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任福君 《活力》2012,(8):163-163
2002年1月1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的60分钟新闻节目《南京零距离》开播,首创这一栏目形式,创造收视率神话.两年后民生新闻在全国各地形成燎原之势。2005年3月山东齐鲁电视台推出的《拉呱》民生新闻栏目,收视率在山东省高居榜首.2006年创收2亿3千万元。这个现象使得那些原本对民生新闻持有异议的理论界和学者也不能不重新审视“民生新闻”现象。  相似文献   

2.
徐宏任 《活力》2014,(6):110-110
1999年,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的民生新闻时代的开启。如今,国内诸多省级地面频道都有王牌民生新闻节目,并大多成为频道收视和收入和核心保证,这些节目和栏目以关注民生、反映民情、表达民意为宗旨,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但同时,节目同质化、内容碎片化、表现娱乐化等诸多问题也逐渐显露,并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因此,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如何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待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闵晓闯 《活力》2011,(6):261-261
民生新闻在经过几年的过度开掘后,现在已经呈现出琐碎化的趋势,导致观众产生收视疲劳。笔者认为,加强对民生新闻节目的策划是消除观众收视疲劳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双鸭山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新闻视点》,从主动、计划、整合三个方面粗浅谈谈如何搞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策划。  相似文献   

4.
李文达 《活力》2014,(23):52-52
目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成为地方电视台的支柱节目。打造品牌栏目,形成节目特色,提升电视媒体公信力和影响力……重头戏都在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上。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和影响一个地方电视台的社会效益和收视率。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要在众多电视新闻栏目中取得较高的收视率就离不开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  相似文献   

5.
许丹萍 《活力》2010,(14):163-163
也说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全国各地的媒体都开始走民生新闻的路子了.一时间各地的民生新闻盛行。哈尔滨电视台也先后创办了《都市发现》、《零距离》、《万家灯火》等几档民生新闻栏目。春去秋来.近十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些民生新闻的栏目虽然还有说得过去的收视率,观众也算买账,但,观众已厌了,记者亦疲了。  相似文献   

6.
梁宇 《活力》2011,(14):121-121
民生新闻作为近些年日益为观众喜爱和新闻界重视的一种节目类型.无论是中视二套的《第一时间》还是黑龙江卫视的《新闻夜航》,在新闻栏目中都有着较高的收视率。《晚间新闻》也是绥化电视台近几年新开设的民生新闻栏目。它立足于民,取之于民,服务于民,因而很受广大观众欢迎,并成为连接政府与百姓的桥梁.百姓吐露心声表达意愿的公共平台,帮助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新的渠道。绥化《晚间新闻》正是从百姓的新闻动机出发来策划、采访、编排节目,所以被百姓称为电视台“给老百姓办的节目”。  相似文献   

7.
李赛玉 《活力》2012,(21):106-106
民生新闻作为近些年日益为观众喜爱和新闻界重视的一种节目类型,无论是中视二套的《第一时间》还是黑龙江卫视的《新闻夜航》,在新闻栏目中都有着较高的收视率.《晚间新闻》也是绥化电视台近几年新开设的民生新闻栏目.它立足于民,取之于民,服务于民,因而很受广大观众欢迎,并成为连接政府与百姓的桥梁,百姓吐露心声表达意愿的公共平台,帮助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新的渠道.绥化《晚间新闻》正是从百姓的新闻动机出发来策划、采访、编排节目,所以被百姓称为电视台"给老百姓办的节目".  相似文献   

8.
李岩 《活力》2012,(15):58-58
民生新闻是新闻宣传“三贴近”的具体实践。绥化广播电视台民生类的新闻栏目《晚问新闻》开创至今已有八年。该栏目打破了以往新闻栏目的模式.创造出了民生新闻比较鲜明的特色。在本土观众中享有较高声誉。结合在《晚间新闻》节目组工作至今的一点经验,谈一下我对最能体现民生类新闻特色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9.
乔虹  周毅凛 《活力》2013,(11):35-35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独特的新闻现象,它的概念的提出与《南京零距离》等栏目的实践密切相关。2003年8月,时任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总监的景志刚开始琢磨和使用民生新闻的概念,他用“民生新闻”来概括既已存在的新闻现象。这一概念的提出,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强烈反响,并对民生新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释。那么什么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就是在党的新闻政策指导下,更多、更贴近地关注民生民情的当代新闻,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民众的人生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民众的视角表现人文关怀的理念,从民众的生存空间开拓新闻资源的新概念新闻。  相似文献   

10.
齐学清 《活力》2011,(5):188-188
2000年5月22日,哈尔滨电视台生活频道民生新闻栏目《都市发现》开播,在哈尔滨引起广泛关注。随后的几年里。全国各地都纷纷上马类似的栏目.学术界也开始了对民生新闻的批判。在批判声中,一些民生新闻栏目的收视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那么,民生新闻究竟该何去何从,又该如何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1.
伊欣 《活力》2013,(5):57-57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类节目风行全国.不仅仅是前些年央视成立了24小时滚动播出的新闻频道。各大地方台也把收视率的焦点对准了民生新闻类节目。从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辽宁电视台的《看天下》、到湖南经视的《都市一时间》等等,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有自己特色的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民生新闻节目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电视界少有的繁荣景象,那么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作为节目的主持者、采访者、引导者、评论者。在节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白雪 《活力》2010,(8):344-344
近年来.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异军突起,《拉呱》是齐鲁电视台推出的第一档方言民生类新闻栏目,在立意上着重张扬区域文化传统,在内容上,注重贴近百姓生活.在形式上成功打造了一种崭新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曲艺式新闻。这是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的产物.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从报道内容到表现方式上的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3.
王丽敏 《活力》2012,(21):96-96
近年,各种民生新闻栏目在国内的电视屏幕上遍地"开花",它们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之前"联播体"新闻一统天下的局面,更是以贴近性的新闻内容、通俗亲民的语言风格、多样化的表现形式、鲜明的地域特色,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效果,甚至成为不少地方台的金字招牌.然而民生新闻栏目快速发展繁荣的过程中,问题也接踵而来,例如民生新闻栏目的同质化、低俗化等等,而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导致节目质量的下滑、观众的流失等,可以说眼下民生新闻已经迎来了观众的审美疲劳期.而想扭转民生新闻目前的颓势,继续成为电视新闻的领跑者,唯有转型升级一条路,而这条路说到底,就是回归新闻本真之路.本文将从三个问题入手,探寻民生新闻的回归之路.  相似文献   

14.
王贵臣 《活力》2013,(24):68-68
近年来,民生新闻越来越被广大电视观众所喜爱,也备受新闻界的重视和推崇。开播于2004年10月的绥化电视台首档民生类新闻栏目《晚间新闻》就是基于打造品牌栏目,突出地方特色的宗旨,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该栏目立足于贴近民情,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成为连接政府与百姓的桥梁,因而广受关注与好评。我作为一名记者,十年来,经过上千次的深入基层的采访,亲身体会到了民生新闻的魅力所在以及它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下面针对民生新闻的特点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徐力军 《活力》2010,(10):233-233
民生新闻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特点使其内容本土化,平民化,和观众具有天然的贴近性。但是民生新闻内容的通俗化并不意味着新闻语言的庸俗,新闻题材的故事性、趣味性强也不意味着民生新闻当中的用词就可具有随意性。在今天各个频道播出的民生新闻中,用词不准.词义模糊.甚至扭曲词语本意的现象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16.
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创办了一档全新的栏目--《南京零距离》,被认为是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开端之作,不但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还引发了电视界的民生新闻热潮,被业内专家称之为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本论文以定性研究为主,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在认真梳理民生新闻兴起与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详细论述了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平民化进程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前景,分四个章节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平民化这一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史英杰 《活力》2011,(6):255-255
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几乎是中国电视界近十年来改革的最大成果之一。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电视新闻表现形式。近年来,民生新闻节目不仅成为很多城市电视台的重点栏目之一。而且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徐力军 《活力》2011,(7):167-167
为突出民生新闻“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等特点。在内容上更加关注群众的生存条件、生存状态和生存空间,不少电视台依托新闻栏目,策划’、组织。召集观众参与的大型活动越来越广泛。栏目活动化、活动常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像黑龙江电视台全国民生新闻栏目《新闻夜航》策划发起的《万里行医路》、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组织的《南京服务日“广场活动”》、  相似文献   

19.
对民生新闻采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萍 《活力》2010,(2):117-118
民生新闻采访是地方电视台记者经常需要进行采访和报道工作,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谈谈对民生新闻采访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能很好地提高电视台民生新闻采访质量,从而有效办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  相似文献   

20.
宋春玲  孙玉虎 《活力》2011,(6):203-203
随着新闻传媒的不断发展,民生新闻作为一个关注民生的节目,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备受关注。尤其是在地方台,以其关注社会、关注百姓的特点获得了很大的收视率。可以说在民生新闻发展的过程中,新闻采访占据了很重要的部分,本文就地方台民生新闻采访技巧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