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资产价格泡沫与虚拟经济发展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由于货币进入或退出虚拟经济领域会引起整个经济体内货币数量的重新分配,虚拟经济部门开始起着调节货币流的功能。因此,虚拟资产价格的暴涨和暴跌都会对实体经济中的货币数量造成重大影响。本文就虚拟经济对经济增长、就业和居民持有资产结构变化等三个关系指标,分析了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我国经济生活的实际影响,指出虚拟经济的发展和运行情况不但与企业、居民的经济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也是政策制定者不可忽视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虚拟经济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经济活动,其本质是虚拟资本以增值为目的进行独立化运作的权益交易。虚拟资本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它既表现为有价证券所代表的资本价值的不确定性,也表现为所有权归属的不确定性。虚拟经济按其资本的虚拟化程度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货币信用化。第二是实体经济产权化、证券化、票据化。  相似文献   

3.
虚拟经济的五个发展阶段:第一个发展阶段是闲置货币的资本化,即闲置货币成为生息资本。虚拟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生息资本的社会化。虚拟经济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有价证券的市场化。虚拟经济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即虚拟资本可以进行跨国交易。虚拟经济发展的第五个阶段是国际金融的集成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沿着虚拟经济部门对货币供求关系产生结构性影响的思路,对我国的资本市场吸收大量现金资产、从而对实体经济中通货膨胀压力起到了吸收或分流的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提出,在货币流通速度稳定的前提下.资本市场规模扩张速度与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相差不大时,最有利于整体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的意义在于货币当局通过改变一定的经济参数,以达到影响实体经济活动的目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描述了货币政策如何借助于货币冲击来影响实体经济的变动及其实施影响所依赖的路径,它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的资本市场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也在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越来越成为各国中央  相似文献   

6.
闻婷 《新疆金融》2004,(3):18-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的虚拟化程度加深,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快速成长。同时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作为虚拟经济重要表现形式的国际资本流动也日益频繁,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02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暴涨暴跌、急剧动荡。传统经济学不能对目前石油价格的动荡给予解释,而在"货币信用—虚拟经济—实体经济"视角下发现:由美元主导的全球货币信用体系和浮动汇率制所引发的流动性过剩是全球石油价格暴涨暴跌的本质(制度性)原因,虚拟经济严重背离并扭曲实体经济。石油金融化趋势将愈演愈烈,要避免石油价格的巨幅波动,长期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以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浮动汇率制等制度安排,短期目标是构筑中国的石油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8.
虚拟经济作为新经济的一种活动模式,是近些年来出现的经济术语。虚拟经济起源于虚拟资本,虚拟资本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与货币资本化的产物。虚拟资本指的是独立于现实的资本运动之外,以有价证券(如股票、债券)的形式存在,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自身没有价值,是实体资本的“纸制复制品”。虚拟资本在质上和量上都与实际资本有着根本的不同。虚拟资本有价格,但没有价值。虚拟资本的价格实际上就是收入的资本化,它的变化与实际资本没有直接的联系。一般虚拟资本的价格总和大于实际资本的价格总和。  相似文献   

9.
孙稳存 《新金融》2007,(11):34-36
货币升值会导致资产价格重估,货币政策和实体经济的状况是决定资产价格的另外两个关键因素。货币升值如果导致了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那么资产泡沫就可能产生;反之,在紧缩的货币政策条件下,货币升值不会伴随全面的资产泡沫。如果货币升值削弱了本国产业的竞争力,那么货币升值可能仅仅导致不可持续的资产泡沫;如果货币升值促使本国实现了产业升级,经济增长潜力得到改善,那么货币升值可能导致资本市场的长期可持续繁荣。  相似文献   

10.
从实体经济与金融虚拟经济的关系出发,以货币的实体经济循环和货币资金金融循环的变化为纽带,并借鉴Binswanger(1997)建模思路建立的多部门货币循环流量模型,可以搭建起与实体经济运行相关联的金融资产交易价格的决定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