变革与改善均系公司治理制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管理与公司治理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涛 《商业时代》2007,(7):44-45
公司治理的完善程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也是进一步健全我国证券市场功能、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本文在对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人力资本思想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剖析了人力资本在完善公司治理中的功能,探讨了人力资本管理思路及措施,以期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立足于由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构成的新资本观,根据资本权变因素,公司治理模式可划分为资本雇佣劳动型、劳动雇佣资本型、劳资双方共同治理型和利益相关资本多元共同治理型;依据实施监控的主体,公司治理可划分为股东主导型治理、债权人主导型治理、经理主导型治理、员工主导型治理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人力资本的谈判力是人力资本收益分配的主要权变因素,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过程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博弈的过程,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方式和程度是双方博弈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4.
李荣强 《商业时代》2005,(21):50-50,53
资本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和依据,它决定着公司治理的有效性。笔者试图在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将人力资本纳入到资本结构的研究范围,分析人力资本的治理效应,以此来引导我国企业优化其资本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最大程度的提升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5.
崔飚  秦彩凤 《商业时代》2007,(33):50-51
人力资本是具有稀缺性的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本相比具有许多重要特性,这些特性使得人力资本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从根本上影响着人力资本经济价值的实现,但在人力资本所有者(特别是高级管理者)的诚信度不高的情况下,把人力资本纳入公司治理结构很容易导致更加严重的道德风险。本文主要分析如何更加有效的实现人力资本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应享有公司所有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人力资本产权具有三个重要特征:人力资本与产权所有者不可分离;人力资本具有专用性;人力资本具有团队性。正是这些特征决定了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适合也应该充当公司的重要所有者,凭借其对公司的重要所有权而成为公司治理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公司治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指出,传统的公司治理基于物质资本视角,提出了两权分离和委托—代理问题,形成了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观,其实质是支持资本雇佣劳动原则,采用股东单边治理模式,忽略了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社会资本所有者等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和诉求,忽略了公司核心能力的构建,不能适应知识经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本文认为,企业作为由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所构成的一种特定契约,企业收益是三方合作的产物,三者共同拥有企业产权。因此,公司治理应由股东单边治理调整为利益相关者协同治理,公司治理目标也应从股东至上调整为公司核心能力最大化。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和程度则是它们之间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邢倩  刘小元 《商场现代化》2006,(12):242-243
设计了基于人力资本的公司治理理论模式,分析了各利益主体内在的利益关系,并提出了在公司治理结构设计中重视人力资本产权的制度安排、协调企业所有者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对我国的企业进行分类治理等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特征,以及在既定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下,人力资本激励的必要性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基于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人力资本激励思路,即借鉴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优点,遵循所有权激励、要素参与分配激励、以人为本的情感激励三个逻辑思路设计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人力资本产权分配公司治理权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期开始,企业逐步向知识型企业转变,员工也逐步向知识型员工转变。知识型员工在服务于特定企业的过程,通过学习将自己本身与企业专用的知识相结合,即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企业内部获得了人力资本产权收益权,才能获得企业所有权,获得的人力资本收益权越大,其在企业所有权安排中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配置份额相应的也越大。本文探讨了公司治理中的权力结构,并从理论层面着力分析了人力资本产权在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以及人力资本产权将如何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  相似文献   

11.
现代公司金融理论指出,在一个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公司治理环境中,人力资本应当与货币资本共同拥有剩余索取权(Myers,2001).为检验中国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否存在人力资本替代货币资本的趋势,文章利用中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基于资本结构理论提出了新的研究假设并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不存在人力资本部分替代货币资本的趋势;在我国,建设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公司治理结构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特征与产权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本的利用无所不在,并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深化发展越发显现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根据人力资本的特征,采用适当的激励手段使人力资本的产出水平最大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入手,论述了产权激励是实现优化公司治理,达到有效激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并设计了以多元激励为核心的薪酬激励机制框架体系、并探析了我国企业高级管理者薪酬激励模式。  相似文献   

13.
顿曰霞  孙涛 《商业研究》2005,(19):76-78
在知识型企业中,股东已不能再依靠物质资本的所有权独享企业的控制权,人力资本的产权权益要求得到更大的体现,从而使知识型企业的治理体现为物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共同治理。在公司治理中通过双方优势———劣势的博弈来确定各自的地位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毕秀水 《商业研究》2005,(11):22-23
人力资本产权在不同的企业制度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只有在现代企业(公司制)条件下人力资本的产权才真正地外化出来,并对公司的产权结构绩效产生重要影响。为提高现代企业法人财产价值效率,必须设计人本主义的公司治理结构,给予人力资本产权一个应有位置——即人力资本所有者应当拥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收益权。  相似文献   

15.
罗钢 《商场现代化》2007,(13):296-297
与物质资本相比,人力资本有其独特的内涵和特征。人力资本的异质性和主动资产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力资本的不确定性。本文从人力资本投入的不确定性、产出的不确定性和退出的不确定性三个方面分析了人力资本不确定特征。为管理、开发和使用人力资本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谭志龙 《北方经贸》2009,(2):98-100
公司治理结构是由某一特定具体公司治理系统的要素--物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竞争协同谈判的结果,它受市场环境影响,随着企业发展阶段不同而动态演进。模式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然呈现多样性,因此立法及实践中应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多元化提供必要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人力资本的界定及其产权特征分析出发,探讨了人力资本的价值实现的可能途径及其公司治理基础:即理财主体多元化、资本结构二元化及剩余收益的分配模式;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公司治理结构产生和演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控制和管理公司的机制。创新性的从资本收益的角度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 ,认为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人力资本 (非人力资源 )的出现 ,并且指出当前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没有完全解决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分割剩余索取权的矛盾。由于问题的存在决定公司治理结构将继续演变 ,并预测可能会形成以承担不确定风险程度为分割剩余索取权依据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9.
聂军 《现代商贸工业》2008,(13):162-163
在现代经济中,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本相对于物质资本逐渐体现出"稀缺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互动博弈,导致了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不同范式。而剩余索取权是企业所有权的一部分,普遍认为公司治理在本质上表现为一个企业的所有权分享安排问题。那么剩余索取权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实际上就是人力资本是否应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怎样分享的问题。在分析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安排的现状基础上,探讨了在不同企业形式下,人力资本分享剩余索取权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本出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本出资许可制度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产物,对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公司治理结构优化意义重大。同时也需要理性地分析预见出其利弊,提出以抵御人力资本运行风险为目标、完善人力资本出资制度的设想,增强制度的科学性应用。一、人力资本出资制度的创新1997年江苏科委与体改委联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