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20至30年代的中德贸易条件及价格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德贸易在中国近代对外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民国中期中德贸易中主要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及其变动的系统量化分析,对中德贸易的综合贸易条件,出口个别贸易条件和进口个别贸易条件分别进行细致的统计和计算。大量的统计数据证明,中德贸易个别贸易条件中出口贸易条件有利于中国的成份居多,而进口贸易条件却在朝着不利于中国的方面发展。两相比较,出口贸易条件指数上升的速度要快于进口贸易条件指数下降的速度,就综合贸易条件而言,还是对中国有利的因素要多一些。  相似文献   

2.
我国发展低碳贸易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复苏,我国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冲击。我国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具有"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等特点。部分国家对中国商品进行贸易调查,与低碳经济相关联的技术贸易壁垒也日趋增多。低碳贸易,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贸易增长模式。无论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还是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发展低碳贸易是必然趋势。文章从我国贸易结构现状着手进行分析,阐述我国发展低碳贸易的必要性,最后提出我国发展低碳贸易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永娟 《时代经贸》2011,(18):75-75
2008年,中国以进出口总额25616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大国,法国以1317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五大贸易大国。我国目前仍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法国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这使得我国在双边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为了我国外贸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我国在出口商品结构上作出适当的调整是势在必行的。针对近年来中国和法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状况,中法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发生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本文尝试对中法双边贸易中的商品结构问题做基本描述和初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析2000-2013年中国与欧盟医药商品贸易发展特征,我们发现,中国与欧盟间医药商品贸易长期存在着严重的贸易逆差。在医药商品贸易结构方面,中国对欧盟的医药商品出口主要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医药商品为主;进口主要以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医药商品为主。因此,未来中国应加大与欧盟国家在高端医药商品上的经贸合作,加强对生化药、化学制药等高附加值医药商品的生产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贸易结构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卉 《经济论坛》2007,(10):63-65
一、我国贸易结构和收入分配的现状 (一)我国的贸易结构现状 贸易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贸易结构可以反映出整个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并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动态比较优势演进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要素禀赋结构变动的趋势,利用净出口比率指数(NTR)和各类商品出口比重考察了中国出口商品动态比较优势的演变轨迹,发现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的结构变动基本符合动态比较优势发展的规律,但是,中国当前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因此,中国出口贸易发展面临着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艰巨任务。对此,本文提出了中国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应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趋势   总被引:59,自引:3,他引:59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能容纳主要事实和重要因素的分析框架,预测我国若干重要商品的出口增长及出口商品结构升级趋势。首先识别出决定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八项关键因素,以及相应的可计量指标,建立起分析模型,并用历史数据进行了检验。然后筛选出若干技术和附加值含量相对较高、可能有较大出口增长潜力的商品,用上述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其未来增长趋势。主要结论是:比较优势、国内产业基础和市场结构、参与全球分工程度是决定一国贸易增长和贸易结构的三类主要因素。我们兼得这些有利因素,在继续保持劳动密集型出口商品竞争力的同时,一些相对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将较快增长,推动出口商品结构持续升级。研究表明,出口商品结构升级有规律可循,出口促进政策在充分理解市场力量导向的基础上因势利导,能够提高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得国内环境资源面临着巨大发展压力。欧盟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对欧盟出口贸易带来的污染问题值得重点关注。文章基于污染的视角,以不同行业的污染排放强度为标准,对中国向欧盟出口商品结构的历史演变趋势进行量化分析,评估中国对欧盟出口贸易结构的合理性,并指出当前出口贸易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调整方向。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出口欧盟的商品结构有所恶化,呈现偏向高污染密集行业的趋势,出口商品结构有待优化调整,以促进中欧贸易与国内环境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1993,(2)
<正> 黑龙江省哈尔滨工业品贸易中心全国商情工作站近日走访了100多家边贸公司,对现阶段中国与独联体(以下简称“俄”)的经贸活动进行了调查,认为中俄贸易出现了新的变化。一、中俄进出口商品结构发生变化。过去,双方进出口商品的结构比较理想。中方以进口木材、钢材、水泥、平板玻璃和小轿车为主,其进口额约占商品总额的75%,中方向俄方出口商品主要是粮油、肉罐头、针织品、棉纺织品、日用品、土畜产品等。但  相似文献   

10.
全球性大宗商品的海上贸易形成于中国的明代。明代中国海上贸易的出口商品种类繁多。最为大宗的是丝及丝织品和瓷器,丝及丝织品为第一,瓷器次之。规模上次一级的出口品有铜钱、书籍、药材、棉布和蔗糖。其他商品则均不成其为大宗商品。茶叶在明代尚未成为大宗出口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