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21世纪商业评论》2005,(8):160-160
管理者与领导者并不是同一个人,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管理者经营,领导者创新;管理者复制,领导者原创;管理者关注系统和结构,领导者关注人;管理者依赖控制,领导者鼓励信任;管理者询问“如何”、“何时”,领导者询问“什么”、“为何”;管理者总是将眼睛盯在底线上,领导者总是将眼睛落在地平线上;管理者矫正事物,领导者做正确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天下浙商网     
《浙商》2012,(10):119-119
企业家要有自信 “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没有创新就没有持续发展,什么时候停止创新,什么时候就会停止发展。持续的创新力是企业持久的成长力。”  相似文献   

3.
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在一些中小企业中,很多员工在接受培训后效果并不是很好,工作上没有什么改进。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无非是培训课程的选择不合适或是组织培训的管理者没有把准备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4.
书架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个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鲁克管理的书籍基本上都是讲如何管理别人,但本书讲的却是如何让管理者管理自己,使管理者本身变得更加卓有成效。正如作者在本书中的前言中指出的:“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别人从来就没有被真正验证过,但管理者却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这本书是关于管理者如何管理自己的书。  相似文献   

5.
陈一枬 《广告大观》2008,(4):146-148
部分成功的人士,他们现在很有权利、很有权威、很有钱,但他们不一定有最高的学历,也不一定是最英俊的。但是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呢?他们都是因追求财富、追求权利才有今天的成就。我曾经看过一本书,书中内容给了我很大启发。书中主要讲:人一定要有自己最远大的理想,其实你有一个理想,就是你最重要的一个财富。如果一个人没有目标的话,就什么也没有了,有目标的话你想走多远就可以走多远。  相似文献   

6.
沈国军  冯盈盈 《浙商》2007,(3):105-105
读德鲁克的书是一种享受,因为常常有茅塞顿开之感。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我最喜欢的,不知读了多少遍,常读常新。知道这本书是在1999年的时候。记得当时书名叫《有效的管理者》。比起现在的书名,说实话,我更喜欢当时台湾的这个译名,朴实通俗,符合该书的风格。现在这个译名张扬了些。书并不厚,一天就可读完,内容也容易懂。  相似文献   

7.
文化窗     
《中国对外贸易》2013,(12):130-131
温家宝新书销售火爆总理曾表示希望定价低一些 《温家宝谈教育》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0月31日联合在北京首发。温家宝总理退休后第一本书为何要选择谈教育?他对新书的出版有何要求?这本书按照什么原则编排?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提高生产力效率,贡献经济增长有着本质的重要性。当然,对经济学家、学者和政治家而言,这是轻而易举的话。但对于在第一线奋斗的管理者们,经济理论对帮助他们达到账本底线(Bottom Line)到底有什么实际用途呢?  相似文献   

9.
陈春花 《商界》2010,(9):96-97
我常常听到管理者这样说:“我要对我的上司负责”“我要管理我的下属”等等,这些本身也没有什么错误.但是一旦形成行为选择的依据,就会导致很多管理行为的错误。正确的逻辑应该是:向上管理,向下负责。  相似文献   

10.
胡骏 《市场周刊》2011,(1):80-81
如果一个人没有梦想和成鱼有什么区别?如果一个艺术家没有了想象力,那和复印机有什么区别?想象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来自荷兰的新锐设计师kiki van Eijk带着海国居民的无拘无束民族天性,在自己的想象王国里,进行着反骨创新的大胆设计。  相似文献   

11.
创业者荐书     
《创业家》2011,(4):104-104
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什么是创新特别是颠覆性破坏性创新,不能从字面去理解,在微博上讨论太碎片和表面化,建议大家还是看这本书。《困境与出路》值得反复看,经验和阅历越多,每次读的收获和感悟越多。在徽博上耍嘴皮子不能代替词读那些有智慧的书,加上不断反思自己和别人的案例,在实践中尝试,才会深刻理解创新。  相似文献   

12.
对于什么是有效管理者的争论一直存在,与之相关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个管理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德鲁克认为,卓有成效的管理是可以学会的,那么管理者的胜任力就是可以界定的了.管理者过程学派认为管理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而明茨伯格为代表的经理角色学派却认为管理过程学派没有告诉我们管理者在做什么,每个学派都有其相应的追随者,两个学派是否就真的是泾渭分明呢?实际上不管是管理者要执行的五个过程还是经理的十个角色都隐含者对管理者胜任力不对侧面的界定,所以本文拟采用胜任力的三维模型将这两个学派的观点统一在一个框架中.  相似文献   

13.
《三联竞争力》2008,(7):37-43
中国人最擅长什么?模仿和复制。中国人最想要什么?世界500强。 独立创新是找死,不创新是等死。既然中国企业没有技术能力和巨额资金进行完全独立的研发创新,从而像微软、英特尔一样以技术实力成为世界500强,那么最现实、最有诱惑力的道路只剩下一条:规模复制。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企业长直不衰的根本保证,为此,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创新,但是,到底什么是市场创新?如何实施市场创新?笔者认为目前理论上的界定不很清楚,尤其表现在市场营销方面。“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本文结合创新的理论与市场的概念,对市场创新进行分析,然后对市场创新的实施进行粗略勾勒,希望给企业管理者一些启示,本文仅为引玉之砖,恳请予指教。  相似文献   

15.
三读榜     
《商界》2009,(1):146-147
1.【瑞士】弗雷德蒙德·马利克:《管理成就生活》,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定价:38.00元。它说:在书中,马利克试图纠正一些传播甚广的管理误区或是错误的理论。包括什么是管理?谁来管理?管理谁?如何实施?如何评估?种种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论证。我说:“管理成就生活”,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16.
通用的CEO伊梅尔特最近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到了培养“突破性的想象力”,鼓励管理者们对创新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因为这才是确保通用获得长期成功的基石。他本人还积极表态说,将竭尽全力保护那些在“突破性”的创新方面做出努力的管理者,确保管理者不会受制于“支票本”的干扰。  相似文献   

17.
企业高层管理者战略信念与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企业高层管理者在企业战略问题上认知,正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高层管理者在战略问题上的信念,可以从更大范围决定企业决策层对战略问题的看法。关于企业战略是如何形成的,战略认知学派认为,战略形成于企业家认知的思想过程,然而该学派只是将之作为前提假设,并没有进一步的研究管理者的认知为何物。于是管理成了一项复杂的劳动,似乎只有少数智商高的人员才能胜任。如果这些复杂的劳动未能取得良好的绩效,实际上很多情况下,也不可能取得良好的绩效,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于是管理者制造了更多的管理,以争鸣资金、时间及其他资源投入的合理性,也使我们的管理者显得重要、勤奋,甚至勇于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8.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对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读者来说是一本非常有效的书。对此我深有体会,并且是源自20年前海尔创业初期。开始我想,一个外国人既不熟悉中国文化,又不了解中国企业,他所念的管理经能有多大用处?但出乎意料的是我很快就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因为书中没有晦涩深奥难懂的理论,有的只是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诠释的却是鲜活的思想。德鲁克先生就像是你的一位同事,虽然与你面对相同的事实,却从不同的视角说出了你不曾想,更不曾想到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9.
《进出口经理人》2010,(9):68-68
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须做到的事,但是在所有的知识组织中,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其实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没有所谓的职权,只要他能为组织做出突出的贡献.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井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机构工柞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隨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金流已成为资本市场上的热门词汇,企业的管理者也意识到现金流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对于企业而言,若没有充足的现金流企业会怎么样呢?那么,什么是现金流?现金流对企业有什么重要的影响?本文从三方面进行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