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中,苏州市吴中区委、区政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着手,积极探索社区资产、土地、农产品、物业和休闲旅游农业等“五项合作”为主的农村股份合作改革。到2004年9月,全区已组建37个社区资产股份合作社、3个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基金会)、25个农产品股份、专业合作社(协会)、6个物业股份合作社和2个休闲农业合作社。“五项合作”改革使12万农民受益,占农民总数的29.3%。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江苏省新沂市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把推进农村农民专合组织、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作为创新农村生产方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抓手,促进高效农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已创办各类农民专合组织320家,土地股份合作社20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4家,共有7万余户农民加入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据测算,“三大合作”组织对农业增收的贡献率达到65%左右,成为农民致富的“金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积极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途径,通过开展"三大合作"建设,大力发展各类新型农民合作组织,走出了一条农业规模发展,农民组织壮大和农村经营转变之路.当前,全市已累计建成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756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734家,村级社区股份合作社501家,土地股份合作社405家,各类富民合作社116家,参加各类合作组织的农户近70万户.  相似文献   

4.
胥口实践     
组建以土地承包入股的土地股份合作制,把农民承包的土地从实物形态变为价值形态,让农民拥有长期、稳定的土地收益,这种“土地”模式2002年初就在苏州吴中区胥口镇试行,目前已经在胥口镇全面推开。胥口镇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于2002年1月8日。在不改变现行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在坚持群众自愿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5.
苏州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世纪之初,为统筹城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富民强村,苏州市开始探索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发展,这些合作经济组织已逐步成为苏州农民参与市场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基本实现形式、农民持续增收的基本来源渠道、农村基层民主的基本体制保障。中央有关部委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对苏州创新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实践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6.
作为农地流转模式的一种创新形态,土地股份合作制在全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以苏州吴中区上林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作为案例,具体介绍了该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历程、社会经济条件和成效,深入剖析了该合作社的产权结构、内部治理结构、经营模式和收益分配等运行特征,剖析了该合作社的潜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江苏省江都市把发展农村"三大合作"作为创新农村生产经营机制、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尊重农民意愿、立足农村实际、因地制宜、大胆探索.截至目前,全市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已累计发展到221个,其中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107家,入股农户15741户,土地入股面积33875亩;农民专业合作社102个,入社农户22219户;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12个,入股农民2410户,量化资产2526万元.在推进土地股份合作中,我们着重抓了五个结合:  相似文献   

8.
渌洋湖农林综合开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4年,是江苏省扬州市首家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为主要特征,集农民专业合作、社区股份合作和土地股份合作为一体的综合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运营质态逐步提升,合作规模逐步扩大.2008年底合作社资产总额达5500万元,当年实现销售收入2600万元,获纯利润529万元.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江苏等沿海地区的广大农民在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社的同时,大胆探索发展股份合作社,形成多类型合作社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有力地培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民增收。一、农民股份合作社的主要形式(一)农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和资金入股设立农地股份合作社,分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效益。农地股份合作社具体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内股外租型的农地股份合作社,即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农地股份合作社,将承包地集中流转起来,统一对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闵行区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有效克服了农民家庭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对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需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为其建设和发展提供指导、扶持和服务。一、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目前,上海市闵行区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以农产品为纽带成立的农民专业股份合作社;第二,以农民拥有的集体土地家庭承包使用权入股成立的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第三,以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给农民后入股成立的农民社区股份合作社。闵行区七宝镇上海九星实业  相似文献   

11.
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湖桥村农民全部成了股民,今年平均每户将新增1000多元红利.日前,湖桥村三大股份合作社正式成立,其中,"苏州鱼米之乡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与"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湖桥社区股份合作社"是苏州市工商系统登记注册规模最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社区股份合作社.  相似文献   

12.
一、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经济效率:理论分析土地股份制是把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化为长期股权,农民把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委托给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营,依股权从土地收益中按一定比例获得分配的一种土地经营模式,即土地变股权,农户当股东,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尧峰村经济合作社拿到了1000万元“共富乡村担”专项担保贷款。这是苏州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农业担保”)针对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缺少可抵押资产和融资成本控制难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出的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授信主体、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助力乡村振兴的专项融资担保产品。  相似文献   

14.
苏州市吴中区横泾街道尧南村抓住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有利时机,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区委农工办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取得明显成效。2004年,全村组建了三个不同类型的股份合作社,即尧南葡萄股份合作社、尧南物业股份合作社和尧南社区资产股份合作社。通过发展三大合作经济,尧南村农民年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2004年人均纯收入达到9158元,比上年增加1860元。  相似文献   

15.
苏州市吴中区横泾街道上林村在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致富的实践中,坚持以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为突破口,遵循"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组建了土地股份合作社,有效地引导了农民把分散土地集中起来,改变了小规模、传统的经营方式,推进了以企业化、规模化、产业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的发展,为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和巩固家庭经营体制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订“十一五”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规划的《建议》,将“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列为深化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农村经营体制创新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太仓市这方面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到目前为止,全市已经和正在组建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163家。其中,社区股份合作社51家,土地股份合作社39家,投资性(富民)股份合作社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4家,专业协会22家。为了促进这一新生事物健康发展,最近我们选择了部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一次调查。总体上感到,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如何进一步深化内部机制创新,优化外部发展环境,是当前推进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省"巾帼示范合作组织"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示范社3.15质量月特别推荐质量信得过产品市巾帼示范合作组织省无公害农产品苏州市名牌产品最受苏州老百姓喜爱的地产大米金奖上林土地股份农业专业合作社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横泾街道上林村,东太湖之滨,主产桑林牌草鸡蛋、富硒米、翠冠梨、葡萄、水八仙等各类无公害农产品。2006年,上林村遵循"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  相似文献   

18.
苏州市吴中区大力推进以农村资产、土地、农产品、物业、旅游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五大合作”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到2005年底,全区累计组建各类股份合作社(协会)110家,入股及带动农户51万户,受益农民近17万人,占全区农民总数的40%以上,通过“五大合作”改革人均增收720元。预计到2006年底,全区50%以上的农民成为股民:到2010年。全区农民基本成为股民。  相似文献   

19.
二十年前,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苏州农民没有想到自己会拥有股份并按股分红.2001年8月26日,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金星村股份合作社成立暨首届社员代表大会正式召开,全省第一家农民股份合作社诞生,这个历史时刻被永久铭记.  相似文献   

20.
利民土地合作社创立于2008年5月,是江苏省扬中市八桥镇利民村成立的该市第一家土地股份合作社.一年多来,利民土地股份合作社坚持以稳定土地家庭经营承包为基础,以"公开、民主、自强、互利、双赢"为原则,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化为长期股权,实行土地委托经营,并按股分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