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对外贸易》2004,(11):34-34
企业和银行作为社会信用和风险管理的排头兵,如何加强风险管理,以确保信用体系正常运转不致坍塌,也成为本次大会中国银行界和企业界关注研究的课题。企业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对开拓国际市场有何重要意义?中国贸促会在继续推动中国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帮助企业提高信用管理水平方面还有什么打算和举措?本刊记者为此专访了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  相似文献   

2.
"信用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这是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在"第一届国际信用和风险管理大会"上所做演讲的题目,他在演讲中反复强调,"信用体系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对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童培幸 《国际市场》2005,(12):68-68
为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促进中外信用管理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国内金融机构和各类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与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及美国金融、信用和国际商业协会合作.于2005年12月7-9日在上海共同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信用和风险管理大会”。  相似文献   

4.
Foreign Trade: 此次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美国金融、信用和国际商业协会(FCIB)联合举办"第一届中国国际信用和风险管理大会",请问为什么选择中国贸促会作为合作伙伴? 简纳·嘉理逊:中国有着巨大的贸易市场,而且中国近些年的发展非常快,GDP一直保持在9%左  相似文献   

5.
"由于信用缺失,中国企业损失1.5万亿元。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信用危机。"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会长王茂林在"中国国际信用企业"推广活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信用缺失给我国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影响了中国企业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有人估算,中国企业在市场交易中因信用缺失、违反经济秩序等问题造成的损  相似文献   

6.
第一届中国国际信用和风险管理大会10月29日在北京召开。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在发言中指出,中国当务之急要建立信用信息公开机制。政府、公用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和行业协会等社会信用体系的各个主体,应当在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基础上,依法以不同的形式公开其在行政管理和业务活动中掌握的信用信息。张志刚说,当前,中国在社会信用方面最突出问题是,经济生活中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坑蒙拐骗、走私逃税、赖账不还等失信行为不仅存在,有的还比较突出,严重危害社会经济秩序。构建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7.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建立有效的信用和风险管理机制对现代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如何防范信用风险已成为一项急待解决的紧迫任务,如何管理由“信用”而产生的风险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经过多年的呼吁和发展,今天的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信用风险管理上已经走到什么程度?在实施中已经取得哪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又面临怎样的挑战和问题?10月25日在天津举办的“中国国际信用和风险管理大会”传递出的信息却让人不无忧虑:一方面是政府大力推进、社会可劲吆喝,并已初步建立了一整套符合业务特点和监管需求的信用分类标准和内部评估机制,另一方面却是企业应者寥寥、内部建设似有实无的尴尬。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1.2%的企业建立了完备的内部信用管理制度。也正因为此,本刊对这次会议进行了全方位地报道,力图揭示中国外贸领域信用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之现状,提供著名企业信用管理之实战样本,并期能够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外经贸企业推进信用和风险管理、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企业融入和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不断深入,企业信用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和价值不断凸显,企业对信用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显现。中国贸促会商事认证中心副主任闫芸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信用和风险管理大会上说,目前,全社会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越来越关注,信用在企业高质量发展、国际化经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她认为,营造诚实守信的贸易环境,贸促会可以发挥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9.
话语     
■中国将从三方面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 中国将从三方面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市场经济体系和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加速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与国际接轨的社会信用体系。 二是尽快形成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架构和运行机制,主要  相似文献   

10.
《进出口经理人》2004,(8):65-65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美国金融、信用和国际商业协会(FCIB)将于2004年lO月27日至29日在中国北京联合举办“第一届中国国际信用和风险管理大会”。大会由中国贸促会法律事务部、经济信息部和中贸服务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本次大会主题是“交流、合作、以诚信赢天下”,是国内首次召开的国际性行业大会。大会将汇聚400名左右国内外  相似文献   

11.
国际贸易信用风险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莱 《国际市场》2006,(2):62-64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对信用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尽早建立有中国特色符合国际惯例的信用体系呼声趋高。日前,第二届中国信用和风险管理大会在上海召开,希望专家们的观点能对中国企业在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和对外合作方面有所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2019年12月13日,由中国贸促会、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主办,深圳市贸促委、中国国际商会会员发展部承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信用和风险管理大会在深圳举行,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慎峰、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等参会致辞。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中国企业的信用管理状况和中国企业在国内贸易中付款经验及发展趋势,国际信用管理和保险集团科法斯自2003年以来每年进行一次中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调查,此次调查结果是基于2009年10-12月份向在中国注册的公司下发15.5万份调查问卷后回收的反馈。  相似文献   

14.
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目前尚处于发展时期,在经济转轨时期面对难以遏制的不良资产上升趋势常常束手无策,而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体系、法律制度、信用基础等宏观环境的不断完善,尤其是我国对商业银行股权改革,以及商业银行的上市,进入资本市场。将更多地融入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中,在开放性的竞争中我国商业行也终将与国际接轨,同国际活跃银行进行"面对面"的激烈竞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结合当前最新风险管理理论,借鉴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先进思想和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设问题进行反思,阐述存在的若干问题与差距,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提供可参考的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5.
汪海涛 《现代商业》2011,(17):77-78
民营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同样面临着种种问题。以信用保险为核心的信用风险防范机制在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松绑资金紧张、为"走出去"保驾护航、促进信用体系建立等方面对民营企业有着实际意义。因此,在民营企业中建立以信用保险为核心的信用风险防范机制,能够对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天恒管理咨询公司和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以构建中国企业自己的全面风险管理标准为己任,在大胆借鉴国际权威风险管理框架或标准,认真学习汲取国际、国内有关风险管理方面大量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国务院国资委颁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文件精神,全面总结我国企业近年来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实践经验,并充分考虑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推出了“3c框架:中国式全面风险管理标准”(简称“3C全面风险管理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作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有效工具,为占据中国经济大半壁江山的中小企业带来了福音。文章通过分析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现状,发现信用担保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风险管理对策以解决和减小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一、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信用经济是一种以信用为前提的经济形态,是市场经济的高级形态,市场经济由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程就是信用经济的形成过程。目前中国经济已基本上步入市场经济的轨道,特别是加入WTO后,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市场化程度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但是我国的信用经济还没有最终形成。因为信用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具有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而我国的信用体系还没有建成。国际经验表明,如果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就不可能由无序的市场经济发展到有序的信用经济。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是我国目前发展信用经济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陈岩 《致富时代》2012,(1):66-67
岁末年初,公司喜事多近日,潍坊和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由于在信用建设和信用管理区域的突出贡献和良好声誉,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员、中国联合商报社、北京大学和谐社会研究中心提名为"信用中国·诚信楷模"公司。公司付总以特邀嘉宾身份受邀参加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中华杰出爱国华商联合会、  相似文献   

20.
适应向股份制商业银行转轨的需要,以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为中心,以提升全行风险管理水平为目标,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推广风险管理先进技术,落实风险管理政策制度,全面防控信用、市场、操作等风险,保障业务经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