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玉翔 《经济师》2001,(2):139-139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国有商业银行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工作已告完成。接下来是资产管理公司面对数以亿万元的不良资产如何进行管理与处置的严峻课题。资产管理公司要想完成好历史赋予的特殊使命,必须依据党中央国务院所赋予的12项职能对所收购的不良资产进行认真分析,从而严肃正视资产处置存在的诸多困难。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资产管理公司接受的不良资产手续中存在不真实性,增大了资产处置的难度。一是资产管理公司在收购不良贷款时仅仅是对借款合同、借款借据、借款人基本情况等进行书面的审核,并没有对书面所记载内容的…  相似文献   

2.
AMC何去何从     
张文英 《经济时刊》2003,(12):52-53
建设银行及工商银行与外方成立合资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预案的基本明朗,以及近日由中央政府为处置海南“烂尾楼”专门成立第五大资产管理公司——联合资产管理公司的诞生,都表明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速度大大加快。这无疑刺痛了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简称AMC)的神经。AMC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3.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的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是我国改革和经济建设中的一次制度创新,有利于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的改革深化。但由于目前法治环境不完善、市场体系不发达、行政干预和地方保护以及资产管理公司内部机制不健全,在不良资产处置中遇到许多困难。完善各项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资产公司的治理、提高资产管理公司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是完成国家赋予资产公司任务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待处置的资产进行简单分类,依据资产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处置策略,并对不同处置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业辉 《经济师》2003,(10):241-241
文章着重从外部环境对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的影响和制约分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地位、资产处置定价依据、重组企业后续资金、债转股政策、资产质量、地方利益成本六个方面分析了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现实困难 ,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旨在从政策面上解决制约资产处置的一些瓶颈问题 ,使资产处置工作向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专门负责收购、管理和处置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自1999年建立以来取得显的成效。然而,由于受一些因素的制约,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不高,为了避免金融资产的更大损失,寻找加快处置不良资产的途径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孙长学 《经济师》2002,(7):24-26
资产管理公司是为处置银行大量不良资产而设立的专门机构 ,通常都是阶段性的机构。资产管理公司存续期限的决定 ,既在根本上受到经济理性的制约 ,也是一项政策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操作。资产管理公司究竟存在多长时间比较适宜 ,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我国应该根据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进展要求 ,正确处理好资产管理公司的存续期限 ,并适时引导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成为更规范更高效的现代投资银行或金融控股公司。  相似文献   

8.
作为处置区域不良资产的新兴主体,近年来中国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快速扩容,但尚未形成明确的发展路径.结合目前中国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现状,本文剖析了中国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中国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路径,强调公司内外部协同效应的发挥,最后就推动中国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马永谙 《经济管理》2006,(22):F0003-F0003
鹏华基金管理公司是一家有着近八年基金管理经验的“老十家”基金管理公司。截止2006年9月末.鹏华管理资产组合14个,其中封闭式基金4只.开放式基金6只、社保组合4个,管理总资产达300亿元左右,属于管理资产规模较大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资产管理公司:组建背景与现实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组建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是党中央、国务院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国有企业脱贫解困和转换经营机制,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健康运行而采取的重大战略决策。今年4 月,中国第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成立。本文拟就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的背景作一些宏观介绍;阐述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不是一家投资银行,为什么拥有那么多的投资银行手段;以及设计阶段的一些设想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资产管理公司的政策性资产处置业务已基本结束,各家公司正在探索商业化转型的途径.本文就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可选择的模式、业务发展方向及转型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赵庆明 《时代经贸》2005,(12):36-39
根据《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条例》.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和处置因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应当按照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运作: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让资产.则主要采取招标.拍卖等方式:此外.对处景的资产事前要进行资产评估。  相似文献   

13.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4月20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随后华融、东方、长城三家资产管理公司也相继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一方面是为了深化金融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通过资产管理公司运用债转股、资产重组、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运作手段,促使国有大中型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扭亏解困的战略目标。至1999年底四家公司已基本完成了不良资产的审查、接收工作,今年的工作重心全面转向资产的处置和管理。然而,在全力加快资产处置进度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资产处置任务难以完成,处置方式单一,处置力度不够,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形。这除了缺乏国家相关的政策、法律等外部环境的强有力支持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公司内部员工素质不高,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与监控机制所致。建立与完善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提高资产管理公司运行效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国有企业三年解困的目标,国务院有关部门选择了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债权转股权的尝试,并为此成立了信达、华融、长城等几家资产管理公司以承继这部分国有企业的债权。债转股政策的出台为国企改革注入新的活力。但是,“债转股”把风险从银行集中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而资产管理公司如何在债权转比为股权后,参与企业结构的调整和资产重组,最终出让所持股份,以实现最大资金回收和最小资产损失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王春平 《技术经济》2002,21(1):53-55
1994年4月20日,中国建设银行的子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在北京宣告成立,成为我国第一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资产管理公司),其后,隶属于另外三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华融、长城、东方资产管理公司陆续成立。1999年9月,信达公司与北京建材集团就北京水泥厂的债务问题达成“债转股”协议,自此我国为减轻国有企业的债务包袱,救活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而实施的“债转股”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16.
资产管理公司的重新定位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内经济形势决定了资产管理公司要长期存在,但现行的官办官营的经营管理模式不能适应这一任务的要求,因此,必须重新审视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位和发展问题。金融控股公司战略是资产管理公司未来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1999年,以经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为业务的中国信达、华融、长城、东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先后成立,2000年,国家经贸委分四批提出债转股企业建议名单和4596亿元待转债权,并经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贸委、财政部共同协商最后确定债转股企业580户、金额4050亿元;同年12月下旬,在580户企业中已有569户企业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银行签订了协议。由此可见,国家把债转股作为提高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化解与防范金融风险,同时又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性举措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据有关专家估计,未来几年有可能实行债转股的资产在12000亿~20000亿元,从此巨额数字可知债转股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能否发展和国家宏观经济面的转好,关系到国企改革的成败,如果成功了,它标志着解决了社会主义国家国企举步艰难以及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并发症”,如果失败了,又会使我国大中型企业自“拨改贷”以来近二十年的改革成果付之一炬。  相似文献   

18.
农发行对企业有效资产在企业采取逃废债前采取以资抵债方式提前收回部分贷款,不失一种避免贷款损失的好方法。但是,农发行实施以资抵债在法律上将要涉及到几个问题:首先是资产主体的法律地位问题;其次是农发行能否作为企业的最大股东参与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现代企业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再次,目前人民银行对农业发展银行实行以资抵债还没有相关财务处理规定。笔认为,要妥善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应变更企业资产的主体资格,以资产管理公司的名义购买企业有效资产,并将其从“三不划转企业”资产中剥离出来;其次,要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将企业资抵债资产的收回、管理、变现工作与企业资产置换、资产重组结合起来;第三要明确资产管理公司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第四,农业发展银行应针对这部分企业的资产情况,实行“一企一策,一类一式”的管理;第五,人民银行和人民法院应根据农发行的特殊性,在管理上给予适当倾斜,确保农发行能及时收回贷款。  相似文献   

19.
徐林 《资本市场》2000,(3):15-17
<正> 随着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相继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本身成了经济、金融学界瞩目的焦点。这其中乐观者有之,持观望态度者有之,但大家基本上都把主要目光投注在了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上,很少有人站在经济、金融改革的宏观角度,深刻透视资产管理公司在当前我国经济改革情势下应当具有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就是这样的一个尝试,结论是:资产管理公司能够而且应当作为撬动中国经济、金融改革的杠杆。在美国“RTC模式”中,资产管理公司在市场中的作用不过是“将坏苹果整理分类后在市场上卖个合适的价格而已”但中国的情况与此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20.
郑剑 《发展研究》2000,(10):29-30
当前,国企债转股工作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开始以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全新方式来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整个债转股的流程大致如下:银行将不良资产债权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收回资金→资产管理公司承接债权转化为相应股权→资产管理公司转让股权收回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