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不仅是城乡生产要素集聚与分流,促成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也是以人为中心,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品质,彰显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共建共享促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序过程。近年来,处在"长三角城市群"中间位置的无锡,在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供给中,稳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的扩面提标,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文化体育的服务体系,对"民生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出了创新性探索。结合无锡经验叙事来看,地方政府在新型城镇化中,应围绕民生共享理念,开拓一条有产业支撑的"公共服务民生共享"路子,使得公共服务创新从不均到共享,从片面到全面,从区隔到科学,从补缺到普惠。  相似文献   

2.
共享发展是新时代民生福祉增进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期间,国家在产业精准脱贫、特殊农村区域发展、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个方面深入推进共享富农,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个体维度、区域维度和城乡维度上分别形成了多主体参与、多模式引领、多线条推进的重要经验,但也存在着政策效率低、匹配性差和结构性问题突出等不足。面向"十四五",共享富农仍然面临着贫困治理重点将发生重大转变、特殊农村区域发展约束将进一步增强、城乡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等挑战。为此,需要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在加快完善新时代制度化减贫体系、积极构建特殊农村区域农牧业绿色化发展体系、着力打造公平互补的城乡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继续推进共享富农。  相似文献   

3.
对农村公共产品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归纳,认为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公共政策不应忽视政策对象的多层次和多样性,以及背后制度系统的复杂性。在诸多农村公共产品中,与农村居民民生状况和收入能力直接相关的是以基础教育、医疗服务和社会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公共服务。因此,统筹考虑城乡两个区域,逐渐提高农村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是当前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4.
资讯     
正中央发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出到2022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消除,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基本建成,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明显提升,农村产权保护交易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健全,经济发达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全面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探索独具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2017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519亿元,增长3.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98元,增长9.1%;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91:1。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近年来,我国政府将工作重心更多倾向于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实现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战略还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融合与一体化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初步构建一个基本公共服务形成机制框架,重点阐述供给端的财政制度改革脉络,并采用549万个服务设施点位大数据信息,测算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体育三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地理空间分布、均等化程度和边际受益归宿。结果显示:第一,新时代以来,县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大幅提高,特别是在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实现翻倍增长;第二,基本公共服务在空间上呈现高集聚特征,但整体上区域差距呈缩小态势,非均衡现象在逐步改善;第三,基本公共服务配置事实上践行了财政保障机制设计理念,“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落后和地理区位处于劣势的地区受益更大,基础教育供给表现出更加偏向欠发达地区的包容性。本研究对于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搭建共建共享机制以及推进财政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东台市坚持"四化"联动,实现"三个集中",全面推进"五个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新204国道、352省道沿线示范带.东台市通过重抓项目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强化组织推进,实施五大工程,推动城乡面貌大变样,争当苏北城乡一体化发展排头兵. 一、推进规划编制全覆盖工程 坚持以规划统揽全局,形成市镇村三级上下贯通、社会生产生活全面联动、长期中期完美衔接、充分彰显地方特色的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努力形成城乡空间结构合理布局、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公共服务均衡共享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唯一试点县,近年来海盐县以"城乡一体化"为载体,致力推进城乡均衡发展,积极在基本民生性服务、公共事业性服务等领域开展探索实践,构建了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显著缩小,在全省实现"七个率先""九个全覆盖"。即:率先实施城乡一体化失业保险制度;率先探索发展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四川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本文利用TOPSIS方法和差异系数法测算2006年至2014年间四川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差异化程度。实证结果显示,四川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逐渐提高,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点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普遍较高。据统计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政收支、城镇化率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息息相关,因此,要实现四川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需要统筹城乡发展和转变政府职能。在此基础上,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经费保障机制、需求反馈机制、成本分担机制、监督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和考评问责机制等实现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农村政策体系的构建,大致经历了从确立农村基本制度和启动市场化改革,到推动科学发展和城乡统筹,再到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和政策体系不断健全三个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下,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围绕保供给、强基础、增活力、惠民生、促融合等目标,中国已经形成包含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市场流通、农业支持保护、乡村产业发展、农村产权、乡村治理、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政策在内的农业农村政策体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农村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部署,这一表述不仅表明我国从城乡统筹发展阶段进入到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新阶段,而且表明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当前推进城乡融合的重要抓手。由四川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丁任重教授为首席专家的研究团队,系统深入学习和研究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完成的专著《"两化"互动、城乡统筹体制机制创新——来自四川省的实践》于2017年12  相似文献   

13.
正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上海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经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目前上海已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整体水平和均等化程度不断提升。一、上海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导向自"十二五"以来,上海从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手,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基本公共  相似文献   

14.
城乡实现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消除制度性、历史性因素所造成的区域、城乡资源配置被边缘化的问题,从而推进国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继而实现现代化。回顾我国发展进程发现:中国城乡关系是从分离、对立到融合,从非均衡向均衡发展转变的过程,此过程把握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逻辑,实现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境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道路。现阶段,我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仍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包容性较差,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分布不均衡,城乡空间结构关系不协调等问题。文章认为需要从物质、文化、制度等层面进行战略统筹,树立科学的城乡融合理念,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制;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合力,推进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以数字科技赋能城乡产业,孕育更多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的理性选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利经济学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溯源。为农村人口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我国目前存在着某些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现象,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通过加强关乎民生等基础性领域的制度性建设,优化公共支出结构,积极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建立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与政府回应机制,以政府为核心,促进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可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在不同程度上受抑于传统官僚制、政府部门利益分割、城乡差序格局的影响,供给“碎片化”问题愈演愈烈,业已成为掣肘乡村振兴的重要梗阻,如何打破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困境,实现乡村振兴的长效发展,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的表征、深层成因进行研究,提出整合供给主体形成多元协同机制,整合供给决策机制确保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政策的系统性,整合供给标准实现农村公共服务的精准供给等路径突破“碎片化”藩篱,以期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时期中国农村发展若干战略问题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时期,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展望十二五时期,得益于农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改善,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提高以及农业技术进步推动等因素的作用,农产品供给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供求关系将进一步改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的环境继续改善,农民收入增长的方式继续变化,农民收入继续增加,农民分化继续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有利条件增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将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和体系将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政策环境有望继续改善;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将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现有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困境,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角度分析统筹城乡背景下成都市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措施、制度与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对我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而又迫切。当前我国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在城乡规划体制改革、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城镇化健康发展方面面临较大的困境制约,其实质主要是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供给不足,并具有主客观两方面成因。未来我国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基本取向是:系统集成推进、有效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大力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努力探寻新的空间载体、继续加强"三农"支持力度、积极审慎应对"互联网+",为此,应在以上六个重点领域加强探索,并强化推进改革成果制度化、扩大试点范围、建立容错与风险风控机制方面的政策支撑。  相似文献   

20.
立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重新审视城乡融合发展问题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农业强国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双向赋能”的紧密联系,阐释农业强国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特征,解析农业强国视域下中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研究表明:农业强国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多层次、强协调、有侧重的丰富内涵,涵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要素优化配置、农耕文明传承发展提升、产业链协同与延伸、绿色低碳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等多维特征。与此同时,农业强国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仍面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不顺畅、县域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充足、产业协同发展与链条延伸不充分、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机制不健全等现实挑战。新时代新征程应以县域综合承载能力与治理能力为基础、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为动能、以县域富民产业为重点、以绿色低碳转型为趋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