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于2008年6月4日至6月8日举行的第39届瑞士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全球参展画廊和艺术家的甄选于近期尘埃落定。此次甄选结果,对于中国画廊来说,有了较为可喜的突破,有4家中国画廊入选2008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他们是北京现在画廊、北京U空间、上海香格纳画廊和广州维他命艺术空间。瑞士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高水平的当代艺术博览会,被誉为世界艺博会之冠,并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巨大的交易额被视为全球艺术市场的晴雨表。巴塞尔对于参展商的资格筛选是非常严格和高标准的,每年只在全球甄选300家画廊,且必须具有3年以上的经营历史。以往,能够入选巴塞尔的亚洲画廊,韩国最多,一直都是4家。2008年,巴塞尔组委会将中国画廊数量增加到4家。其中,入选的香格纳画廊已经连续参加了8届巴塞尔,是中国第一家走入巴塞尔的画廊,也是到2007年为止惟一进入巴塞尔主要画廊的画廊。北京U空间入选的是巴塞尔的两位艺术家项目。已于2007年参加巴塞尔的广州维他命艺术空间再次拿到了前往瑞士巴塞尔的通行证,其入选的是单个艺术家项目。当然,最为难得的是由国内著名策展人黄燎原先生和北京时尚业知名商人张皓明先生共同创办的北京现在画廊,作为中国纯本...  相似文献   

2.
国内艺术市场价格的不断飙升,画廊数量的不断增多,必然促使买卖双方对交易和宣传平台的需求量增大。2007年的当代艺术博览会尤其热闹: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以下简称中艺博)、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艺术北京)、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  相似文献   

3.
《致富之友》2010,(4):98-99
2010年4月即将迎来中国大陆重要的画廊博览会——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和艺术北京。和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ShContemporary)一起,这三家博览会成为大陆最受瞩目的当代艺术博览会。在经历近两年的全球艺术市场萧条后,国内的博览会现在面临着怎样的局势呢?它们又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4.
三十岁的当代艺博会弹指三十年。当初以西班牙女画廊主胡安娜·德·阿伊斯布鲁(Juana de Aizpuru)为首,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艺术商经过种种努力,终于创办了一个艺术博览会,定名ArcoMadrid("马德里当代艺术博览会",其中Arco既是"艺术"和"当代"两个单词开头字母的缩合,  相似文献   

5.
3月的纽约因军械库而热闹非凡,来自全世界的艺术家、画廊、收藏家、评论家以及策展人皆云集于此,感受着军械库黄金周带来的机会与刺激。军械库博览会的前身是创办于1994年的葛莱美西国际艺术博览会(The Gramercy international Art Fair)。那一年,年轻的画廊老板帕蒂·赫恩(Pat Hearn)夫妇、以及马修·马克斯(Mathew Marks)和保罗·莫里斯(Paul Morris)四人在曼哈顿的  相似文献   

6.
拍卖行主管、画廊主、博览会负责人、经纪人和艺术市场专家,我们都在一个大的市场环境之中,却各自有着不同的2010年,及对过去两年艺术市场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在酒店举行艺术博览会听来新奇,在香港其实已是第二次,而欧美日韩亦早有先例。酒店房间变身画廊,想来倒设合香港的个性,细小狭窄,尽用空间,善于流动。第五届亚州顶级画廊酒店艺术博览会(ASIA TOP GALLERY HOTEL ART FAIR2011)阵容不小,  相似文献   

8.
Art Taipei 2009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5日风潮绚烂落幕,2009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总召集人萧耀现场表示:"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总计五天创下近5万人次及4.6亿成交量,而截至昨日艺博会门票收入也已高达120万左右。虽今年表现相较去年略为下降,然在不景气的预期心态及影响下,不少国家艺术博览会临阵喊停,加上今年参展画廊数量较少,因此整体成绩实超乎我们预期,也为台湾艺术市场升起激励作用,更奠定了台湾于亚太艺术市场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开春迎来的是香港国际艺术展的最新消息,与德意志银行签下5年赞助的合作之后,香港国际艺术展的走向越来越明确——尽可能的保持地理上的多元性与参展画廊的质量,目标是把香港国际艺术展做成力拼Basel、Armory Art Show的博览会。  相似文献   

10.
谷静  刘品毓 《致富之友》2009,(10):32-33
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是一个国际性的博览会,从2007年创立至今,一直以聚集高品质画廊和高端藏家为自己的特色,在这座苏式的建筑中的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已越来越多的得到海内外业内人世的认同。今年的9月9日到13日,在上海展览中心,这场介于双年展和博览会之间的上海当代全面展开,从学术主题、商业运营、活动安排,  相似文献   

11.
《致富之友》2010,(8):91-91
早在今年3月份画廊展位就几乎额满的的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Art Taipei)即将要开始了。这次主要展区共有六大主题,分别为"艺术展区"、"当代展区"、"电子录像区(Ela-Video)"、"摄影艺术展区(Art Taipei PHOTO)"、"台湾制造——新人推荐特区"以及"国际艺术媒体区"等区块,共有111家国内外画廊参加展出,展出作品来自世界各地区,包括台湾、美国、德国、西班牙、瑞士、韩国、日本、新加坡、菲律宾、泰国、中国大陆(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内容包含现代经典到当代多样化的艺术作品,各类形式油画、雕塑、录像、摄影、装置等将会在这次博览会汇聚共呈,提供参观者更多元丰富的艺术养分。  相似文献   

12.
《致富之友》2011,(2):23-24
拍卖行主管、画廊主、博览会负责人、经纪人和艺术市场专家,我们都在一个大的市场环境之中,却各自有着不同的2010年,及对过去两年艺术市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致富之友》2009,(5):26-27
第六届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 2009)于4月19日星期日在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展厅完满落幕,本届展会得到了社会各界相关人士的极大关注,在五天的展会中,虽然受到国际金融环境及艺术市场相对调整的影响,博览会成交额远高于执行委员会及各参展画廊预期。参观人数达四万五千人,CIGE在2009年春季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带来了令人振奋的讯息。  相似文献   

14.
《致富之友》2011,(9):46-49
辛美沙:很早以前就有开画廊的想法,只是东京艺术博览会总监的机会先来 辛美沙(Misa Shin)小姐可说是最有条件经营画廊生意的人。曾任职东京艺术博览会总监五年.累积无数的人脉、经验,辛美沙画廊(Misa Shin gallery)成立不足一年已举办过4次展览.参与个6个亚州博览会;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为拍卖场的天价热血沸腾,当我们流连于博览会的社交氛围,却不该忽视画廊是为艺术市场机制提供养分保持稳定的细胞。不可忽视的中国现象是,热闹的二级市场挤压了画廊的生存空间,但需要为此现象负责任的同样包括画廊自身的经营方式。中国第一代画廊的成长必定要经房长时间的蜕变之痛,开辟"画廊"栏目的目的是为了邀请更多有远见有责任的艺术市场的参与者,共同摸索画廊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致富之友》2011,(7):47-47
2008年金融危机后,由于整个西方艺术市场的疲软,香港对于西方画廊的吸引力逐渐凸现出来。他们需要发现新的买家资源,而这样的人群正在亚洲迅速地成长起来。香港是达成这一目的的最佳地点。迄今伦敦的BenBrown、纽约的高古轩、巴黎的马凌等国际大画廊轮番入驻,无疑像一块磁石使香港更加具有诱惑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郑元真 《致富之友》2010,(9):102-105
台湾艺术市场成熟稳定吸引国际性画廊试水温身为亚洲艺术博览会历史最悠久的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在经历金融风暴的余震后,仍然不受影响地于去年创下亮眼的成绩,其长达十七年稳定的经营走势与高质量的服务质量成为了亚洲艺术收藏界关注的一大指标,并在今年创下历届国际  相似文献   

18.
坐过山车的Frieze根据艺术市场专业分析网站Art Market Research的数据,在2006年至2008年9月的两年时间中,当代艺术品价格涨幅高达313%。而在金融危机爆发后迄今的一年中,当代艺术品价格缩水63%。每一个深陷市场或刚刚涉水的人都深刻地体会到坐过山车的滋味。2003年创办的伦敦Frieze艺术博览会可以说最生动地描绘了这些动荡时刻。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和新兴的世界金融中心,伦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Saatchi炒作YBAs浪潮后吸引到了全世界当代艺术领域的关注,而尤其当2000年Tate Modern的矗立以及大批国际顶级画廊的进入使伦敦成为了与纽约并驾齐驱的世界当代艺术中心,Frieze的  相似文献   

19.
玛格集团负责人悠悠·玛格(Yoyo Maeght)是玛格家族的第三代负责人,担任玛格艺术基金会执行董事、玛格出版社主管、玛格博物馆及画廊的艺术统筹及策划。自2005年开始,悠悠·玛格就差不多三个月来一次中国,考察中国的情况,促进中法文化交流,同时拓展玛格在中国的业务。目前为止玛格已经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展览,并参加了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和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  相似文献   

20.
在艺术市场中,画廊、博览会和拍卖行是重要的三股力量。其中,博览会与画廊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好博览会必定通过吸引重要画廊的参与而富有竞争力,画廊因为入选顶级的博览会而促进交易、扩大名声,在今天艺术市场整体萎靡的情况下,有些画廊甚至主要通过参加博览会而达到整年的销售目的,因为藏家往往没有大量的时间精力一一光临画廊,而通过博览会这种整合的形式达成其收藏的目的。通俗地说,博览会主办方搭好台子,邀请或以地区为主、或是全球范围的画廓主、艺术家、批评家、藏家、美术馆馆长、拍卖行负责人、经纪人、媒体人等齐聚一堂,这是一个因业内各种力量人群的近距离深度交流而产生巨大、持续且循环能量的场域。而从专业角度讲,博览会一方面深刻依赖于所在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和文化政策(税收等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也需要主办主精准的定位、一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水准,否则全球相同类型的博览会成百上千,又何以能技压群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