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9 毫秒
1.
李平 《走向世界》2003,(4):68-71
汉传佛教的宏远 佛教是佛陀的言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若按佛历计,距今已有2547年。 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中国佛教由于传入时间、路线、民族等因缘不同,就构成了“上座部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三大教派俱全这一独特格局。  相似文献   

2.
上一篇,我们谈了欢喜心。这一篇,我们再来谈谈生死。 最近,我有位弟子生了很重的病。他平时是个陕乐的人,我担心他承受不住这样的考验,便去探望了他。病床上的他,依然乐观。他问我,师父,佛教里讲因缘和合,因缘离散了,这个事物就消失了。人是不是也一样?要是一样的话,我对生死就毫无恐惧了。我对他说,每一样东西都是有相同的缘分聚集...  相似文献   

3.
黄蔓 《魅力中国》2010,(20):219-219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苏东坡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一生致力于对人生奥秘的探求。他一生都在寻求人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然而,黑暗的社会现实,使他看到人生终极目的的破灭。不可避免地在诗词中透露出自己的悲观主义情绪。然而,在黑暗的社会中,他又不断调适自己,寻求对人生的透彻感悟,他通达的处世态度,又让人看到他乐观的一面。乐观和悲观互相交织。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性情的“文学天才”苏东坡。纵观苏东坡的一生,饱经忧患。苏东坡之所以超然旷达,是因为他天生与佛、道两家有难分难解的因缘。苏轼生长于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他自幼生活的眉山,与佛教圣地峨眉山相去不远,距著名的乐山大佛更近。而且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十分浓郁,对他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苏轼大半生处在北宋党争的漩涡中,满肚皮的不合时宜,使他与当政者多有抵。阵,政治上屡遭迫害,被贬谪到黄州、惠州、儋州。仕途失意,苏轼更倾心于佛学禅宗。他研读佛教经典,深悟佛学要意,并将外来的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的儒、道两家文化参合融通,博辩无碍,使他的学养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的一生漂泊无定。但迹履所到之处,他都要遍游佛教寺庙。广交僧侣禅师。  相似文献   

4.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缘分。荀子说:"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辨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一个人能够遇到好老师,是他一辈子的福气。然而这种福气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正如佛家所云:世间万物皆因缘而生,因缘聚则物在,因缘散则物灭。我本人在读书和工作时,有幸得到多位良师的指导,因此我是非常有福之人。在这些老师中,吴承明先生是给我指导最多、帮助最大者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因果报应说"经历了与传统"善恶有报"的观念的对立与冲突,其背后隐藏着佛教与中国既有文化的冲突.在中国世俗道德的巨大压力下,佛教解释与反驳的过程,就是妥协和改变的过程.以因果报应论的修改为开端,佛教开始了逐步中国化的历程从佛教在中国"因果报应说"的变迁可以一窥佛教中国化的思路,以及与中国文化相互影响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经律异相》和《法苑珠林》是六朝到唐初佛教类书的两部代表性作品,他们反映了六朝和唐初两个不同时期的佛教知识发展状况。《经律异相》与《法苑珠林》二书的分类差异展现了佛教知识从印度传入中国,并逐步中国化的发展进程,动态地展示了佛教在中国生根、发展的历史轨迹,客观上揭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发展过程中的整合历史、融合文化差异等特征,具有重要的时代内涵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概述了约在公元前一世纪佛教传入西域,在长达1000多年里,成为维吾尔族社会的统治思想。介绍了佛教在维吾尔族的流派:佛图舌弥的小乘佛教哲学思想小乘佛教主张"缘起"说,认为构成一切事物的规律道理——法,是存在的,即"法有",这是一种唯心的虚无主义哲学。鸠摩罗什的大乘佛教哲学思想:鸠摩罗什一生学崇《般若》,特尊龙树,尤其...  相似文献   

8.
毗昙学对慧远佛学思想的形成与佛学体系的创立产生的深远影响,在慧远佛学思想中占有重要位置.慧远将毗昙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结合,形成了最具中国佛教特色的神不灭论、法性论学说.  相似文献   

9.
北朝隋唐时期的佛教造像,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东平作为当时的佛教重镇,其佛教造像以豪迈的时代气魄和绚丽的艺术风格闻名中外,成为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宝库中的明珠。在今泰安市的东平县境内,佛教造像密布,主要有司里山摩崖造像、白佛山石窟造像和理明窝石窟造像,堪称山东佛教造像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0.
沈慧 《魅力中国》2014,(8):110-110
敦煌石窟有许多和佛教有关的壁画和雕塑,这些壁画和雕塑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乐舞风貌,为后人了解古代佛教舞蹈提供了形象资料。敦煌舞的形成与中国的传统美学观念、中国的古代舞蹈以及当时、当地的民俗风情、政治、文化等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从敦煌壁画讲述佛教舞蹈故事的图画中,可以赏析到中国敦煌舞蹈的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上一篇,我们说了布施的意义。这一篇,我们来谈谈如何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很多人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缘"字。那么,何为善缘?为什么在有些缘份中,彼此充满了痛苦?佛教认为,世间一切都是因缘所生。人与人的关系同样如此。所谓善缘,通常来说,是指那些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有正面帮助的关系,可能发生在父母与儿女之间,也可能存在于师生、夫妻、朋友、同事之间,双方能够互相关爱,  相似文献   

12.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在看守所的8个多月时间里,61岁的杨文德每日面西打坐,诵读佛教《心经》与《金刚经》。有兴致的时候,他还会给监室的同伴们唱唱佛歌。2013年6月,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家修行的"三宝"弟子(注:三宝是佛教的教法和证法的核心,是指佛、法、僧;信仰佛教的核心,是指佛、法、僧;信仰佛教的出家人和在家修行的人都称为“三宝”弟子)杨文德被福鼎警方立案调查,现已取保候审。  相似文献   

13.
泰国素有“黄袍佛国”之称,95%的国民信奉佛教,僧侣达30万之众,佛寺有3200多所,平均每个行政村或每1600人就拥有一座寺庙,每160人中就有一名僧侣。 泰国佛教属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按戒律又分为大众派和法宗派,前者戒律宽松,  相似文献   

14.
泉畔有梵音     
郑连根 《走向世界》2009,(21):29-31
对古代中国而言,佛教是彻底的异域文化.佛教能传入中国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实属奇迹.须知,佛教诞生于印度,在印度与中国本土之间,隔着"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在古代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下,要穿越这条高耸的山脉实在是太困难了.可是,佛教竟然穿越了"世界屋脊",奇迹般地来到了中国.  相似文献   

15.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原有的文化上又增添了新的元素,它那博大精深的佛教思想,影响了人们的思想、生活领域,甚至对中国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人结合这篇文章,描述了佛教对中国文学有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佛教与中国文化及政治互为影响,南北朝时期战事不断,北魏的统治阶级对佛教的信仰及利用,促进了佛教的传播与发展,特别是文成帝复法直接促使云冈石窟的开凿。通过对云冈石窟开凿早、中、晚期的佛像雕塑艺术风格演变分析,认为云冈石窟不仅反映出中国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和高度智慧,更鲜明地体现出佛教东传过程中,北魏前期的政治及社会面貌。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佛教与中国文化及政治互为影响,南北朝时期战事不断,北魏的统治阶级对佛教的信仰及利用,促进了佛教的传播与发展,特别是文成帝复法直接促使云冈石窟的开凿.通过对云冈石窟开凿早、中、晚期的佛像雕塑艺术风格演变分析,认为云冈石窟不仅反映出中国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和高度智慧,更鲜明地体现出佛教东传过程中,北魏前期的政治及社会面貌.  相似文献   

18.
正10月12日,第19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在中国佛教第五大名山——宁波奉化雪窦山开幕。本次会议以"法乳千秋·一脉相承——东北亚佛教交流的回顾与展望"为主题,中韩日三国佛教代表们围绕主题进行交流发言,旨在进一步增进三国佛教"黄金纽带"关系,为东亚、亚洲的安定和谐与世界和平作贡献。  相似文献   

19.
云门山石窟位于青州城南云门山顶,和其他佛教石窟有所区别的是,这里不但有佛教的摩崖石窟,有释迦牟尼及其弟子们的塑像,也有沉睡在洞府的陈抟老祖,及打坐的全真七子之一马丹阳等道教尊神,同时这里也是文人墨客题词赋诗的场所.佛教、道教和书法刻石构成了云门山摩崖石窟的鲜明特色,成为青州近郊最受欢迎的观光胜地.  相似文献   

20.
《宁波经济》2009,(4):50-51
阿育王寺拥有全球稀有的佛教至宝——佛骨舍利,是中国唯一以“阿育王”命名的佛教寺院,建寺已有1700年历史,享有“禅宗五山”之一的佛教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