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我国目前已初步构建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但是在农村,作为现代社会保障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险却只在少数地区实施,多数农村人口仍然处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这不利于缩小城乡贫富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有碍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根据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我国城乡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已达11%.一般估计,在我国143亿老年人中'农村老年人口为9000万,人口比重为12%.  相似文献   

2.
李卫中 《发展》2016,(1):31-32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任务,是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关键所在,也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体制机制改革以来,平凉工业园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五大发展”定位和努力建成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石磊  何友余 《唐山经济》2006,(5):43-44,48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遵化市有69.3万人口,近60万在农村,作为农业人口大市,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构建和谐农村社会。基于这一认识,遵化市党政班子针对当前一些制约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提高、影响农村各项工作开展和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问题,清醒把握形势,深入开展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和村务管理制度建设,转变基层干部作风为主要内容的“两建一转”工作,对构建和谐农村社会,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收到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4.
《中国合作经济》2006,(7):64-64
山东东营市:“民富、村美、风正” 东营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统筹城乡发展,把农村建设成为“民富、村美、风正”的社会主义新社区。全市力争到2013年把全市农村基本建成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秩序优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5.
2006年底,唐山市总人口为719.12万,农业户籍人口489.8万,占总人口比例为68.1%,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66.25万,占比为13.52%。按照国际社会的标准,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市有近七成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贫困地区村卫生室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卫生室作为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网底,是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最基层组织,是国家卫生体系与农村居民发生联系的第一级接触点,在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云南地区具有其特殊性,农业人口多,幅员辽阔,经济基础薄弱,其农村卫生室建设是广大农民迫切的医疗需求,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马远志 《发展》2007,(8):27-28
一、基本情况甘肃省临夏州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农业基础比较薄弱,贫困面大,富余劳动力多,加快发展劳务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相当紧迫。临夏总人口195万,农村人口达172万,占总人口的88%;  相似文献   

8.
《唐山经济》2007,(11):14-16
迁安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半山区,辖19个镇乡,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总人口69万,其中农业人口57.1万。2003年以来,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四年位居河北省“30强”之首,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2亿元,全部财政收入41.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9.8亿元,在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比中位居第33位,走在了全省前列。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迁安市领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入手,不断提高农村的生产生活水平,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对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环境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战略任务,而"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保持农村环境的保护不被肆意污染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要求。本文对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环境保护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扶贫开发既是一项民心工程,又是一项德政工程,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构建和谐平安南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扶贫开发任务仍然相当艰巨,必须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一是全市农村贫困人口总量较大。据全市扶贫统计监测资料显示:2004年底,我市还有16.5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市农业人口的6.76%。其中50个重点村96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有2.3万人,占重点村人口的24.8%。二是绝对贫困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按照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贫困线的衡量标…  相似文献   

11.
正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建设,其实质内涵是"三农三化"。即农民新市民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笔者以贺州平桂管理区为例,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现状,谈几点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最近,我对吉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一边学习一边思考,有感触,有体会。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  相似文献   

13.
江西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永祥 《老区建设》2006,(12):33-35
新农村建设对于中国减少城乡收入差距,增加内需,构建一个城乡统筹发展的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财政将在乡村道路、安全饮用水、基础教育、基本卫生、环境保护等加大投入。然而,在财政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农村中的大量资金正通过金融的渠道大量流出。当前  相似文献   

14.
邢凤 《理论观察》2006,(4):186-187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着新农村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更是“乡风文明”的重心所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刻反映了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反映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反映了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从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基本要求来看都与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而直接涉及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就是“乡风文明”四个字。这表明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还是农村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宁波经济》2008,(4):31
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建设一个和谐的新农村。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让农村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利益分配的均衡,城乡发展的均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均衡作为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重要内容和手段。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能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有利于改善城乡人口和资源配置,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劳动力转移也带来了农业生产停滞和老人赡养、儿童教育等社会问题。贵州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本地就业为主导的思路,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适合贵州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使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7.
我国13亿人口,8亿在农村,即使2020年城市化率达到60%,我国仍将有五六亿人口生活在农村。超过欧盟人口的总和,差不多相当于两个美国,四个日本。这样庞大的群体生活在农村,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城乡协调发展作为基本国策,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让农村成为宜居之所、立业之地、康乐之址。可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成之日,也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达成之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是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经济全球化、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离不开市场,离不开农村流通。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打破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构建城乡社区一体化管理体制已是时代的要求。因此,本文提出要以农村社区重建为平台,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优化农村社会管理,以实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新的发展任务和新的发展形势提出的战略取向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夏津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和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