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白酒市场患上了酒精恐惧症,甚至谈酒精色变:生产者不敢说用酒精兑酒,消费者也把用甲醇兑酒喝死人的罪过加在了食用酒精头上。在我国食用酒精的质量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今天,食用酒精为什么还要“夹着尾巴”发展呢?  相似文献   

2.
李胜祥 《魅力中国》2014,(16):47-47
酒的饮用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至今在很多场合仍受到人们的推崇,特别是具有营养价值、药用价值等的黑糯米酒更是酒市场悄然升起的一支新秀。本文结合了其酿制工业及作用浅析了其市场形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3.
车阳 《中国西部》2010,(4):90-91
对于一家酒企,社会责任与酒文化的传承光大密不可分。而一种酒想要纵横市场,往往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一、奇迹出现 两年做响一个品牌,两年使市场销量居于同行业的前列……2003年新疆补酒市场可谓是风烟四起,惊涛骇浪。2003年也是新疆有史以来补酒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年。但立于巅峰、笑看江湖的却是雪莲虫草补酒,是它制造了神话和奇迹。由于雪莲虫草补酒的强势介入,2003年这一年变得有些不平凡。  相似文献   

5.
日前,贵州省遵义市茅台镇某酒业公司申请用“遵义会议”注册酒商标,已被有关部门受理。如果在受理期内没有人提出异议,他们将获得注册商标。据说,当印有模仿毛泽东题词“遵义会议”的白酒在市场上销售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6.
和酒现象     
徐燕  晓真 《东方经济》2001,(5):27-29
和酒,一个在两年前谁也没听说过的品牌,居然以29.6%的市场占有率,一举成为上海黄酒市场的老头老大!这是上海商情排行榜公布的。和酒的上市,是在1999年。当年就在上海市场取得了2000多万元的销售业绩,利润200多万元。2000年,和酒销售额再次翻番,达到5000多万元的新高度,实现利润500多万元。短短两年,和酒成为名牌企业上海冠生园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赢得了以白领衔的上海青年人的喜欢,也赢得了江浙一带新潮消费的喜欢,和酒完全有别于我们印象中的黄酒,成为一个蕴含现代化的新名牌。  相似文献   

7.
甘泉  陈飞跃 《中国经贸》2011,(15):94-94
宁波保税区进口葡萄酒市场正在加速集聚,可容纳50家葡萄酒经营企业的酒街6月10开业,该市场展厅面积达2.4万平方米,有88家会员企业在市场内设立展示厅。  相似文献   

8.
昭明 《中国西部》2006,(2):82-83
就像“天上掉下个郭德纲”,真话和直言凸现了相声的可爱,掀起了文化讨论的涟漪。小角楼酒快马杀入刀光剑影的市场酒林,彰显黑马横空出世的豪迈之气。[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宋炜  苏航图 《东北之窗》2013,(21):41-41
阿玛诺尼(Amarone)不仅是意大利最好的葡萄酒乡一,同时也是世界顶级的葡萄酒。因其酿制方法特别,酒体结构出众,酒香迷人而成为一款不可不试的珍藏级葡萄酒。此酒更一度成为诺贝尔奖晚宴的指定用酒。  相似文献   

10.
“极品”消费步入怪圈目前,中国的极品消费已由起步进入怪圈。北京市某商城里,售价3200元人民币一瓶的"铜马西凤"酒,2888元人民币一瓶的豪华沙州老窖和"珍品孔府"酒、"极品二锅头"酒和650元人民币一条的某烟厂研制的极品烟,自推上市场,销售形势一直...  相似文献   

11.
茶道     
《走向世界》2007,(10):I0027-I0027
接过牛国栋递过来的他新出版的书籍《荣道》,我们只能用欣喜若狂来形容。若干年前读高中的时候,我曾深深地迷恋于林清玄的《温一壶月光下酒》,虽然我不懂酒,但是我深谙于那种有月有洒的独特的氛围,还有钦酒人不俗的胸怀。  相似文献   

12.
丁芄 《新财经》2008,(7):86-87
不久前,在市场中沉寂多年的酒鬼酒推出了“洞藏酒”的概念,神秘的湘西洞穴能否让酒鬼酒再展雄风  相似文献   

13.
孙涛 《新财经》2004,(12):79-79
贵州茅台与五粮液几乎是中国高档白酒代名词,面对日益萎缩的白酒市场,贵州茅台与五粮液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战略,以提高公司盈利能力。贵州茅台选择了“做好酒的文章,走出酒的天地”的专业化战略,五粮液则走上了多元化的道路,谁的战略选择将会胜出,现在还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四川内江市进口格鲁吉亚白兰地酒,进行分装销售,从今以后中国市场上,可以买到格鲁吉亚葡萄酒了,可惜数量不大。  相似文献   

15.
《当代陕西》2005,(12):62-62
白酒市场风云变幻,高端产品价值凸显。就在高端市场激烈竞争的弥漫风烟中,五十年凤酒以其至尊高贵的身份脱颖而出。在上市后短短几个月时间,便赢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同,创造了不俗的业绩:  相似文献   

16.
藏民族与青稞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放 《中国西部》2006,(2):152-155
青稞酒,又名咂酒。藏语叫“羌”,是用西藏、青海等高寒地区出产的一种主要粮食——青稞制成的。它是藏族人民最喜欢喝的酒,逢年过节,结婚生子,迎亲送友,聚会庆典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7.
林枚  岳明 《天津经济》2001,(4):25-29
1999年底,以生产名牌津酒的优势企业天津酿酒厂为龙头,包括来自天津酿酒行业的有30多家企业组成的天津津酒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并开始运营。从当时全国的酒类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严生产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津酒集团的组建标志着它将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酿酒企业之一,以更强的实力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以此带动全市的酿酒行业共同发展。从天津酿酒厂的发展到津酒集团的建立是天津酿酒行业改革的重要举措,它也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践写下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把谨慎、疑虑、挑剔的目光投向市场,种种前所未有的“恐假症”在全国流行。当今,市场上究竟有多少种假货,恐怕谁都无法统计清楚。但假货五花八门,无处不有,泛滥成灾,乃众所周知。假货泛滥商品市场,搅得名优特新产品四面受敌,防不胜防;搅得市场鱼目混珠,真假难辩;搅得消费者心惊胆颤,无所适从;搅得执法官员头昏眼花,使尽良策。假货已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这绝非危言耸听。请看;“仅民”大众校在当今的中国市场上,到底有多少假货谁也说不清。吃的、穿的、用的、玩的,看的、听的样样都有。四川某酒…  相似文献   

19.
黄杨 《环球财经》2011,(7):94-96
无论是宁波商人热隋如火地购买波尔多酒庄,还是繁荣的期酒、红酒拍卖市场,这背后隐藏的,可能不是实打实地对红酒相关产品的投资,而是一场资本的疯狂盛宴  相似文献   

20.
吴勇毅 《新财经》2009,(9):76-78
沸沸扬扬的白酒消费税调整,终于在市场的一片争议声中尘埃落定。此项税改政策的出台,将大型酒企,尤其是白酒类上市公司的一个重要避税途径最终堵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