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随着铁路高速发展,投入使用大量新技术、新设备,其岗位需求和能力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客观上要求铁路员工特别是运输一线基层生产技术人员应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而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已满足不了铁道交通行业的人才需求,有必要开发出一整套针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基于岗位需求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因此,加强专业技术人员人力资源开发,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不仅是企业的当务之急,更是企业一项必须长抓不懈的系统工程。上海石化要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企业,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建设一支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剖析目前电力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方式上存在的一些弊病,分析专业技术人员的内在需求动力,希望通过“拉力“和“推力“两方面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的全面报酬激励机制,从内在薪酬方面增强专业技术人员对工作本身的兴趣,推动员工提高个人的效用;通过外在薪酬让专业技术人员的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拉动员工效用的提高,达到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焦作铁路电缆工厂始建于1969年,是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下属专业从事电线电缆设计、制造和开发的大型国有企业,下属有通信信号电缆、电力电缆、同轴、导体、动力五个分厂。现有在职员工91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55人,中高级技术人员136人。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5.09亿元,实现利税4560万元。近年来,厂科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立足三个服务,开创了企业科协工作的新局面,促进了科协工作新发展,为工厂的科技进步和科技队伍的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关于应对国有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流失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民 《活力》2012,(5):49-49
随着地方铁路、合资铁路运营里程不断增加.国有铁路对员工的吸引力已不同以往。尤其是地方铁路、合资铁路对国有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的“拿来主义”的做法.促使国有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逐年流失。笔者所在的车辆段是具有百年光荣传统货车车辆段,近几年来,铁路特有工种中的工人技师、高级技师及专业技术人员流失非常严重。高技能人才的流失已危机到了国有铁路机、车、供、电、辆各个行业,如何应对高技能人才的流失。是国有铁路企业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一、国有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流失的原因(一)缺乏对高技能人才的远景规划高技能人才属于高端人才,自然不会仅仅追求简单的经济利益,他们对于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发展也是相当的重视。然而,国有铁路企业忽视了这点,以为单纯每月给予的几百元津贴、补贴就能够留住高技能人才。殊不知,如果没有完善的技术级别评定体系.缺乏有组织、有步骤的专业技术培训,忽略对高技能人才个人长远发展和高层次心理需求,那么,要想留住他们的心,也是希望渺茫。  相似文献   

6.
连义平  王公强 《价值工程》2010,29(29):189-190
我国铁路已进入建设发展的高峰,其对高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达到一个相对高值。本文通过对陕西铁路的发展趋势、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趋势及特点进行分析,对比陕西省开设铁路专业的高职院校的现实状况,认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没有跟上铁路发展的步伐。提出的对策有:积极调整高职教育专业方向;适度扩大高职教育中铁路专业教育规模;加强课程改革,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坚持产学结合的办学方针,努力培养与企业"零距离"接轨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收入群体调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数据》2009,(1):54-56
通过专门设计的调查,以及对其它相关数据分析,笔者发现,中国现阶段的高收入群体人数超过千万,在职业构成上以私营企业主和高层管理者为主,还包括部分中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这些高收入群体从年龄上看,多集中在31至50岁;从受教育程度上看,超过半数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从社会来源上看,私营企业主大部分来自干部、国有或集体企业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企业供销员和个体工商户。  相似文献   

8.
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铁路收入管理中的应用,搭建了集中的运能管理平台,实现了铁路企业各营销窗口运能信息的对称,铁路企业与客户实现了运能供给与需求信息的对称。通过网络,客户直接购买铁路产品,节省了为购买铁路产品发生的支出,铁路企业也大幅削减了铁路产品营销支出。通过计  相似文献   

9.
专业技术人员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促进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是企业内在发展要求。本文通过我国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以此阐述如何构建技术强硬的专业技术队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跨入新世纪之际,人事部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决定,从 2001年 1月 1日起,对质量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考试制度。近日,人事部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和《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暂行规定》及《实施办法》附后)。   建立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是加强质量专业队伍建设、提高质量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重要措施,是提高我国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竞争力的重大举措。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中质量管理内容比较薄弱,目前企业在岗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韩靖 《人力资源》2007,(7S):66-67
随着技术经济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快,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日益强烈,对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同程度不断提高。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员工的聘任上岗、薪酬收入又均与专业技术职务直接挂钩,所以,职称评审愈来愈成为企业和员工共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突出宣传培训 一是免费开展大培训。针对铁观音茶产品新技术、新标准的特点、难点和技术标准要求,今年先后组织全县茶企业2100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免费开展规模化、系统化集中培训,引导企业明确自身的法律责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打牢从业人员的业务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铁路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中国高铁已成为一张世界瞩目的“国家名片”。在铁路的发展过程中,铁路施工质量过程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对铁路试验检测技术人员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此,本文总结了铁路试验检测技术人员教育培训的特点和教育培训原则,剖析了铁路跨越式发展中存在的试验检测技术人员教育培训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及建议,以期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专业技术干部是铁路企业人才中的主力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建设是铁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下立足的重要保障。针对铁路企业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加强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涛 《企业科协》2006,(11):25-27
陕西宝深建材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是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国家建材机械行业“龙头企业”,全国“诚信守法”先进企业,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和“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目前公司拥有职工6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6人,高、中级技术人员73人。集团公司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首届优秀发明企业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林纪功先生的带领下,主要从事砖瓦机械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制造和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在21世纪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和人才是企业创造最大价值的核心。而技术人员又是企业创造核心价值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新技术人员的培训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打造一流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人员队伍,是企业应该长期坚持的一项规划。如何加强新进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建立一支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是每一位企业培训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7.
根据铁路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实情况,提出加强铁路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企业的运输工作是企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专用铁路的工业企业,运输量都比较大,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的运进和生产出产品的发送90%发生在企业专用铁路上,因而搞好专用铁路的维修保养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在企业铁路运输硬件设施中,最基础的就是铁路线路,要想保证企业专业铁路安全畅通,确保企业原材料的供应和产品的发运,就要加强专用铁路设施的维护保养及管理,做到正确使用、精心维护,使铁路线路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以保证其能承载列车安全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时期。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网络体系的健全,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及人才的流动加速,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必然会发生变化。高技术企业的兴起,使人员流动速度高于传统产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流动速度高于初级人员。随着上述变化,企业原有的组织模式、激励模式必将逐步被淘汰。面对这种变化,企业应以怎样的管理理念,激励机制才能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专业技术人才是企业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源泉,如何科学地做好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已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企业应做好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储备管理,提升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建立激励制度和人才档案,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