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记者应当具备各种能力,才能把信息快速、客观、真实地传达给受众。本文主要阐述了新闻编辑的新闻发现能力、新闻评价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邱丽娜 《活力》2012,(2):137-137
作为经济类平面媒体,报纸最重要的就是提供对经济新闻更深层次的阐述、评论、分析。如何使经济新闻走近受众、贴近受众、服务受众,是媒体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电视事业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电视荧屏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一大批热爱电视事业的新闻及个类节目主持人成为电视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是新闻出镜记者,每一次出现在新闻事件的发生现场,都能够准确、及时、真实的把现场情况进行传达,使受众接收到了良好的视听信息效果。  相似文献   

4.
宁祥和 《活力》2010,(6):199-199
何谓新闻:新闻是指正在发生的事情。新闻需要评论吗?当然。对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无论是现场的目击者、当事的采访者还是看电视读报纸的受众者,对新闻事件本身肯定有自己的相应的看法。观后感、读后感,这些都可以看做是一般意义上的新闻发生后所引发的评论。如果一条新闻播发后,受众没有任何的看法想法,毫无疑问,这肯定不会是一条新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受教育程度提高的接受信息的来源多样丰富。  相似文献   

5.
李宏  王大宏 《活力》2005,(2):92-92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就当今社会而言,新闻可谓是铺天盖地,有政策信息,国计民生,也有街头巷议,大众评说。然而,能见诸报端,为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则需要我们新闻工作者去甄别、筛选、精编和提炼,这就是新闻价值的体现。一篇高质量的好新闻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掘新闻内涵。  相似文献   

6.
谷东彪 《活力》2010,(12):249-249
按照通常的概念,所谓新闻是指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新闻播音的“新”是指带给受众的心理新鲜感。新鲜感从听众接受的角度讲,就是要使听众鲜明的感觉到播音员报道的是他们感兴趣的最新鲜的消息,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并从中受到感染:从播音的角度,新鲜感是把新闻的新闻点迅速的告诉受众的迫切感。  相似文献   

7.
白雪松 《活力》2011,(6):262-262
作为诸多新闻品种的一种,现场短新闻是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以短小的篇幅再现当时的景况.并把新闻事件传播给受众的一种新闻体裁。现场短新闻是一种常用体裁。是受众喜爱的一种报道形式。由于它同时具备了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篇章短而精等特征,适应人们对信息的需要,适应了信息大爆炸的知识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王刚 《活力》2012,(10):162-162
中国媒体发展已不断成熟,并与受众形成了各式连带关系,受众熟悉的节目样式随着中国式娱乐的发展,有了更新与转变。受众因为对娱乐的需要而对节目“百般挑剔”,新闻娱乐化就是其中的产物。而受众也因为节目形式的转变而进一步学会了辨别,用自身观点影响节目形式的改变,而这些又在侧面影响了中国传媒的发展过程。新闻娱乐化和受众心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互补进而得到双赢的机会。新闻娱乐化因受众而愈加多样,受众因新闻娱乐化不断成熟,二者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媒介的发展,也进一步演绎了中国媒介发展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在当下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各类新媒体冲击下,速度已成为新闻能否被用户关注到最为重要的一环。无论你的内容是否经过深度加工和包装,表现形式多么华丽绚烂,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否最快速的将新闻推送到受众眼前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0.
当前,新闻失真的现象频频发生,其表现形式五花八门,最为严重的是人为捏造、伪造假新闻愚弄受众,不仅误导和伤害了社会和受众,而且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对于新闻界自身,也是致命的毒瘤。本文就此分析了新闻失真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对于防止和遏制新闻失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琰 《活力》2013,(10):109-109
言论是媒体的灵魂。人民日报一版的“今日谈”。羊城晚报的言论等,针砭时弊,精辟独到,短小精悍,都是很受受众欢迎的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评述阐明某种道理.是新闻报道的延伸、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2.
安云利  刘春田 《活力》2004,(4):124-124
从事新闻工作者都说这样一句话“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时效是新闻的支柱”。特别是现在各种媒体竞争日益激烈,传播手段和方式日新月异,各具特色的今天,能不能把“新近发生的正在运动的事实”能够在最快时间内,具有强烈现场感向受众播报,这是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也是广播电视新闻宣传达到最佳传播效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新闻受众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况不仅直接影响着新闻受众对新闻的理解和接受,也直接影响着新闻传播的效果,理应得到新闻理论界和业界的重视。近几年,民生新闻在许多省级台和城市台蓬勃兴起,受到受众的欢迎。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它满足与迎合了受众的求近、求真、求快、求新的心理,但其中也存在着对受众期待引导的心理、审美的心理满足不足的缺陷。从受众心理的角度对民生新闻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提升民生新闻的品质,加快其在探索中前行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史国立 《活力》2014,(10):90-90
《新闻夜航》是中国新闻名专栏,在中国电视民生新闻领域具有很高的地位。多年来,成为受众一个准时约会的对象,但在民生新闻栏目不断涌现的今天,如何使电视民生新闻的播出内容满足受众“口味儿”?这个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5.
王秀莲  顾红艳 《活力》2005,(11):162-162
从事新闻工作者都说这样一句话:“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时效是新闻的支柱。”特别是现在各种媒体竞争日益激烈,传播手段和方式日新月异、各具特色的今天,能不能把“新近发生的正在运动的事实”能够在最快时间内,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向受众播报,这是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也是广播电视新闻宣传达到最佳传播效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任丽萍 《活力》2012,(12):132-132
乡镇广播站除播发省、市、县一些比较重大新闻外,还播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领导讲话、新农村建设、好人好事等方面的内容。诚然,这种传统媒体的报道.大多是采用自上而下的灌输式宣传,受众是被动的,没有选择、没有交流,没有互动.好多人看来很难使受众产生共鸣。其实,这种认识未必全面,受众者不都是被动的。受众者是不是被动,关键在于新闻内容有没有亲和力。有亲和力的新闻,受众就会产生共鸣,并且深受感染.  相似文献   

17.
高春喜 《活力》2011,(12):177-177
现场短新闻是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以短小的篇幅。精练的语言,再现当时的情况.并把新闻事件传播给受众的一种新闻体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快,他们不喜欢长篇大论,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知道最新、最好、最快的信息,所以现场短新闻以独具魅力的传播方式,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8.
刘洪霞 《活力》2005,(5):220-220
很多从事新闻工作的人认为将新闻与文学放在一起容易对新闻的真实性有所抵消。文学要创造艺术典型,基本的手段是虚构,而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虚构是新闻的死敌。但是,从事新闻工作的人越来越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如果我们只一味生硬地告诉人们一个事情发生了,受众对那些板着面孔的文章往往不屑一顾,他们更喜欢那些具有新闻性、纪实性同时又具有生动的形象性和较鲜明的文学性的报道形式,有人情味的东西将更能打动读者(观众)的心。好的新闻作品让人读来回味良久,对人有所启迪,对社会进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是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宣传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一则好的民生新闻,能极大拓展新闻价值观,也使电台、电视台的新闻更为喜闻乐见,节目更加吸引受众。做好民生新闻,要有大局意识、鲜明的地方特色、一定的高度和深度,要建立一种受众与媒体往来互动的长效机制和平台、要提倡大众化反对庸俗化、要突出公共服务性和舆论导向功能,要坚持节目的创新,还要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采编队伍。  相似文献   

20.
徐宁 《活力》2014,(12):102-102
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传播工具。它就好比一条传送带一样,将有声信息传递到听众的耳朵中。而新闻内容就是这条传送带中相当重要的有声信息。广播新闻是通过音频技术,将听觉信号有序的组合,面向特定的听众传播正在发生或者刚刚发生的事情。新时代中,广播在媒体中的地位虽然不如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么强势,但是拥有传播方式即时性、传播范围广泛性、收听方式随意性、受众层次多样性、播出灵活性,制作成本低廉性的它始终在媒体大潮中屹立不倒。而且,随着近几年汽车的越来越普及,广播迎来了“第二个春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听广播,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喜欢通过广播来接受最新的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