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东方文化取向重伦理、重整体、重实用;西方文化取向重个体、重科学、重思辨。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文化体系决定了东西方人格特质构造和发展取向的整体差异,也决定了广告制作、广告传播等方面的文化冲突。广告作为经济信息与文化信息的传播载体,要借助文化适应、融合、倡导等策略,使东西方文化与现代广告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提高现代广告的文化品味,从而提高广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广告和西方广告在浩瀚的广告海洋中大放异彩,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有着它们的共性,凭借东西文化的根基,中西广告也一定有着作为文化反应的差异。本文分为两部分:中西广告的共同点和中西广告的差异。本文在文化背景的分析中,选取了大量的广告案例,诠释了中西广告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构成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化妆品广告语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主要以中美两国的化妆品广告语为例,从思维方式、社会行为准则,价值观等方面论述化妆品广告语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4.
谷佳 《魅力中国》2012,(35):19-19
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广告作为社会新生代的文化形态更是深深打上了全球化的烙印。随着国际间经济交流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走出国门,向国际品牌迈进。在这个过程中,品牌自身所根植土壤的地域特征与国际化的大环境必然产生激烈的碰撞,在中西方广告创意的差异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近几年来,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和业内人士开始关注这种由于文化基因不同而引起的差异,继而探讨如何正视差异带来的沟通和传达上的理解障碍,引导中西方的广告创意走“国际品牌、本土认识”的道路。实现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互补。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广告是商品经济时代的必然文化产物。在全球化浪潮中,传播文化呈现跨文化传播的特质,而广告也必然受到此特质的冲击和影响。广告本身包含着许多文化,文化深深地影响着广告。在跨文化广告传播过程中,可运用广告文化的规则和技巧,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去影响受众,塑造其更深层次的广告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电影片名既是影片宣传的广告标语,又是影片主要内容的缩影和影片类别的暗示语。本文将对西方电影片名中使用的人名,从英汉语语言特点、片名功能和西方文化思维哲学三方面入手,提出西方电影片名中人名翻译的处理方法,希望本研究能为今后西方电影片名中人名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李瑾 《魅力中国》2013,(23):109-109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文化冲突的事例。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有效的措施,避免文化冲突。本文从现代广告语言出发。探讨了中西方文化中最关键的几个方面的差异,并避一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戴婷婷 《魅力中国》2013,(23):390-390
广告既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也是一门文化的艺术。为了迭到广告宣传的预期目的,广告语通常以文化为切入点来打动其目标消费者。然而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为广告语的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与挑战。本文旨在从跨文化的角度入手,结合中西方文化差异,探讨广告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孙波  王井怀 《魅力中国》2011,(10):306-306
本文从中国传统广告文化、广告诉求方式以及接近于催眠的现代广告诉求文化来讨论传统广告文化向现代广告文化演变的过程和形式,进而缠清和明晰广告与文化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从而更好为广告诉求形式的创新,提供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田珂 《魅力中国》2014,(9):96-96
文化属性是广告艺术设计的重要特征之一,现代的广告艺术设计极富文化内涵,能够充分体现某种特定的文化元素,袁迭设计者的创作理念和文化背景,而且通过广告设计能够将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文化知识、道德观念、消费观念、风俗习惯和价值观、人生观取向等展示出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设计的内容也更加注重文化内涵及文化意义。本文就是从当代广告艺术设计的现状出发,对广告艺术设计中的文化属性进行综合阐述,继而对广告艺术设计的文化发展进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1.
刘美 《环球财经》2010,(4):118-119
在西方文化中,钻石被赋予诸多浪漫的特性:它稀有而无价,代表着尊贵与永恒的爱情。在这些闪亮概念的背后,却有一个低调的名字:戴比尔斯。正是戴比尔斯集团依靠资源垄断和广告营销。将钻石捧上奢侈品的最高宝座,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神话。  相似文献   

12.
黄嘉婧 《魅力中国》2013,(34):314-314
广告作为现代营销手段的一种,再也不是简单地介绍商品信息,吸引受众购买,更是在传递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这一点在跨文化广告传播中显得尤为突出。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根据固有的经验、思维方式、文化水平对广告信息的解读千差万别。本文通过对跨文化广告的概念出发,总结出跨文化传播的特点以及广告创作的思路,为我国广告业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宋鑫 《魅力中国》2010,(26):14-14
商业社会,广告的本体功能是传播商品或服务的信息,其目的是商业性的,然而广告的表现形式却具有文化性。它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在商业广告中注入文化内容,不仅能够实现广告与消费者内心的相互沟通,而且还能进一步引导人们的消费、推动社会时尚的发展,并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中国内忧外患,国势危殆,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大肆的资本输出。他们并没有以侵略者的姿态出现在广告中,而是在营销、策划、创意方面都采用有中国元素。他们重视中国的民俗风情、生活习惯、消费方式等文化差异,不惜重金请中国画家创作了符合中国公众心理的广告,应用本土化策略开拓了中国市场,与中国民族企业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本文通过分析英美烟公司的成功策略,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近代外国资本对中国进行的经济掠夺,同时也可以让今天我国企业借鉴西方的广告战略成功经验,推动我国企业及产品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世界的各个角落,广告铺天盖地,其中,双语广告越来越多地被使用,而英语是被用在双语广告中最普遍的语言,一方面是因为英语代表着强势文化,广告受众往往把英语和国际化、可靠和优秀的品质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英语也体现了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6.
《环球财经》2014,(1):168-169
中国的经济建设业已取得辉煌成就,中国的文化建设也应该迎来一个正本清源、融会贯通的新局面。众所周知,在应对西方殖民侵略、追赶西方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历史实践中,中国人以壮士断腕之勇,放弃了自己的传统文化,转而以西方文化作为立国之本。这种选择一度有利于中国在西方控制的国际社会谋求生存空间,有利于中国在西方主导的发展模式中谋求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王能高 《魅力中国》2014,(18):272-272
广告传播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内容。中国是一个有着优良的传统文化的古国,广告中巧妙地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引起受众的认同。央视马年春晚的公益广告《筷子篇》的成功传播就是一个典型的倒子。本文以《筷子篇》为例,从中分析出其蕴含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希望能对广告人在今后的广告创作中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王吕 《魅力中国》2010,(11):50-51
本文具体讨论了中国与西方在婚礼文化上的不同。主要是通过对中国传统婚姻观念,西方婚礼文化及其起源,以及中西方婚礼文化对比等方面产生的不同进行分析,探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民俗差异.探讨跨文化交际中民俗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闫虹 《新西部(上)》2012,(10):133-134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正义观和西方历史上的正义观,探讨了中西方正义观的差异。指出中西方正义观于起初有着一定的共性,但他们在发展中却由于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特征。西方的正义与法走到了一起,而中国的正义则一直与道德为伴。西方很早就将正义观运用于政治、经济、文化、法学等领域,使正义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和运用性。  相似文献   

20.
张了 《魅力中国》2011,(17):366-366
中西方有着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传统文化,这种差异造成中西方价值观、行为模式等上的迥异,贯穿于人类历史上左右活动的管理行为,因此也有所不’同。本文拟通过研究中西方社会环境和传统文化在影响管理思想方面的作用,对它们做一个简单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