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股东诉讼制度作为权利救济的最后屏障,对于维护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加强对公司管理者的监督管理,推进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新《公司法》强化了股东的直接诉权,突破性的引入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赋予了股东众多“新诉权”,但股东在行使诉权过程中却困难重重,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却。本文试图在结合新《公司法》立法精神的基础上,“捡”出这些阻碍股东诉权行使的“绊脚石”,大胆借鉴公司制度成熟的发达国家的先进立法和司法经验,积极寻找应对措施,在构建我国完善的股东诉讼制度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股东诉讼制度作为权利救济的最后屏障,对于维护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加强对公司管理者的监督管理,推进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新《公司法》强化了股东的直接诉权,突破性的引入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赋予了股东众多“新诉权”,但股东在行使诉权过程中却困难重重,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却。本文试图在结合新《公司法》立法精神的基础上,“捡”出这些阻碍股东诉权行使的“绊脚石”,大胆借鉴公司制度成熟的发达国家的先进立法和司法经验,积极寻找应对措施,在构建我国完善的股东诉讼制度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设置的初衷在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原告股东代表公司提起诉讼,但是诉讼结果却直接归属于公司,出现原告主体与诉讼结果的承担主体相分离,使得股东缺乏提起派生诉讼的动力,由于现行《公司法》没有规定激励股东提起派生诉讼的相关措施,我们应当借鉴相应域外法规定,明确派生诉讼为非财产案件、赋予原告胜诉费用补偿请求权建立胜诉股东直接受偿制度,从而提高股东提起派生诉讼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2005年《公司法》的修改确立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该制度对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本文结合2007年广东小股东为公司追回近五亿损失一案对股东派生诉讼的概念作用进行阐述,着重探讨我国公司法中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不足和完善,使其在我国公司治理实践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股东派生诉讼的前置程序是立法者为了尊重公司独立法人地位,减少公司诉讼叠加以及为了防止原告股东滥用诉权和肆意干扰公司正常运转而建立的一个配套制度。我国《公司法》第152条规定,原告股东非经前置程序不得提起派生诉讼,除非存在"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紧急情况。这就是所谓的请求豁免。但对于请求豁免标准的判断,我国理论上探讨不深,实践上也不足。本文试通过对美国"申请无益"标准的介绍,探讨我国现阶段是否能适用该标准来解决对请求豁免标准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陈昊 《商场现代化》2009,(29):68-68
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第152条及《证券法》第47条对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规定具有开创意义。但是,我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只有少数条文,制约机制和程序规则的缺失使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无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派生诉讼制度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司法》152条确立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其中未涉及公司的法律地位,由于诉讼的提起与进行同公司有着密切联系,有必要规定公司在派生诉讼中的地位。借鉴日本公司立法中的辅助参加人制度,对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制度进行完善,规定当事人的诉讼义务,以及其对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效力,从而将公司在股东派生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明确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相似文献   

8.
赵建林 《商》2014,(39):222-222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公司法中维护中小股东利益的一项重要制度,该项制度不仅有利于保护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而且也有利于弥补公司治理结构的不足,从公司治理结构外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我国2005年10月修订的《公司法》规定,公司股东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股东代表诉讼,这是我国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本文首先对其概念和特征进行了概括,在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的基础上,尝试根据我国现行规定,对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提出建议促其完善。  相似文献   

9.
2006年1月1日实施的新《公司法》的使得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下来,它对于平衡公司管理层和股东之间、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该制度的产生背景、在实践中易产生的诉讼问题等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国代表诉讼制度于2005年由《公司法》和《证券法》初次确立,但对于"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我国尚缺完善的法律规定,理论争议较大。法院受理股东代表诉讼案件,应当告知公司参加诉讼,但公司有权自主决定是否加入诉讼中去;若公司加入到股东代表诉讼中,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地位更契合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规则且更符合现实需要;公司未参加股东代表诉讼的,现有民事诉讼规则中的"第三人撤销之诉"以及《公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所拟定的法院"应当通知公司参加诉讼"制度和"诉讼调解参与机制"能够较有效地维护公司利益。  相似文献   

11.
《商》2015,(24)
我国公司法在2005年修改时在第152条规定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但该条的规定过于笼统,使得整个派生诉讼制度的操作性不强。对于前置程序的规定同样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中在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的基础上,拟对股东派生诉讼的前置程序进行概述,对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制度构建进行研究,同时,对我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相关规定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股东派生诉讼在我国公司法中的引入与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起源于英国的一种诉讼制度,股东派生诉讼在解决公司股东与管理者之间以及公司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完善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保护少数股东或小股东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故而被众多国家所引入和借鉴。文章在分析新公司法有关股东派生诉讼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就派生诉讼制度所涉及的当事人、前置程序、诉讼费用担保、司法审查及既判力等方面所涉及的问题展开论述,以期就健全与完善中国的股东派生诉讼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股东派生诉讼是维护股东利益的重要措施.同时亦有可能造成股东滥用诉权的情形。为了完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考察前置程序的相关理论及实践问题,建立相应的派生诉讼前置程序。  相似文献   

14.
股东派生诉讼是维护股东利益的重要措施.同时亦有可能造成股东滥用诉权的情形.为了完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考察前置程序的相关理论及实践问题,建立相应的派生诉讼前置程序.  相似文献   

15.
公司治理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与企业界的关注,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争论也受到广泛关注。我国公司法2005年的修订,更多关注中小股东利益,派生诉讼的明确即为一例,但用法律经济学的视角而论,派生诉讼是否能确实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且公平有效,因此,以此为出发点,研究中小股东派生诉讼的经济效用。  相似文献   

16.
马玉林 《商业研究》2005,8(18):154-156
旨在维护公司利益并为弱小股东提供救济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必将成为我国公司法中的重要制度,其中原告股东资格的实质要件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在比较分析世界上公司法成熟国家或地区做法的基础上,围绕对股东持股份额和持股时间的要求,建立必要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股东派生诉讼(Derivative action)是普通法国家创设的一种独特的责任机制。它指公司的合法权益受到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等的不法侵害而公司却怠于起诉时,公司的股东代表公司起诉,而所获赔偿归于公司的一种诉讼形态。这一制度最初形成于19世纪初的英美国家,是衡平法上的一种特殊制度,它的确立和日益完善是同20世纪公司法倡导股东地位平等和强调公司少数股东利益保护的思潮密切相关的。大陆法中通常把这种特殊的制度称为代表诉讼。  相似文献   

18.
新《公司法》确立的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对保护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防止控制股东对资本多数决原则的滥用,预防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不公平关联交易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现行立法对该制度的适用范围、主体和救济措施等规定尚不完善。从加强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角度来看,应针对以上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  相似文献   

19.
原媛  李俊英 《商场现代化》2007,(19):296-297
股东作为出资人,倍加关注自身利益。实践中,董事、高级职员直接或间接损害股东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而我国民事诉讼法、公司法和证券法均无股东派生诉讼的规定,难以保护少数股东利益。在对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股东代表诉讼案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就受损股东如何提起派生诉讼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股东派生诉讼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公司法》首次确立了股东派生诉讼,该制度的完善过程就是在激励与约束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大胆的尝试。本文主要围绕如何激励与约束股东派生诉讼而展开,希望对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