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然 《活力》2013,(4):31-31
齐齐哈尔市第二社会福利院是集供养、代养于一体,并为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休闲、娱乐、保卫等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全院占地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500平方米,床位700张。现已收养637人.其中三无老人452人.自费养员185人。  相似文献   

2.
张浩 《活力》2012,(5):30-30
大庆市第一福利院始建于1981年,是大庆市唯一一家收养弃婴、孤残儿童和城市孤寡老人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主要承担着全市孤残儿童收养、“三无老人”供养和社会老人托养的服务职能。2002年5月18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将原夕阳红老年公寓划给市民政局,维修改建为大庆市福利家园。市民政局秉承“积极改善居住条件.为人住人员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幸福的心灵港湾”的服务宗旨.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并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三千多万元投入改建工程.改建后的福利院,是一所老年人修身养性、颐养天年,孤儿生活学习和健康成长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3.
赵晓平 《活力》2014,(5):29-29
齐齐哈尔市第二社会福利院是集供养、代养于一体,并为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休闲、娱乐、保卫等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现位于克山县,全院占地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500平方米,固定资产近2100万元,床位700张。现已收养员637名,其中三无老人452人,自费养员185人。工作人员100人,田园2005亩。  相似文献   

4.
王洪娣 《中外企业家》2010,(11):118-119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早在两干多年前,孟子就倡导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浪潮的到来以及“四二一”型家庭的增多,养老服务日渐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发挥养老机构的作用,更好地为广大老年人服务,关键是要做到一切以老人为关注焦点,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医、老有所教,围绕“六个老有”,积极打造养老机构的养老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5.
齐齐哈尔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始建于1949年6月,是黑龙江省一级院,隶属于齐齐哈尔市民政局,按规定承担着齐齐哈尔市所辖九县(市)和大兴安岭地区城镇“三无”老人、齐齐哈尔市救助站送来的弱智、呆傻人员的收养,以及社会自费老人的代养工作。  相似文献   

6.
杨喜军 《活力》2014,(15):6-6
机构养老是政府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重要依托,也是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重要方向。在当前全省各级政府围绕“老有所养”大力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形势下,全省各地无论是新建、还是升级改造养老服务机构.都应以实现“十化”为基本遵循,进一步增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努力实现“硬件设施优良、服务质量上乘、入院老人满意、社会效果显著”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肖昕 《乡镇论坛》2010,(23):12-12
北京市密云县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全县人口43万,60岁以上老人6.7万人。全县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21家,政府办18家、民办3家,总床位1755张,入住老人1130人。密云县在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中,把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类指导、统筹发展、建管并举和规范管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加上“421家庭”“空巢家庭”“失能、丰失能老人家庭”等多种养老问题的叠加,使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面临严峻挑战,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需求将持续上升。在养老机构开始积极推进市场化的大背景下,采用连锁经营模式推进养老机构的改革与发展,不但能够缓解一部分养老压力,还能给养老服务的发展带来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崔玲玲 《乡镇论坛》2011,(20):16-16
在浙江省临海市东塍镇东溪单村,村民自发组织村级“孝心基金”,筹集基金35万余元,用于实施困难老人帮扶服务工程,表彰敬老、爱老、助老的优秀家庭和个人等,成为了村级组织为老服务、解决老人居家养老问题的一个模式。  相似文献   

10.
柯达 《企业研究》2011,(3):129-130
目前,离退休高龄老人日益突出的生存问题,已经引起油田企业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针对离退休高龄老人现状和服务管理实际,提出了养老机构、家庭、社会和同伴“四位一体”的高龄老人养老服务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11.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每个人的理想,但当老龄化社会渐渐向我们靠拢,城镇化进程、“421”(4个老人,1对夫妻,1个孩子)家庭结构使“空巢化”现象凸显之时,维系中国几千年的“养儿防老”模式却被迅速解构,背负重担的“421家庭”,硒对2个人照顾4位老人的尢奈,已然感到力不从心。一项调查冠示,59.7%的人感觉自己赡养老人的压力大。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渐武微,取而代之的是以房养老、机构养老、社会养老.养老已经成为每个家庭必须要认真而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8,(8):214-215
为了解新乡市农村养老机构现状,入住老人对机构养老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寻求机构养老和谐发展的对策,采用问卷调查及深入访谈法对50位入住机构的老人进行调查,发现新乡市农村养老机构的入住老人对伙食和居住条件满意度较高,但整体来看,养老机构仍存在规模严重不足,服务满意度和幸福指数较低等问题,相关部门应从鼓励多渠道开办农村养老机构;加大服务人员培训力度,提升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水平;注重精神生活服务质量提升;加强宣传,积极培养农村老人机构养老的意识等四个方面来提升农村机构养老机构服务能力与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在众多养老方式中,机构养老在日常照顾、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方面为老人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养老服务,特别在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不能自理老人提供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失智老人这一特殊的群体而言,机构养老却面临着较大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目前吉林省农村残疾人养老方式以居家养老为主。农村残疾人尽管有低保、新农合医保和新农保等政策保障,但是居家养老还是存着养老负担过重、缺乏专业性照料、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没有“特惠”倾向等影响养老生活质量的问题。对此,建议政府可通过“普惠”加“特惠”强化对农村残疾老人的生活保障,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机构,改善重症残疾人的晚年生活。此外,残联组织应充分发挥服务职能,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残疾人家庭的专业照料能力,提高残疾老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2014年2月,始建于1958年的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十里街道敬老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完成社会化养老转型服务。目前,该敬老院供养五保老人18名,接收社会化养老服务对象50余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其中凝结着院长肖家齐的许多心血。  相似文献   

16.
聚焦     
政府供养失独老人卫生部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人口学家预计,我国失独家庭未来将达到一千万,民政部表示,失独老人将参照三无老人的标准,由政府来供养。国家计生委表示,将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扶持。《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已经关注到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长期照护服务"将对失独老人有所  相似文献   

17.
面对我国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在中国“9073”养老模式下,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养老机构资源不足,社区居家养老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本项研究中根据2022年在保山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的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研究医疗护理保健服务可及性对以社区为本的家居照护服务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医疗保健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以及支付能力与社区居家老年人选择护理服务有显著的相关性,支付能力对老年护理服务内容的选择有“U”效应;能够在养老院、社区卫生机构附近享受家庭护理服务并与家庭医生签订合同的老年人倾向于选择养老机构和社区护理服务;表达不便行动不便的失智失能老年人以及家庭经济及购买能力较强的老人更倾向于选择机构、社区养老服务。因此,可通过增加老年保健与对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老年综合服务区域及平台、贯彻落实“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等措施,推进深化可持续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南京市老年人口养老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健康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弱化的预期下,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口比例增加;高收入老年人的机构养老的意愿明显高于低收入或没有收入的老年人;市区老人在各项居家养老服务的知晓率上明显高于郊区老人;空巢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率明显高于非空巢老人;老年人对水电气维修服务、医疗咨询和保健服务、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比例较高。最后,针对上述结论提出完善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3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指出,2013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2亿大关,占全国总人口的14.8%。其中失能老人有3750万人,涉及到一亿多户家庭。在现有的养老体系制度下如何探索对失能老人群体的政策保障,如何理顺现有养老政策框架与养老服务机构的体制关系?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英国将养老纳入社区,采取社区照顾方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美国、德国,荷兰等国的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比饲都超过90%。澳大利亚目前有提供居家养老照科的服务机构3000多个,接受服务老人50多万。住在养老院的老人不足老年人口的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