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在科学研究及移民政策上越来越保守,美国政府和私人部门僵化的人才政策,美国教育“生产”的本土人才的不足,已经使美国逐渐丧失了人才大国的优势。而人才也是中国目前的“软肋”,只要广开民智。广开“才”源,中国的未来决不会逊于任何大国。  相似文献   

2.
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最好的 ?什么样的市场经济是最好的 ?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对于世界经济是最好的 ?国家经济体制与世界经济体制有哪些区别 ?现在存在一种全球秩序框架或者一种世界经济体制吗 ?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中的要素在世界经济体制中也适用吗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发展得比较完善 ,既不同于美国 ,也不同于日本 ,在世界上所有的市场经济类型中具有独特性。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为其经济成功做出了贡献 ,而且也为欧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如果需要建立一种世界性的经济体制 ,德国的成功经验也许值得关注和思考。在未来世界经济中可能会出现一种“国际社会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3.
热议中的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相关的社会保障系统也越来越捉襟见肘。面对这个问题,美国政府和国会采取了两种对策,这两种对策如何实施?有何争议?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可以从中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相似文献   

4.
奥巴马近日演讲时重申美国将继续“领导”世界,不过美国一独立民调机构近期调查显示,美国人认为美国国力正在走下坡。另一民调机构发现,更多美国人认为中国是美国头号“大敌”。10年来,“中国崛起”的预言者已小有规模。日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对2015年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进行展望,认为企业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和家庭的国际化流动,将使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未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尝试登上国际舞台。那么问题来了,全球投资者最关注哪些中国公司?下面是一家  相似文献   

5.
许多标榜着“不朽特权的象征”的英国公共机构似乎都在丧失他们的影响力。王室家族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其受欢迎程度大不如从前。那么伊顿公学昵?未来,它将教授什么样的课程,针对什么样的孩子?它是继续制造自鸣得意的花花公子。还是为一个无阶级的、多样化的世界培养诚实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付荣武 《魅力中国》2010,(16):151-151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通过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培养具有现代化素质的人才,为国家的未来和现代化服务。兴趣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对某样东西不感兴趣,无论你怎么去强迫他,他学起来还是一无所成的。爱因斯坦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即是一句至理名言。  相似文献   

7.
美国人才机制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引起就业结构的深刻变化,各国都面临着人才危机。寻找、培养和留住人才已成为当今各国面临的最大挑战。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科技上也一直处于各国的领先优势,这与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机制是密不可分的。美国的人才机制主要包括国内人才的培养、国外人才的吸引和人才的留用三个方面。国内人才的培养一是实施教育优先战略。早在1983年4月,里根政府发表了题为“国家在危险中——迫切需要教育改革”的国家报告,拉开了80年代美国教育改…  相似文献   

8.
程家永 《魅力中国》2014,(8):157-157
根据我国多年来所从事的技工教育的工作实践,结合当前的国家高度的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实际,探讨着通过加强技工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化的工作教育,树立好技工学校学生的自信心,并在全社会上形成技能人才也是人才的科学人才的观念,让更多的人通过参加技能培训成为真正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好技工学校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要努力的突出联系新生代的青年思想状况,启迪学生们要放眼未来,注重对于学生们的“引导”;帮助学生们认识自我,突出学生的“特长”,努力的帮助学生们树立好正确的人才观,突显出学生们的“能力”;并组织他们参与社会的实践,并提升学生们的自我“价值观”,最终形成人人都能成才,各行各业均可成才的和谐社会的氛围。  相似文献   

9.
还有5年,人类历史将跨入21世纪。在新的一轮百年竞赛的世界竞技场上,归根到底靠的是人才的实力。面对新世纪冉冉升起的太阳,那些被喻为“早晨八九点钟太阳”的群体,将会有什么样的素质与实力?那时的青年人,正是我们现在培养的对象。每一个担负此时教育任务的教育工作者都该们心自问,我们培养的将是跨世纪的人才,任务艰巨,关系重大,我们将如何完成?“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同志12年前的指示,在我们即将送走ZO世纪最后5年时,格外感到它的份量的沉重。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新世纪的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相似文献   

10.
倪万祥 《魅力中国》2009,(5):135-136
21世纪是创新的甘纪。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江泽民总书记在1992年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呼唤着具有高素质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面对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面对知识经济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1.
陈红宇 《今日重庆》2008,(11):138-141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说,下一步中国怎么走,未来30年会跑得怎么样,那就要看当代青年了。未来世界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当代青年综合素质的竞争。中国能否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从历史的视角看,最重要的,就是看现在的青年人将被教育、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当代青年求学的机遇远远优于前辈,能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下接受系统的教育,知识更扎实,视野更开阔。但他们也有不足,了解工农的机会较少,经受的风浪也较少。对于青年来说,科学知识、生产技能固然重要,但人们工作进步的原动力还是高尚的精神追求。要帮助青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精神上站立起来,成为社会的中坚和思想的强者,成为运用“经济杠杆”而又不被“经济杠杆”所左右的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的未来是什么样的?咱们老百姓的未来又是什么样的呢?中国科学院完成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实在让人憧憬。按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看,这一目标也许能够实现。但我更关心的是,届时,中国人的生活“成本”是不是合理。拿菜价做个例子。最近,南京一般菜都是好几元一斤,精品菜诸如荷兰豆之类的,一斤要6元多。这样的菜价,对多数南京老百姓来说是有压力的。南京人的收入水平在国内处于中等水平,面对的却是在国内也堪称昂贵的菜价,就算南京人最低月薪增长  相似文献   

13.
田瑞华 《魅力中国》2013,(31):41-41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当今社会人才战略发展的根本要求。学校教育体制的转变应放在单一知识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人才全面发展的培养模式。根据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通过创造性思维锻炼、道德能力培养及人文精神塑造等方面的培养,充分发挥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知识性人培养威“和谐社会人”是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改革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论“两型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构建“两型社会”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既存在机遇,又面临挑战。高校必须与时俱进,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形式、队伍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应“两型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合格人才。为“两型社会”的构建服务。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数学后进生。数学后进生的问题,是现代教育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而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素质,使未来社会健康、和谐、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劳动者进入社会。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尽可能在学习阶段对他们实施有效的转化教育,使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造就高素质人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李克俊 《魅力中国》2014,(23):219-2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前提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尊重人的首创精神。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国家才能昌盛不衰。因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就已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本人就课堂教学如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未来的社会是信息化、网络化、国际化的社会,它需要有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然而基础教育是人各方面素质形成的关键期,为了迎接新世纪的到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必须加强基础教育,那么新世纪的基础教育对高师生的素质有哪些要求?审视我们现行的基础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不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如: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课程内容和形式单一化。“学科中心”甚至“主科中心”导致主科负担重,各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和沟通;只注重少数“尖子生”的培养,忽视多数人的发展等等。这种所谓的“精英教育…  相似文献   

18.
当代人才的“质量标准”应是全面的立体的人的标准。也就是说,专业技术水平与人素质都是人才的指标.二缺一不可。作为审美教育的美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通过美育使人的情感得到解放和升华,使人的感性具有明的内容,使人的理性与人的生命沟通,从而使人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塑造一种健全的人格,培养“立体式”的人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朱建国 《发展》2008,(4):98-9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专院校是培养和造就国家未来高素质建设人才的重要场所,特别是医学院校,培养的是面对生命的医务工作者,对职业道德应有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大专院校要转变观念,创新方法,着眼于师生双方有效开展德育教育,为社会输送有道德、愿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20.
网络教育是教育适应未来信息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适合我国高校网络教学资源整合的策略和模式,主张提倡开放、共享、共赢的理念,大力整合课程资源和人力资源,从而达到“整体大于各部分的和”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