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不少企业通过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市场竞争力,这本是好事。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企业进行不规范改制,借改制之名,逃废债务,造成银行信贷风险和国有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2.
在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制中,不少地方出现了借企业兼并之机悬空、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社会信用关系,致使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国有资产流失。如何认识企业改制中的兼并破产行为,合理定位并积极采取措施保护银行债权,尽可能减少信贷资产损失是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重要课题。一、目前企业破产兼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破产兼并目的错位。企业依法进行破产兼并原是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企业优胜劣汰的积极举措,但当前,借破产之名,行逃债之实的现象却在破产兼并企业中普遍存在,致使银行的债权被悬空。其表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有企业转制、债务重组的不规范行为对银行债权形成了强大的威胁,许多企业及有关地方政府由于认识不足和体制不健全,导致借转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人为地使大量贷款“悬空”、“沉淀 ”,经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国有商业银行在配合国有企业改革、改制、重组的同时,如何保全信贷资产,最大程度地减少贷款损失已成为一个亟等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深化,国民经济正逐步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但也有一些企业借转机建制之机,采取分立、合资、租赁、承包、破产等各种形式,逃废银行债务,使银行信贷资产存在严重隐患。企业逃废债务的手段及对其审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无偿、低价租赁企业资产企业将拥有的各种有效资产,如主要生产线、商标等采取无偿或少收租赁费的形式租赁给关联企业。生产及管理人员也采用重新签定劳动合同的形式转移到关联企业,原企业承担着全部债务,从而实现脱壳经营,达到逃废银行债务的目的。如我们在对某企业延伸调查时发…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资产的总量有了大幅度增长,特别是近十年来年递增率超过17%,但与此同时,国有资产的流失也很惊人,每年竟达近千亿元,这其中大部分属企业国有资产。据分析,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产权不清晰,企业责、权、利不明确,政府干预过多。从法理上讲,国有资产属于全体人民,政府是所有者代表。但在实际管理上,所有者权益被分割到政府相关部门及中央、地方、企业不同层级和方面。大家都是资产所有者,又都不是明确、完整的所有者,都可以管,又可以不管,不利企业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些企业经营者渎职失职,弄虚作假,搞暗箱操作;盲目决策,重复建设;资产闲置、资源浪费,形成巨大漏洞,使一些单位和个人违法侵占有机可乘,大量国有资产运营低效,甚至损失惨重。二、利用改制、重组之名,大办三产,进行关联交易,转移资产和利润,同时用多种手段逃废银行债务,使大量国有资产流向集体和个人。据悉,有大量企业通过出售、租赁、分立、重组、破产,甚至仅仅改换一下企业名称,就把欠银行的几百万、几千万的债务甩得干干净净,有人甚至把逃废银行债务作为“减轻负担、搞活企业”的妙计良策。三、私设小金库、账外账,利用会计手段弄虚作假,导致大量国有企业资...  相似文献   

6.
徐平 《审计月刊》2004,(12):19-19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银行债务逃废,保护企业及职工的合法权益,及明确改制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任期经济责任,根据[1999]中办发第20号关于《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第四条“企业领导人员……,以及在企业进行改制、……的同时,应当按国家现行规定进行审计。”以及2003年12月1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发布了《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财务审计”段的相关规定,对列  相似文献   

7.
当前,随着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深化,国民经济正逐步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但也有一些企业借转机建制之机,采取分立、合资、租赁、承包、破产等各种形式,恶意悬空逃废银行债务,银行信贷资产隐患严重。采用“金蝉脱壳”方式逃废银行债务,是目前这些企业采取的最为普遍的一种做法。其采用的具体手段有以下几种:一、无偿、低价租赁企业资产企业将拥有的各种有效资产,如主要生产线、商标等采取无偿或少收租赁费的形式租赁给关联企业。生产及管理人员也采用重新签定劳动合同的形式转移到关联企业,原企业承担着全部债务,从而实现…  相似文献   

8.
李秉祥 《现代企业》2002,(11):16-16,15
我国困境企业重组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国有困境企业中 ,企业为了摆脱困境局面 ,往往采取各种策略逃债、赖债或弃债 ,主要表现在借企业改制、重组之名 ,采取合资嫁接、母体裂变、国有民营、化整为零、大船搁浅、金蝉脱壳以及假破产等方法逃避和架空对银行的债务 ,使银行信贷资金损失严重 ,金融风险不断加大 ,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本来企业资不抵债 ,依法破产是市场信用制度应给予的惩罚。但是 ,国有企业破产则发展为债务清理完全无视债权人权益 ,破的主要是债权人 (国有银行 )的债权 ,破产企业从破产中没有受到多少惩罚 ,反而获得了逃脱债务的好…  相似文献   

9.
刊中报     
秦阳 《现代企业》2004,(3):28-29
国资委将重点查处产权转让八大违规违纪问题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将加强国有企业改制及国有产权转让的监督检查,着重对其中的8大违规违纪问题予以严肃查处。这8大问题是:不按规定在产权交易机构中进行交易;超越权限,擅自决定企业改制或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弄虚作假,隐匿资产,提供虚假会计资料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营私舞弊,与买方串通低价转让国有资产、产权;以权谋私,利用改制和产权转让之机,转移、侵占、侵吞国有资产、产权;严重失职,违规操作,损害国家利益和侵害群众职工合法权益;非法转移债权债务或者逃避债务清…  相似文献   

10.
一、国有资产转移性流失。在企业改制过程中 ,出现了国有资产向非国有经济成份转移的现象 ,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表现为 :一是“脱壳改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有的企业在进行改制时 ,把原企业的一部分有效资产剥离出来 ,出售或转让给非国有经济成份企业 ,原企业只剩下空架子 ,不仅使银行信贷资金追还无望 ,而且严重损害了国家(作为原企业出资人 )的权益。二是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 ,甚至无偿划转。如某企业将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转移给国有资产仅占少部分的一下属股份公司。三是转移破产企业资产。如某企业与外商兴办一家合资企…  相似文献   

11.
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破产法》,使企业破产制度在我国正式形成。一部分企业破产是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市场在不断变化,必须对淘汰落后的企业。然而对于银行来说,在企业破产的同时,防止企业借破产之机逃废银行债务,已是银行业务中不可忽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财会》2001,(1):63-63
最近,在对自治区级企事业单位调查中发现,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正走入加速流失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因企业经济效益差,靠变卖部分国有资产和不提折旧的方式发工资,国有资产被职工吃掉;二、用部分生产、办公用土地为职工建住宅或与开发商联合开发为职工分房,国有资产被占用;三、一些企事业单位借改制之机,利用资产评估中介机构设法对国有资产低估折价,以便在承包、租赁、个人参股、联营过程中侵占国有资产,这种流失方式最为严重。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国家终级所有权没有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相分离,建…  相似文献   

13.
以资产重组为目的的企业改制,是企业改革的出发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国有资产不同程度的流失,如:侵吞、转移国有资产,逃避金融债务,对一些剥离资产处理不当等现象,降低了国有资产的绝对数量及其控制力。本文仅就国企改组中国有资产流失的有关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提出对策,以期有助于国企改制的顺利进行。 一、国有资产在企业改组中流失的成因分析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但由于传统制度下,形成了各地区“大而全、小而全”的重复建设以及地区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一些企业借改制之名,行侵占国有资产之实,不仅侵蚀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妨碍了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如何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企改革顺利进行,已成为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文 《陕西审计》1997,(1):26-26
这些年来,有相当一些企业在银行开设多个帐户,已经给企业管理和国家的资金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同时也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一种障眼法.也给一些贪污腐败分子带来可采之机。而国家的预算单位近年来,也在银行多头开户,给国家的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管理造成了诸多障碍,是当前资金管理的一个突出问题。有的地方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在银行多头开户多达数十个,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从现象上看,信用缺失的现象已经充斥了我国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在金融信用方面,突出表现在我国企业拖欠银行贷款比较严重,借破产改制之际逃废银行债务更是普遍,造成银行有钱不敢放、“恐贷“、“惜贷“;在商业信用方面集中表现在企业间三角债、相互拖欠严重,企业资金回笼不畅;在产品信用方面主要表现为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企业以各种欺诈和欺骗手段坑害消费者、虚假广告等现象普遍存在.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因假冒伪劣商品造成国家税收损失高达100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17.
一、如何在不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下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问题 区直三大流通企业总的资产率已超过95%以上,因此,不管是分流买断的企业也好,还是整合再生的企业也好,其首先都必须解决银行负债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分流买断企业有逃废银行债务之嫌,整合再生的企业继续背着巨额银行负债也不可能得到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区别不同情况采取相  相似文献   

18.
近年对企业财务收支审计过程中发现,一个比较突出的反映是企业国有资产质量存在问题多多,给企业国有资产流失、潜在损失埋下诸多后患因素,十分不利于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保值增值,使企业在进行改制时带来诸多实际问题和困难;另一方面,也掩盖了一些未能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会计制度的行为,致使企业国有资产造成大量的变相损失、变相流失等等。   为维护国家财经法规,堵塞国有资产损失、流失、浪费的漏洞,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有资产,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确保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深化改革中企业的改制服务,笔者认…  相似文献   

19.
如何规范企业改制,防止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对各级政府及国有资产监管部门来说是一个十分紧迫而现实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企业改制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一是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二是企业改制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下面笔者就如何防止国企改制中资产流失谈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0.
闫跃斌  闫丽 《活力》2005,(9):98-98
近些年来,借资产管理和产权制度改革之便,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益严重,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的高度重视。检察机关作为司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国有资产流失工作中应当发挥重要作用。那么,检察机关应采取何种措施参与预防国有资产流失呢?这就需要进行认真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