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亚洲 《活力》2013,(9):39-39
新闻的鲜度和速度一直被认为是广播新闻的最大优势.而新闻连线报道更是以声音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记者的口述把新闻信息通过电话直接传输到电台直播间播报出去,它将广播新闻的时效性推向了极致。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广播新闻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声音,同时,连线报道也比传统的录音报道灵活。在这里有一个经典案例要和大家分享,就是二战时伦敦受到轰炸,美国记者爱德华.默罗制作的现场连线报道《这里是伦敦》系列节目。  相似文献   

2.
张丽 《活力》2012,(5):55-55
现场报道是广播电台“独具”媒体特色的报道形式。它通过广播记者的现场口头报道、现场音响展示及现场人物访谈等形式,使听众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空间,展示了平面媒体无法比拟的传播魅力。如何充分利用广播上的自身优势。强化传播的时效性、真实性和现场感,满足受众在较高层面上的期望值、探求欲。并充分发挥了广播“先声夺人”的优势,使广播新闻报道极具感染力与吸引力,极大地提升了广播新闻的魅力。现场播报。是广播记者报告新闻的重要手段。选题确定后,记者到达现场采访,用最短时间了解到更多信息,经筛选后迅速根据现场主题语境选择口语表达方式,将大量现场信息传导给听众,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一则现场报道,短短一两分钟、两三分钟,却检验着广播记者的功底,要求记者不仅有倚马可待的本领,而且还具备较好的现场语境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3.
闫姝莹 《活力》2014,(6):124-124
电视现场报道是指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现场通过话筒或者镜头,采访现场有关人员,解说现场实况,直接交代、播报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是最能发挥电视的特长以及优势的报道形式之一。电视现场报道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新闻表现形式,记者可以直接在现场通过画面、语言等手段向观众呈现出来,正因为如此,电视新闻媒体有着比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史艳欣 《活力》2011,(11):192-192
连线报道也可以称为电话连线采访报道,是以声音为主要传播载体,电话为媒介,由广播记者在新闻现场以口述或是互动对话的形式,把新闻信息通过直播问直接播报出去。作为与广播消息稿、录音报道并用的一种手段.以记者口语化的描述,勾勒出新闻事件的画面.把现场氛围呈现出来,使听众如临其境,具有现场感.增强了广播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首先,“交通广播”连线报道,经验的总结。作为“交通广播”记者,在近几年的采访报道中。深刻体会到r,连线报道在制作程序上比录音报道更简便,表现形式比消息稿更加生动,所以成为当下广播新闻的重要表现样式。  相似文献   

5.
陈怀旗 《活力》2012,(10):193-193
从事电视新闻的业内人士都知道,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就是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形式。现场报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记者直接“出镜头”,当面向观众叙述所见所闻,这就打破了电视新闻过去那种现场画面加解说的传统报道格局,从而开创了电视新闻独特的播报方式。笔者认为,现场报道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6.
"我是记者×××,我是在现场为您报道……"无论是新闻现场参与的记者还是受众者,每每听到这样的报道都会有一种"提神"的感觉,不仅仅因为记者现场第一时间的播报,事发现场背景音的独特音响,还有记者生动的"说"新闻.广播新闻是给人听的,要人家听得好,广播要音响好,也要记者"说"得好.  相似文献   

7.
刘逸卿 《活力》2011,(8):186-186
广播要想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新闻的影响力度,就应该吸纳电视等媒体之长处,弥补自身之短处。把广播新闻里的听觉传达通过文字、音响、声音等元素用现场报道的形式传达给听众,使广播新闻显得更加立体,更加生动。  相似文献   

8.
杨平 《活力》2011,(8):175-175
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置身于新闻现场.出图像并用同期声向观众叙述、评论新闻事件的一种报道形式。在现代电视新闻传播中,现场报道已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的报道方式。现场报道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多的新闻被要求以现场报道的方式直播。在西方电视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凡是适合现场报道的新闻决不用其他形式的报道,理由是相比其他报道形式,现场报道最能体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感。因为在现场报道中,报道者进入画面,一边采访一边进行解说,原生态的现场声音、现场环境以及种种细节都在向观众传播信息,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新闻现场,产生强烈的真实感和参与感。我国的现场直播报道的起点应该算是从1997年香港回归的直播开始的,那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相对来说,规模很大,参与人数众多的现场直播.虽然现在回头来看.当初的电视直播还存在着不少的瑕疵,还有很多细节有待提升,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那次现场直播奠定了日后中国电视直播的一个基石。  相似文献   

9.
胡婧 《活力》2011,(11):223-223
现在民生新闻的演播室直播已经变为常态。大部分地方电视台都已经把直播作为了日常节目的播出形式.而其中又以3G和直播车为载体的现场直播最为引人关注.在这样的报道中记者摄像如何通过快速反应来完成现场掌控和新闻信息传达就成为直播中的重中之重。直播现场报道通常以突发事件为主体,如车祸现场、火灾现场、突降暴风雪致交通瘫痪等。这时的新闻事件直播报道就以新闻现场作为主体,演播室只起到串联作用。因此,记者在现场的掌控就非常重要,不仅要第一时间了解有用的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10.
焦文波 《活力》2012,(15):60-60
现场报道,是一种一对一的传播方式,是直接与新闻人物见面,直接与被采访对象交流,把新闻人物与新闻现场带到观众面前的一种报道形式,最能体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感,并且给观众以无懈可击的身临其境感。在电视现场报道中,记者是以采访者、目击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的,他与新闻事件同为新闻的主体,是节目与受众之间交流的纽带,在现场报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提高记者把握现场的能力,使现场报道更具现场感,是决定现场报道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周秋来 《活力》2011,(19):57-57
一、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内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的重要形式之一。电视台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样式,称为现场报道。它是由记者“采摄合一”向“采摄分离”发展,记者直接“出镜头”——在镜头前采访,  相似文献   

12.
崔维国 《活力》2012,(6):204-204
现场报道是广播电台独具媒体特色的报道形式。它通过广播记者的现场口头报道、现场音响展示及现场人物访谈等形式.使听众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空间.展示了平面媒体无法比拟的传播魅力。充分发挥广播短、平、快等特点,迅速传播给听众,大大缩短了与听众的距离.增加了广播新闻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相似文献   

13.
陈磊  蒋成丽 《活力》2014,(7):138-138
本文主要阐述了记者出现在新闻现场进行报道的原因,新闻现场报道记录事实的过程及采访过程的表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宋先智 《活力》2012,(8):170-170
要成为一名合格广播记者需要具备十八般武艺,其中,练就做好现场报道的本领必不可少。好的现场报道不仅能体现时效性、真实感、现场感,更能发挥广播特色。突出广播“以声夺人”的特点。俗话说:“学海无边,书山有路。”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律和方法可循的,以下,我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如何练就现场报道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5.
何晓艺 《活力》2012,(2):119-119
现场报道由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常常被运用于电视新闻报道之中。电视媒体记者在进行现场报道时,可以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报道形式,巧妙设置采访的问题以及科学的处理回答来提高电视现场报道的水平,提升新闻事件报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徐妍 《活力》2011,(24)
广播现场报道,是广播电台播报新闻的主要形式,它作为广播中的轻骑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新闻报道当中,广播现场报道除了具有交流信息、引导舆论的功能外,还因其逼真直观的现场感,小中见大的包容性,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恰到好处的现场报道可以使新闻节目的节奏富于变化,对听众的听觉感受形成强烈的冲击,使听众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空间,展示了平面媒体无法比拟的传播魅力.  相似文献   

17.
广播新闻现场直播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末期以来,获得较快发展。综观国内各广播电台组织的新闻现场直播,多取材于受到关注度较高、有较广泛社会意义的重要题材。对这样的题材进行大时段、大容量、多方位、多媒介的现场的、集中的报道,其新闻价值、社会影响力显然是其他许多广播手段所不可比拟的。现场直播报道是报道和播出同步进行的,可以说,新闻现场就是“直播室”。在这一“直播室”里,记者事先只能有一个大致的安排,不可能让现场发生的一切都按自己的采访意图发展。尤其是一些比较重大的事件,场面比较大,可能发生的情况很多,有时甚至会出现事先预定的报道方案因种种原因不能如期实施的情况,因此现场直播报道的记者应该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大致地讲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不被干扰。在现场直播报道中,记者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采访工作,处在现场“表演”的情景之中,肯定既会招来众人的目光,又会引来许多围观的群众。这时记者的应变能力就表现在能够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按照自己的采访意图发展,使自己的采访达到目的。二是处变不乱。有些新闻现场极易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有时甚至还很混乱,这就要求记者要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做到处乱不惊,排除干扰,头脑清醒,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采访任务。三是随机应变。由于新闻现场情况千变万化,不确定成分较多,现场记者必须要有反应灵敏的现场应变能力,能对现场出现的各种情况应付自如,对于没有预料到的情况,能迅速果断地做出判断,不得已要舍弃原有计划的只能舍弃,该弥补的计划,果断补救,有时甚至要作出必要的“救场”措施,保证直播报道任务的完成。在现场直播报道中,记者不能忽视现场音响的强大作用,记者的运用音响能力也是现场直播报道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程世伟  付瑶 《活力》2012,(5):50-50
电视新闻现场访谈是记者在现场报道新闻事实发生发展过程时.用镜头访问当事人、见证人和有关人士。并把现场情景以录播或直播的形式传播出去的一种报道方法。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现场访谈作为电视新闻报道的一种形态,被广大新闻从业者采用,也赢得广大观众的认可与好评。一、现场访谈的优势1.充分发挥电视的传真和纪实优势。把新闻事件现场情景生动、逼真地展示给观众.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加真实可信。首先,现场访谈是现在进行时的报道,内容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其次,现场访谈具有强烈现场感,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历历在目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如临其境界,如见其人:再次,现场访谈运用了多种电视语言.包括画面、声音、文字、图像、特技等得到了和谐运用。  相似文献   

19.
张红  范宗辉 《活力》2011,(12):242-242
电视新闻直播具有的同时共赏、互动及时、媒体重组、信息多元化、内容个性化等现代品格在近期的直播中日渐显示其完善的形态特征。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这场战争是一场电视战争.全球的视线都在这场现实与媒体交织的战争中,感受媒体时代的生活。一、现场报道在直播中的意义在直播过程中。现场报道有着特殊的意义。首先,表明记者置身于新闻事件的现场。记者亲自在现场走访了解事实的真相,亲自在现场观察、感受和体验,然后把在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直接报道出来。  相似文献   

20.
金伟群 《活力》2012,(23):84-84
一提到"无冕之王"、"党的喉舌",大家立即就会想到记者,是的,记者是我们国家新闻事业蓬勃发展的产物,前期采访是新闻记者为进行新闻报道所做的了解客观情况的活动,不同媒体的记者在获取关于新闻事件信息时都要进行采访,相对于广播、报纸,电视新闻采访有着画面、声音、场景的配合特点,现场感强.这就要求,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的记者要具备一些特别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