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提质升级,对于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中国经济转型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通过工具变量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研究数字金融对农户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农户消费有显著促进效应,数字金融将带来户均消费提高24.50%,2016年折合消费为8694.81元。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提高家庭非农就业水平和金融可得性引致消费增长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中低收入农户、参与互联网理财和网络借贷农户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大;数字金融的消费增长效应高于同期传统信用卡使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中国新时期扩大数字金融在农村地区的覆盖范围以驱动农户消费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当前“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确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落实。金融支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之一,普惠金融作为金融支持的重要措施之一,能够在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论述了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对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以2011-2018年中国30个省为研究对象,测算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进而测度两者耦合协调度,分析其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呈整体上升趋势,而乡村振兴发展总体相对滞后。其次,两者耦合协调程度逐渐向有序、协调的高水平阶段迈进,空间上呈“东高西低”。最后,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正向溢出效应明显,政府干预程度、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数字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化水平等推动两者协调发展。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农业财政投入,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以促进两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做好农村家庭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重要环节。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以农村家庭为研究对象,探究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村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使用数字金融能够显著降低家庭财务脆弱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使用通过促进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和创业水平、提升农村家庭的金融素养和保险参与间接降低农村家庭财务脆弱性,而通过增加农村家庭的相对收入和净资产,直接降低农村家庭财务脆弱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村家庭财务脆弱性的边际效应在不同特征的家庭之间存在“数字鸿沟”,且不同数字金融使用类型对农村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借贷反而提高了农村家庭发生财务脆弱的概率。因此,应持续深入推进农村数字金融的发展,结合农村地方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数字金融,同时加强对农村数字金融发展和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管,为农村数字金融的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5.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创新传统普惠金融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数字普惠金融以移动互联、网络通信服务、移动数据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为基础,充分提高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性,对于实现我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存在覆盖广度不足、自身排斥现象严重、信息安全隐患大等问题,制约了农业农村新发展。为了解政策实施情况及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以广东省潮州市江东镇作为调查分析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文献研究等方式,了解数字普惠金融在江东镇的发展状况以及挖掘群众对金融服务的潜在需求,探讨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并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达到促进乡村振兴、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可获得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下,中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重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同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推动乡村发展,为中国实现乡村振兴出一份力。山东省作为中国的经济与农业大省,论证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影响方面具备较强的现实意义。文章测算了2011—2020年山东省16市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并采用同期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建立相应的面板模型和门槛模型。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确实可以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在不同的互联网接入水平下,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会有所变化,当互联网接入水平达到特定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会有小幅下降。  相似文献   

7.
数字普惠金融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普惠金融的融合,拓宽了金融服务的广度,为深化金融改革、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基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角度,对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基本逻辑进行研究。在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中,存在着数字基础建设不完善,覆盖广度不足;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有待提高,金融专业人才短缺;征信体系建设碎片化,信息安全有待提高;监管体系不完善,金融生态环境薄弱等问题。由此,需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征信体系、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建设,加强数字普惠金融教育的投入力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全方位多层面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解决好农户收入差距问题,是新时代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匹配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缓解了农户收入差距,此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理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涓滴效应”缩小了农户间的工资性和转移性收入差距,但是,由于“门槛效应”扩大了农户间的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均能缓解农户收入差距;数字信贷在缩小农户收入差距方面发挥的作用最大;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缩小西部地区的农户收入差距,但对东部和中部地区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深入研究金融素养助推农户数字金融使用行为的影响机理,从农户金融素养水平较低、金融机构的数字金融产品难以理解、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较薄弱等方面,提出金融素养助推农户数字金融使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上海乡村振兴与发展的现状研究,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从乡村振兴五个方面的总要求出发,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上海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存在重要价值;数字普惠金融在打破传统金融的局限之上,为促进上海市乡村振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但目前以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上海乡村振兴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乡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品及服务落后、乡村征信数据缺失、风险评估机制匮乏等方面。对此,从加强乡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乡村征信数据体系建设、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通过数字普惠金融进一步推动上海市乡村的振兴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同时也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字技术具有匹配效应、协同效应与公平效应,契合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格局致使数字鸿沟不断加深,农业发展特征与供应链金融短板制约数字经济在乡村振兴领域应用,难以数字经济优势。本文从政策、宏观经济环境与机制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十四五”时期,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研究和掌握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对于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促进河北省农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熵值法测算河北省农业产业链综合发展水平,分析了河北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0年,河北省农业产业链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还处于较低水平;数字普惠金融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应重点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及数字化程度;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综合发展之间呈现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趋势。据此,提出加快优化布局数字普惠金融、延伸拓展产业链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利益共享机制、加快构建科技支撑和政策保障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郁少姝 《山西农经》2023,(23):179-181
“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快推进数字金融发展,对县域农业经济增长和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县域数字金融发展尚存在着诸多困境和难题,阻碍数字金融发展进程,制约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突破困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概述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县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了县域数字金融发展困境,探讨了县域数字金融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中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重要途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力军,数字金融所具有的时效性、准确性和边际效益递增性等特点,能够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融资的供需匹配有效性。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中西部四省一市进行实地调研,并通过probit模型,Ⅳ工具变量等进行实证检验和稳健性分析。分析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有助于增加金融资源和服务的可获得性,拓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渠道和选择,进而有利于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同时,社会网络资源越好、金融素养程度越高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数字金融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作用机理显示,二者是供需匹配且动态平衡的,亟需在政策层面建立多方位协同创新机制才能保证二者协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岳云霄 《山西农经》2023,(9):185-18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指出,“三农”问题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必须始终将其放在首要位置,推行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乡村振兴这一宏伟目标,就要促进其与数字技术相互融合。当前数字普惠金融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分析了我国数字金融发展现状,基于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文章基于农户施药的视角,探讨新兴金融业态——数字金融能否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方法 以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数据为样本,利用IV-Probit模型,在检验数字金融信息效应的基础上,分析数字金融对农户绿色施药的作用效果及机制,并通过分样本回归的方法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 (1)数字金融发展促进农户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2)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户发挥显著的信息效应,提升了农户信息可得性,进而促进农户绿色施药。(3)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户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促进作用在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金融素养高的群体中更明显,在环境规制强的地区,数字金融对当地农户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促进作用也更强。结论 未来应进一步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同时提高农户农业生产技能水平与金融素养,地方政府应强化环境规制,充分发挥自身对农业绿色生产的外部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将赋能于农村地区,使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更好地进入乡村、服务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但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的发展面临着缺乏完善的治理机制、数字金融信任度低、金融风险挑战升级等现实窘境,严重阻碍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深入推广。文章阐述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支持作用,及制约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因素,提出了数字普惠金融助力陕西省乡村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赵静 《山西农经》2024,(4):67-71+7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数字普惠金融是农村金融改革的有效途径,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有效手段,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金融系统赋予了重要使命。从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生活三个方面,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维度,系统分析了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机理,以期为相关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普惠金融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发展,可降低金融机构的成本,增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有效性,满足了乡村振兴进程中对资金的多层次和多样化需求。文章通过分析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了解到由于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村居民金融素养较低、村民防范金融风险能力有限、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了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政府和金融机构应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力度、加快信用体系建设进度等方面着力改善,全面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乡村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降低信息成本、破解传统的信贷约束和金融排斥,增强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进而促进产业发展。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011—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结果和稳健性分析均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在促进程度上,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比数字化程度更明显,并且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分维度的数字化程度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并利用数字普惠金融的技术扩散效应,推动搭建数字普惠金融助农的生态圈,不断增强现代农业的机械和灌溉等物质生产条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