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玉辉 《活力》2013,(5):45-45
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委从2011年开始大力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作为地市级党报,贯彻落实好“走转改”活动的要求,既是必须担当的历史使命.也是亟须破解的重大课题。近两年来,双鸭山日报社紧跟时代节拍,积极探索“走转改”活动路径,在报社新闻编采队伍中深入开展了“走转改”活动,真正在“走转改”活动中走出了媒体发展新途。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信息无孔不入的当下,新闻工作者如何改变“焦躁浮”情绪及工作状态,不仅关乎其个人修养,还涉及其供职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正如任何一种病都没有特效药一样,克服“焦躁浮”也只能通过类似“走转改”这样的慢功夫一点点修炼,所以有关部门提出的“走转改”就成为新闻工作者的新常态。近年来,哈尔滨日报农村记者通过“走转改”,实现了作风和文风的初步改变,并将走基层写新闻变成了新常态。  相似文献   

3.
李艳荣 《活力》2012,(10):166-166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2月7日出席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活动座谈会时强调,“走转改”活动启示我们:做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深刻理解新闻工作者的根基所在、价值所在,更好地肩负起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使命……  相似文献   

4.
李秀民 《活力》2014,(6):76-76
“走转改”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简称。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着力提升正确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百姓生活的能力,2011年8月9日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似文献   

5.
闫智凯 《活力》2014,(2):117-117
2011年8月以来,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走转改”活动在媒体中掀起了关注基层和群众的热潮。行业媒体的“走转改”活动,能否打破新闻策划一般只是关注国家及行业内部大事的惯例,形成的新闻作品能否又接“地气”同时兼顾大局?能否通过对局部的观察与思考折射出行业内的现状,解决行业难题?能否通过深入基层来打破行业新闻报道固有的边界?《中国南水北调》报的“蹲点日记”无疑对此做出了有力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李霜 《活力》2013,(6):86-86
响应中宣部的号召。全国上下新闻媒体纷纷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开展的“走转改”活动中,我们走进企业生产车间、建设工地、田间地头、街道社区、百姓家里.与工作在最基层的采访对象交谈,了解和体验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通过走访基层.沉在基层,我对采访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高擘觐 《活力》2014,(10):104-104
2011年,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新闻单位组织编辑记者深入基层一线,采写了一大批反映实际、生动鲜活的好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同时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在“走转改”的过程中也收获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会计之友》2013,(26):2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出版单位及其从业人员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立场,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我社笑雪总编积极践行"走转改"活动精神,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根据中宣部的相关要求和部署,新闻界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主题鲜明、落实深入,新晚报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通过“走转改”,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关注民生;通过记者走下去认真调查求证,新闻采访作风更加踏实,写作文风更好地摒弃了煽情和苍白,更加平实质朴和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企业》2012,(9):1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视频动员会9月6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新闻宣传战线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大力发扬"走转改"精神,用基层鲜活实践成  相似文献   

11.
张丽 《活力》2012,(2):162-162
2011年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就要求记者深入到基层蹲点调研、采访写作.了解基层实际、反映群众意愿。采访方法要创新。写作构思也要创新。“体验式采访”无疑是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5·8”重要讲话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党办篇”,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公厅(室)工作重要论述的“集大成”,持之以恒践行“五个坚持”是检验办公厅(室)开展主题教育实效的“试金石”。当前,党办系统正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我们要把学习贯彻“5·8”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着力点和助推器,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五个坚持”,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3.
郝岩 《活力》2013,(17):55-55
2012年以来,在中宣部等部委的倡导下,"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全国宣传系统迅速开展起来,并持续至今.从本质上讲,这一活动的开展,意在向新闻传媒业者传递并强化一个"接地气"的意识,从而在日常报道中,更好的"接地气连民心",当好"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对报纸而言,即可从日常策划人手,来践行"走转改"精神,通过"接地气",实现"连民心".关键词:报纸;策划;接地气  相似文献   

14.
唐立君 《活力》2011,(20):111-111
近期,新闻媒体一直在进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改革,这主要也是宣传思想工作要在“三贴近”上取得新进展,这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其实质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5.
魏红影 《活力》2014,(9):41-41
自从2011年8月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联合部署“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活动以来,全国新闻战线以“群众路线”为报道理念,掀起了&quot;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quot;活动,要求广大新闻记者要真正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倾听普通群众的声音,关注老百姓的生活。如何能真正做好“走基层”报道,成为身边的众多电视新闻记者一直在思索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张晓凝 《活力》2014,(7):120-120
党的十八大之后,媒体转型和创新从技术层面转入思维层面。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翟惠生在第八届中国传媒年会上指出,媒体转型和创新,新闻的三大武器不能丢,即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要坚持“走转改”,践行人民观,将党、政府和群众共同关心的就业、收入、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问题作为新闻报道贯彻传播十八大精神的新闻落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直面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十八大还特别强调了“加强监督”,包括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等等。而作为一个有十几年历史的老牌新闻节目,《新闻夜航》也在十八大之后做出了相应调整,其要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策动公益事件、一个是关注行业内幕。  相似文献   

17.
毕杰 《企业文明》2023,(11):71-7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党支部书记作为国企基层党建的带头人,是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支部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的关键。新形势下国企基层党建工作抓得好不好,关键看党支部书记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因此,党支部书记应不断筑牢推进发展的政治优势、找准践行使命的角色定位、锤炼干事创业的素质本领,激活基层党建“神经末梢”。筑牢推进发展的政治优势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是国企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最贴近群众,是党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桥梁与纽带,是党的思想的最前沿阵地,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国有煤矿基层党支部是面向生产一线、抓好安全生产的最基层的组织,是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眼下,“下基层”几乎成了一句时髦话。依笔者理解,真正的下基层应该是全身心地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调查研究,体察民情,为基层办些实事,在勤政廉政、务实求真中树立起“人民公仆”形象。   然而,现在有的干部下基层却变了味,走了样。要么讨论起来慷慨激昂,但却“只见打雷,不见下雨”;要么就是虽说人下来了,但却“身在曹营心在汉”,“身”入而“心”未入,不接触群众和实际,只是听听汇报,看看材料,打打扑克,摸摸麻将。对此,笔者不禁要问,这样的下基层有何意义 ?更有甚者,人还未到,电话却先到,要基层搞好接待,吃的要…  相似文献   

20.
农村“三资”管理一直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各地农村在“三资”管理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创造了许多经验,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农村“三资”应该怎样管,才能让村民明白、干部清白?作为村级“内当家”的报账员究竞是何种现状?我们去基层走一走,看一看,去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