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文达 《活力》2014,(23):52-52
目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成为地方电视台的支柱节目。打造品牌栏目,形成节目特色,提升电视媒体公信力和影响力……重头戏都在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上。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和影响一个地方电视台的社会效益和收视率。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要在众多电视新闻栏目中取得较高的收视率就离不开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  相似文献   

2.
王庆春 《活力》2014,(6):91-91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类节目风行全国,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有自己特色的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民生新闻节目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电视界少有的繁荣景象,那么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作为节目的主持者、采访者、引导者、评论者,在节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如何作为一名优秀的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3.
伊欣 《活力》2013,(5):57-57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类节目风行全国.不仅仅是前些年央视成立了24小时滚动播出的新闻频道。各大地方台也把收视率的焦点对准了民生新闻类节目。从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辽宁电视台的《看天下》、到湖南经视的《都市一时间》等等,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有自己特色的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民生新闻节目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电视界少有的繁荣景象,那么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作为节目的主持者、采访者、引导者、评论者。在节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亚红 《活力》2014,(17):55-55
本文主要探讨了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电视民生新闻等综合新闻节目的编辑流程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白雪 《活力》2010,(8):344-344
近年来.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异军突起,《拉呱》是齐鲁电视台推出的第一档方言民生类新闻栏目,在立意上着重张扬区域文化传统,在内容上,注重贴近百姓生活.在形式上成功打造了一种崭新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曲艺式新闻。这是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的产物.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从报道内容到表现方式上的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6.
唐明 《活力》2011,(12):202-202
民生新闻是本土化特色浓厚的新闻,目前.从省级台到各地方电视台都开办了彰显本土特色的民生类新闻节目。电视民生新闻立足本土,体现人本,就是地方电视新闻本土化趋势的表现。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具有显著的区别。民生新闻的形式要突出地域特色化。电视本土化的实质.是要十分重视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特色,并且要把这一基本观点作为办好各类节目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刘巍 《活力》2013,(23):33-33
随着我国越来越多领域跟国际接轨,我国的传媒领域也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电视民生新闻类节目以贴近民生、关注民生、反映民生的优势,从众多类型的电视节目当中异军突起、脱颖而出,成为一种新型的新闻节目类型,登上了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历史的舞台,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为吸引更多的受众,避免节目的同质化、庸俗化,就需要对电视民生新闻类节目进行准确精准的定位,用理性的思维分析电视民生新闻类节目特色,从而抓准其脉搏,推动电视民生新闻类节目向纵向化、深入化的角度和方向前行。  相似文献   

8.
曲永君 《活力》2014,(3):95-95
民生,本义就是人民生计。在中国,民生新闻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2002年1月1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播出第一期《南京零距离》,这代表着业内所称的“民生新闻”栏目开始独立面向世人。由于这种栏目具有服务性、贴近性,所以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但是目前,对于一个限定的区域如一个省会城市,新闻资源相对源单一、各种信息重复,产生了多个民生新闻节目内容雷同的现象:某时某地发生一个新闻事件,各家新闻机构的民生新闻栏目记者会蜂拥而至。采访对象可能先后或者同一时间面对多家媒体的采访、追问。观众在一个频道看完一个节目以后,只要刚刚换到另一个频道,就很有可能看到同一件事,同一个当事人,说同样的话。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会损害了民生新闻节目的形象,观众流失现象会很严重。因此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以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在线》栏目为例,探讨如何创新,做出与众不同的民生新闻,做好不易让观众流失的栏目就是本文主旨。  相似文献   

9.
马景林 《活力》2014,(3):67-67
民生新闻这把双刃剑使从事新闻编辑工作的编辑人员成为了影响节目品质和水平的重要环节。由于国内绝大多数民生新闻节目采取延时直播的形态,民生新闻编辑工作的强度大、难度高、压力大,因此不少节目配备了三人到十人以上的编辑组合协同作战。  相似文献   

10.
阮洪利 《活力》2012,(12):118-118
近几年,电视新闻节目打破传统播报的方式倾向日趋明显,各种各样的说新闻节目走进了千家万户,也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随着消费社会的成型,电视的娱乐功能日益凸显,“亲切”成为一种主流风潮、亲切地说新闻在电视中所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逐渐成为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一支生力军。《第一时间》便是国内新兴新闻类节目的领头军,其地位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1.
史英杰 《活力》2011,(6):255-255
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几乎是中国电视界近十年来改革的最大成果之一。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电视新闻表现形式。近年来,民生新闻节目不仅成为很多城市电视台的重点栏目之一。而且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黄诗尧 《活力》2014,(7):141-141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包括新闻调查节目、新闻评论节目、深度报道、电视访谈节目等节目类型。它是一种与消息类新闻相对应的新闻节目形式。本文主要阐述了新闻专题编辑的要求,新闻专题节目编辑的技巧,专题节目编辑的创作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杨平 《活力》2013,(6):72-72
一名合格的出镜记者不仅要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同时还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两者相融,相得益彰。新闻节目大致分为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一般来说,民生新闻是最受百姓关注的新闻。民生新闻当中出镜记者责任重大。可从非语言表达、有声语言表达两方面来阐述。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有声语言表达技巧的掌握。出镜记者得体的非语言表达是帮助新闻信息传递的技巧之一。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出镜记者的作用除了将新闻现场的信息有技巧的传达给受众之外,还要链接新闻背景,点评新闻事件,因此,成为电视民生新闻片形式中的一分子仅仅是出镜记者作用的一部分。非语言和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加上记者自身的专业素养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出镜记者的要素。  相似文献   

14.
闵晓闯 《活力》2011,(6):261-261
民生新闻在经过几年的过度开掘后,现在已经呈现出琐碎化的趋势,导致观众产生收视疲劳。笔者认为,加强对民生新闻节目的策划是消除观众收视疲劳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双鸭山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新闻视点》,从主动、计划、整合三个方面粗浅谈谈如何搞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策划。  相似文献   

15.
潘万喜 《活力》2009,(9):102-102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发挥“三贴近”优势。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服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日益成为观众欢迎的新闻节目。而作为电视新闻的门面。主播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个性魅力也感染并影响着观众的收视。今天,民生新闻主播已经进入了个性化的时代。唯有尽快确定自身风格定位与时俱进才能求得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创办了一档全新的栏目--《南京零距离》,被认为是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开端之作,不但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还引发了电视界的民生新闻热潮,被业内专家称之为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本论文以定性研究为主,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在认真梳理民生新闻兴起与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详细论述了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平民化进程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前景,分四个章节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平民化这一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孙爱迪 《活力》2014,(2):97-97
伊尼斯说过,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一种新媒介的诞生也必然带来一种传播符号和表达方式的革命。电视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也成为迄今为止最具有大众化特质的媒介。就电视而言,声音和画面的结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较之报纸的静态文本和广播的单调声音,电视更有动态美,更富有感染力,也更能吸引大众的注意力。随着我国电视新闻节目样式的逐步多元化,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形态登上了历史舞台。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至今,已有十多年时间,其间有迷茫,有彷徨,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电视民生新闻也在这些曾经的磕磕绊绊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节目运作策略,并以此成功打造出不少自己的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18.
目前,电视台的民生新闻节目深受百姓的喜爱,因为它们大都来源于民生题材,就是老百姓的身边事.虽然电视民生新闻很火爆,收视率很高,但是我觉得电视民生新闻的视域越来越狭窄.  相似文献   

19.
莫菲 《活力》2011,(11):213-213
作为一种电视新闻形态。民生新闻早已被人们所熟知。它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节目形态,以“以民为本”为传播理念,“平民视角”为叙述方式。倡导电视新闻节目的人文关怀。通过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展示了普通民众的生活原生态。受到人们的欢迎。引起了各级各地电视台办民生新闻的热潮。经过多年的发展,尽管各个城市民生新闻节目都存在着严重同质化现象,民生新闻在各地方台仍然有着较强的收视地位。但与此同时,其缺陷和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琐碎。民生新闻节目中充斥着大量内容琐碎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郭丹 《活力》2013,(23):36-36
民生新闻以其贴近生活的特点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它的社会影响力也逐步增强。如何把老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家常事拍出艺术性,提高民生新闻的层次和可看性,是我们电视人值得思考的问题。“民生”无小事,民生新闻涵盖了百姓生活的主要方面。还有的学者把民生内容归纳为10个字:“衣食住行用、安教医乐理”。这些内容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小见大,从老百姓身边的小事与国家大政方针的结合点上做民生新闻。从上世界九十年代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成都电视台的《今晚800》,再到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逐步开创了大时段城市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先河。“致力民生,新闻力量”成为电视人振臂高呼的精神口号。民生新闻大量充斥荧屏,因而对采编艺术性的要求也很高。媒体生态环境需要通过节目进行营造,民生新闻采编艺术的发展对于改善媒体生态环境、传承新时期的时代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