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中,我国与中亚各国在产业联系与合作中存在规模偏低、结构单一、区域失衡、方式低端等突出问题。导致当前我国与中亚各国产业联系与合作初级化、低端化的原因在于,推进我国与中亚各国产业联系与合作深化与升级存在诸多障碍,包括既有产业分工格局导致区域产业发展指向分离化,集聚优势缺失导致新型区域产业分工基础弱化,交易费用高昂导致产业一体化成本攀升等。因此,应当采取多种措施持续推动我国与中亚各国产业联系与合作的深化与升级,并最终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产业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合作是产业组织的一个基本行为特征,看不到产业组织中的合作关系就不能正确地掌握产业组织演变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在不同时期产业组织中的合作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产业组织合作范式。信息经济与全球化时代,产业组织合作新范式对反垄断管制理论与实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反垄断管制改革应把握产业组织合作范式演进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李非  张路阳 《亚太经济》2012,(1):131-137
2008年以来,两岸高科技产业合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衍生了合作机制创新的诉求。笔者通过对现今两岸高科技产业合作新态势的观察,对两岸高科技产业合作机制的内容、构成与运行方式进行总结,并提出两岸高科技产业可能达成的合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论述了粤港产业合作发展的基础、主体和方式;深化粤港产业合作的内在要求与外在压力;产业合作的深化与前店后厂"模式的更新  相似文献   

5.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和《中药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与实施,为两岸中医药产业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本文着重就当前海峡两岸中医药产业交流合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努力寻求两岸中医药产业合作发展的路径与可行方式,建立中医药交流合作长效机制,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与国际化。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珠三角与海西经济区地域相近、资源禀赋和产业同构等现象是制约其产业优化升级的主要瓶颈。区域分工与合作会带来区域利益的增进,经济区发展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实现区域间互动与合作。而政府间的非合作博弈等原因导致了彼此间的合作障碍。构建区域间政府合作的互动机制和产业合作机制,对实现三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的效益测算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建立国际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对双方GDP的影响及其途径,以7个产业合作部门为研究对象,利用2011年ADB-MRIO表的数据分别测算了在两种极端情形下,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对各个国家GDP的拉动效应,并对总的影响效果做了综合评价。文章的研究发现:(1)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对于双方而言都是有利的,但对于东盟国家GDP的拉动效应更加明显,从长期来看,对东盟国家经济增长也更为有利;(2)中国与印尼、菲律宾的产业合作能够最大程度地拉动双方GDP增长,而中国与越南产业合作对于双方GDP的拉动效应最弱;(3)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合作对GDP拉动效应最明显的部门是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其次是机械设备制造业和皮革与制鞋业,而纺织业的产业合作对GDP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建立国际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对双方GDP的影响及其途径,以7个产业合作部门为研究对象,利用2011年ADB-MRIO表的数据分别测算了在两种极端情形下,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对各个国家GDP的拉动效应,并对总的影响效果做了综合评价。文章的研究发现:(1)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对于双方而言都是有利的,但对于东盟国家GDP的拉动效应更加明显,从长期来看,对东盟国家经济增长也更为有利;(2)中国与印尼、菲律宾的产业合作能够最大程度地拉动双方GDP增长,而中国与越南产业合作对于双方GDP的拉动效应最弱;(3)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合作对GDP拉动效应最明显的部门是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其次是机械设备制造业和皮革与制鞋业,而纺织业的产业合作对GDP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
跨境经济合作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产业合作是跨境经济合作的根本。然而,产业选择是决定能否实现合作"双赢"的关键。文章通过灰色关联度、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了中国西南边疆地区(云南)与邻国的产业关联性、产业间的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结果表明:中国云南与越南、老挝和缅甸的产业关联度较高;各经济体的贸易比较优势与其要素禀赋密切相关且综合贸易互补性较强。中国(云南)与这些国家进行跨境经济合作的产业选择应放在农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采掘业、纺织业和食品加工业等关联度较高且贸易互补性强的产业上。  相似文献   

10.
扬州与台湾合作发展文创产业是推进海峡两岸文化、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两岸政治文化交流的方式之一。本文通过简析扬州与台湾两地文创产业目前的发展情况,阐释两岸文创产业良好的合作基础、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合作的互补性等,提出了整合政府资源、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深化国际能源合作,推动合作国双方的经济结构优化与科技创新发展。中国目前对中亚五国的产业转移还处于没有固定模式的探索阶段。利用拓展引力模型与产业结构相似模型对中国与中亚五国的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哈萨克斯坦的产业承接基础最好,中国可以优先向哈萨克斯坦进行产业转移然后分次序向其他中亚四国进行产业转移。最后,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方式、政府合作、融资模式等方面针对产业转移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两岸在签订ECFA后更为关注的是如何深化两岸产业合作,创新合作机制,促进双方产业的协调发展。本文基于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和特点,探讨两岸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领域目前的合作情况,剖析其存在的制约因素,并从技术创新与转移、产业共同治理以及资源共享机制三个层面探讨如何建立产业协同机制。文章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双方产业协调发展的政策构想。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期间泛珠三角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合作思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产业是泛珠三角区域的重要经济成份,信息化更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加强泛珠三角信息产业和信息化领域的合作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泛珠三角地区应重点从信息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整合、信息化合作体系建设、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协调合作机制构建等三个方面具体推进区域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合作进程,并应在规划与政策引导、环境建设、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可行的政策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首都经济》2009,(4):82-82
3月2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北京海关签署合作备忘录,将通过紧密的合作工作机制和一系列措施.共同促进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及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等主导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波 《亚太经济》2017,(4):125-134
构建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合作对中国地区产业增长的双重差分非线性模型,研究发现,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合作显著促进中国地区产业增长,尤其促进对东盟贸易依存度较高产业的增长,体现了贸易便利化合作和产业优化配置的作用。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的政策调整需结合各国与中国各地区自身的贸易便利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疆与巴基斯坦在"一带一路"深耕细作下,建立了良好合作基础,但还存在产业链短、窄、薄,区域产业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低等问题.克服困难和障碍,找准新疆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区域产业合作路径,对于新疆对外开放和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全方位的提升区域产业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蔡而迅 《科技和产业》2011,11(10):16-19
自从海峡两岸关系缓和以来,在双向投资、产业合作等方面,闽台两地以其独特性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本文从闽台产业合作的环境入手,分析当前台湾、福建所处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阶段、互补互利的闽台产业合作进入转型升级时期,提出建设两岸产业合作平台、增强先行区功能、拓宽闽台产业合作领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共同提升国际产业链分工地位等发展闽台产业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竞争、合作与产业组织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不仅表现为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垄断关系,而且表现为合作关系,合作是产业组织的一个基本行为特征.随着技术的变革与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组织处于不断演进中,不同时期产业组织呈现出来的竞争与合作特征有所不同.本文从历史和逻辑的双重维度,探讨企业间竞争与合作的演变过程及产业组织的基本演进.  相似文献   

19.
<正>由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与台湾"中国生产力中心"等两岸有关机构主办的"寰宇生产力产业经管交流论坛",聚集了两岸学术界和产业界人士共商合作创新之计,推动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论坛主要致力于两岸的经济发展与合作,特别是在企业发展、产业技术发展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朱军  张文忠 《科技和产业》2023,23(24):94-98
当前职业院校在建设产业学院时普遍依靠主观判断选择合作企业,缺乏对不同企业的合作方案做量化优劣比较的测算方法,在长期校企合作治理中产生了各种问题从而影响了产业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在合作利益诉求与合伙关系要求的共同作用下,提取合作企业选择的关键评估特征指标,并基于TOPSIS法对五个出版传媒类产业学院的企业合作方案进行优劣排序计算,得出的结论符合实际建设成效,为职业院校提供了一种客观、精准、智能的产业学院校企合作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