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吃·吃·吃     
时下吃喝风盛行,尤其是饱餐“唐僧肉”,痛饮“老公酒”的公款吃喝愈演愈烈,你吃我吃他吃,不吃白不吃。吃的名目繁多:吃“会”——研究会、现场会、交流会、洽谈会、新闻发布会等会。吃“庆”——开业典礼、厂庆、校庆、公司成立、企业升级、产品获奖等庆。吃“节”——推陈出新的传统节、洋为中用的西洋节、地方特色的文化节等节。“横”吃——横向联“喝”,“纵吃”——上级吃下级,机关吃企业。喝的价码也越来越放开,“杯盘满桌,觥筹交错”。“虾兵蟹将”先行,“乌龟王八”殿后,即使是“四菜一汤”的“工作餐”,也是“横行霸道”(螃蟹);“缩头缩脚(鳖)”、“滑腻滑瘩”(鳗),“红塔”(山)开路,“茅台”(酒)搭桥。于是有些人吃喝成瘾,“大宴三六九”,“小宴天天有”,被群众誉为是“酒精”考验的“扶瓶”干部,上  相似文献   

2.
“白吃”与“白说”近年来,吃喝风有禁不止,"上下对'口",横向联'席"',很让群众失望。就某县而言,据有关部门人士估算,仅在1994年,全县公款吃喝的约达500多万元人民币,远远超过了该县拖欠干部职工工资的总额。"不吃白不吃,白吃谁不吃"。有钱吃,没...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工作中,偶拾关于“吃喝风”的顺口溜,现录于下兼加小议。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显然,这是吃者心态的彻底表白,其身份如何不论,其“英雄气概”相当,因为是吃“公”的。吃喝一餐要耗掉“阿公”多少钱,只有天知晓,但群众心中是有数的:一支烟二两油,一桌菜一头牛。要吃个顺理成章,就得想法子,因而,“考察”、“参观”、“研讨会”、“互贺会”之类应运而生,大大的盛行,大大的扩展。这种  相似文献   

4.
在水草丰美的锡林郭勒草原上,流传着一句赞美“草原”牌白酒的妙语:“不喝草原白,感情上下来”。所以“草原白”是草原人民招待佳宾的上乘美酒。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草原白”变味了……假“草原”白酒案发草原去年7月的一天,太仆寺旗酿酒厂厂长一行在锡林浩特市开会时,在一家酒店招待客人.用酒当然首选本厂生产的“草原”白酒了。但这次喝“草原”白酒,却没有上来感情,经仔细辨认,这酒是假冒品。生产“草原”白酒的厂长喝了假“草原白”,自然要彻底追查。酒店经理告知,该批酒是从市内的一家国营批发部进的货。“草原白”…  相似文献   

5.
在水草丰美的锡林郭勒草原上,流传着一句赞美“草原”牌白酒的妙语:“不喝草原白,感情上下来”。所以“草原白”是草原人民招待佳宾的上乘美酒。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草原白”变味了……假“草原”酒案发草原去年7月的一天,太仆寺旗酿酒厂厂长一行在锡林浩特市开会时,在一家酒店招待客人,用酒当然首选本厂生产的“草原”白酒了。但这次喝“草原”白酒,却没有上来感情,经仔细辨认,这酒是假冒品。生产“草原”白酒的厂长喝了假“草原白”,自然要彻底追查,酒店经理告知,该批酒是从市内的一家国营批发部进的货。“草原白”变味原来系假酒作怪,厂长意识到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案,彻底查清,为草原佳酿恢复名誉。  相似文献   

6.
“无酒不成席”、“有酒没菜,不算慢待”、“喝酒也是生产力”……在内蒙古自治区,陪人喝酒成了农村、牧区一些乡镇干部的难言之苦。部分乡镇干部估算一年能喝进100公斤白酒。“杯中物”不仅损害了基层干部的健康,而且助长了不正之风的滋生。“喝得好的一身病,喝得惨的要了命。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由于民族、文化、信仰、生活习惯不一样,欢度新年的饮食习俗也千差万别,各具特色。 冷食迎新 南美洲的巴拉圭把每年的最后5天定为“冷食日”,只能吃冷食,一直到除夕零点钟声响起,才能点火烹佳肴,欢庆新年。 喝完存酒 法国人有一种迷信,认为除夕家中如有剩酒,来年定交厄运。因此,他们宁可喝得酩酊大醉,也要将家中的酒喝个光。  相似文献   

8.
“盛惰”必却袁风雷某单位一负责同志,经常接受有关单位和下属的吃请,而且每次都喝得面胜关公、形若醉翁,群众反映很强烈。为帮助该同志提高认识,及早从大吃大喝的迷圈中走出来,主管部门的领导曾三番五次找他谈话,可他每次都说;“盛情难却,不能不给人家面子呀!”...  相似文献   

9.
    
醉□剑钧侯经理打着酒嗝,一步三晃地“摇”到老板椅前,慢慢坐下来,把头舒舒服服地仰到宽大的椅背上,轻轻地眯上了双眼……侯经理醉了?“醉得值!”侯经理认为。审计局的几个毛头小子来公司查了几天帐,可把侯经理吓坏了,当今社会还有这样的人?让吃不吃,让喝不喝,...  相似文献   

10.
奇形怪状的招待费陈小林提起公款大吃大喝,几乎人人愤恨。吃喝风不仅会吃穷国家,吃垮集体,而且吃坏了党风.吃凉了民心。某地一个拥有120万人口的产粮县,1994年财政收入仅有6688万元,然而,这个县当年用在吃喝招待上的费用便有1000多万元,占该县财政...  相似文献   

11.
远近闻名的拖把加工专业村,河南省长葛市大周镇庞庄村,三十年如一日,杜绝公款大吃大喝等铺张浪费现象,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称赞,日前,许多党员干部争相到该村“取经”。庞庄村自1969年以来大力发展拖把加工,成为闻名省内外的拖把加工专业村。为杜绝公款吃喝等不良现象,村里制定了严格的财务制度,坚持村民代表会议重大支出审议制度。针对“吃喝风”的蔓延,村里规定,凡上级来客,只能由村两委班子对口专职一人陪同,每人标准不超过5元,白本人先行垫付,超支自补,并且规定,5天内持单据报销,超过5天一律不签,不予报销…  相似文献   

12.
倒霉蛋     
单位酝酿制定"三条禁令"的时候,办公室的李副主任就存有不同意见,"中午禁什么酒呢?谁没有个三明四友,朋友相聚,喝自家的酒都不行,未免有点不近人情和管得宽了."但单位不可能因为李副主任有意见就否定"三条禁令","三条禁令"最后还是发布了,发布以后一段时间里机关再也见不到喝得面红耳赤的人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关里的一些人中午开始又偷偷喝酒了,本来就爱喝酒的李副主任也在此列.  相似文献   

13.
放宽“酒政策” 莫树“酒形象”笔者偶染小疾,走进医院。遇上几个认识的人,张三问:"怎么啦,是不是酒喝多了?"李四也问:"不能喝酒了么,来找医生?'哪个"酒"字,说得特别重。我真想和他们吵一架,但忍住了。我素不贪酒,不攀酒,也不会斟酒、劝酒,更不会、也...  相似文献   

14.
文苑     
今年雨水勤,小苗长势喜人。孙老头打算把他家新买的小四轮拖拉机派上用场,用它蹚地一次就能挂两副大犁,省下两个劳动力,去追肥。这不,半天就蹚了好几十条垅。孙老头乐坏了,回到家吩咐老伴儿:“煎两鸡子,喝两盅。”可第一盅酒刚挨上唇时,外边就有人喊:“孙大伯,拖拉机坏了!”“啥!拖拉机坏了?那赶紧修哇!”“修不了,听二牛说是什  相似文献   

15.
故事一:有一个人在路上走得非常口渴,很想弄些水喝,他看到远处的浓雾,以为是水,却又不是。后来终于找到了一条河流,河水滔滔不绝地流着,而且很清澈。然而,这个人却只是呆呆地望着,并不去喝水。别人感到很奇怪,就问道:“你口渴找水喝,现在找到了,为什么又不喝呢?”这个人的回答非常奇特,他说:“你喝得完这么多的水吗?要是喝得完我早就去喝了。既然喝不完,所以我就不去喝。”  相似文献   

16.
12亿中国人一年有300亿公斤的酒喝,平均每人喝一缸。喝白的,长胆气;喝啤的,有福气;喝红的,健身体。喝咱国酒长志气,国外洋酒没脾气。但是,酒业秩序要管理,别让"散兵打游击"。  相似文献   

17.
报载,山西省翼城县委书记耿根喜廉洁自律从戒烟戒酒做起,得到省纪委的提倡和当地群众的欢迎。他想,抽高烟、喝好酒的干部,有几个是自己掏腰包?还不是抽喝人民的血汗!耿书记决心:"烟不能再抽了,酒不能再喝了,要戒!"时下,不少干部以"搞活地方经济,加快改革步伐"等口号为幌子,公款吃喝风声又起,且有越演越烈之势。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先要烟酒,然后研究。地方经济穷,桌上风景不能寒酸;官衔级别低,烟酒档次不能低。于是,五粮液、茅台、人头马,杯酒言欢;阿诗玛、红塔山、万宝路,云里雾中。对此,群众深恶痛绝,怨吃喝风败坏了党风,视  相似文献   

18.
瓶子里装的啥不重要了。这年头,卖酒的是卖文化;喝酒的呢也自然是喝文化。不管什么样的酒,一旦"文化"上了,不喝也能醉三分。  相似文献   

19.
笑声中的思索刘瑞彬《综艺大观》106期中师胜杰与他的搭档表演了一个相声《该不该》,故事讲的是一个企业的甄主任如何能喝酒的事,其意在痛斥那些打着为生产、为工作、为单位的幌子,不惜挥霍公家钱财大吃大喝的腐败行为。通过对甄主任丑陋嘴脸的辛辣讽刺,揭露了社会...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些乡政府相互间进行篮球比赛。名为“球赛”,实为“酒赛”。为此,有个“秀才”编了段顺口溜,发泄他们心中的不满:“中央反腐败,乡里搞球赛。球赛是个名,喝酒是比赛。一餐酒千多块(元),酒后人人成酒怪。虽酒醉,心坦率:老“公”不请吃和喝,请我打球也不来;‘倡廉反腐’唱得好,哪有廉官真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