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税务筹划是指纳税人实现企业经济或股东权益最大化,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对各种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它不同于逃税漏税,也不同于避税。避税是错用或滥用税法的行为,是纳税人通过个人或企业事务的人为安排,利用税法的漏洞特例和缺陷来规避或减轻其纳税义务的行为。因而,避税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所否定。我国的税法也制定了有关反避税条款。因此,避税也已  相似文献   

2.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根据国家税收法律的规定和政策导向,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取得节税利益或税后收益最大化的一种企业财务筹划活动。税收筹划既合理、合法又合情,是国家政策予以引导和鼓励的行为。合法性是税收筹划的最大特点,它是一种合法、合情、合理的纳税行为,而不是利用税法漏洞和措辞上的缺陷来避税,更不是违法的偷税逃税。筹划性是税收筹划的显著特点,即指纳税人对经营、投资活动等的事先规划、设计和安排。  相似文献   

3.
钱锐  曲鸣 《活力》2008,(12):38-38
一、企业避税的产生及对问题的提出 1.避税的概念。避税是指纳税人针对税法不完善及各种难以在短期内消除的税收缺陷。回避纳税义务的活动。这种回避是在充分了解税法缺陷的前提下,并尽可能在形式上符合税法的规定,从而有别于不了解税法.或者虽然了解税法,但仍要违法逃税。也有别于税负转嫁。  相似文献   

4.
国际避税是纳税人利用各种避税手段规避或减轻其纳税负担的行为。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避税和逃税现象愈演愈烈。国际避税方式与手段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本文试图分析各国在反避税措施方面的研究,为我国反避税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个人所得税是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体现了公平税负,实施了合理负担的原则。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每个公民都要依法纳税,不能逃税(税法定义为偷税),但可以避税或节税。所谓避税,是指纳税人通过个人或企业事务的人为安排,利用税法的漏洞、特例、缺欠、规避或减轻其纳税义务的行为。纳税人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通过经营结构和交易活动的安排对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以减轻纳税负担,取得正当的税收利益。  相似文献   

6.
税务筹划是指纳税人实现企业经济或股东权益最大化,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对各种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它不同于逃税漏税,也不同于避税.避税是错用或滥用税法的行为,是纳税人通过个人或企业事务的人为安排,利用税法的漏洞特例和缺陷来规避或减轻其纳税义务的行为.因而,避税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所否定.我国的税法也制定了有关反避税条款.因此,避税也已成为一种政府制止的活动.而税务筹划是由于存在着现行税收法规的可选择性,给企业合法地进行利润操作留有充分的余地.企业利用税法提供的多种纳税方案,事前进行周密的筹划、安排,选择最优的方案达到节税的目的是完全可行的.本着这一指导思想谈谈企业税务筹划的作用、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逃税的动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逃税是指纳税人通过非法途径减少其应纳税额的经济活动。逃税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采取减少纳税义务的行为是违反法律要求的;二是逃税的结果是以侵害国家的经济利益为代价而实现个体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避税违法吗?这是文章伊始提出的问题。文章从法律规避的角度分析避税行为,认为凡是有法规的领域,就有法规规避行为的存在。避税就是一种法规规避行为,旨在利用合法的形式避开法律所规定的不利后果。避税遵循的是"凡法律未禁止的,都是允许的"现代法治原则。真正意义上的避税虽不违法,但现实中,黑白并非总是分明,加之执法者的自由裁量权,纳税人避税面临风险:一是可能被界定为逃税,那就从不违法变成违法;二是可能被认定为不合理避税,那就面临特别纳税调整。作为经济人的企业,为最大化自己的税收利益而进行避税,这是正常的经济行为;但同时作为社会人,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并将其视为一种精神、一种风度、一种文明,这是每个现代人必备的品格。  相似文献   

9.
所谓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收法规中的漏洞,在经营活动中,采用合法手段,规避和减少有关国家纳税义务的行为,一般认为,税法的漏洞和缺陷,税制的差异和不公,是导致避税的重要原因,从税法本身来看,避税是纳税人对税法内容的一种合理运用,是以遵守税法为前提的,但就其经济影响而言,合法的避税与非法的偷税之间没有区别,因为两同样减少财政收入,同样歪曲了经济活动水平,因此,为了有利于财政收入,有利于经济公正,有利于高质量税法的出台,有必要对避税的表现方式及其防范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0.
税收筹划,西方又称节税,指企业在法律规定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投资、经营、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安排,尽可能取得减轻税务带来的税收利益的管理活动。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以收益最大化为目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理财等事项进行事先安排的活动。与税收筹划相关的概念主要是避税和逃税。逃税,顾名思义,  相似文献   

11.
一、纳税筹划 所谓纳税筹划(Tax Planning),是指通过对涉税业务进行策划,制作一整套完整的纳税操作方案,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纳税筹划的内容包括避税、节税、规避“税收陷阱”、转嫁筹划和实现零风险五个方面。避税筹划是相对于逃税而言的一个概念,是指纳税人采用不违法的手段,利用税法中的漏洞、空白获取税收利益的筹划。  相似文献   

12.
也谈反避税     
避税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所谓避税是指纳税义务人以不违反税收制度为前提减轻税收负担的行为。目前部分纳税人逐渐认识并利用避税这一手段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相似文献   

13.
节税与避税逃税的比较小林节税(taxeconomy),即节约税收或节约纳税,也称税收筹划。它是纳税人在税务专家的帮助下,从维护自身权利出发,最大限度使用合法的政策技巧、计算技巧和会计处理技巧,以达到减轻税收支出为目的的活动。避税(taxavoidan...  相似文献   

14.
姜荣萍 《新企业》2003,(12):12-13
避税是指企业纳税人在不违法的前提下,依据税收法规的缺陷及固有漏洞,通过资金转移、费用转移、成本转移、利润转移等方法躲避纳税义务,以期达到税负最优化及纳税义务最小化的经济行为。避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即社会经济活动和政府行政行为必须依据一定的法律规范进行时存在的一种普遍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5.
刘霞 《民营科技》2010,(6):52-52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国内经营与国际惯例的接轨,通过税收筹划合理避税现象将越来越普遍。税收筹划是在顺应税法意图、完全不违背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当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纳税方案时进行的优化选择,实现缴纳最少的税款,已达到税后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在一定的条件下也称为节税;而避税则是指纳税人在税收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利用合法的手段,通过经营和财务活动的安排尽量减少纳税税额。现就针对如何利用关联企业转让定价方法实现合理避税的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野蛮者抗税,愚昧者逃税,糊涂者漏税,精明者避税",这句话反映出:对于强制性税务的逃避源自于个体的内在冲动,是一种在规范性税务体制中无法完全排除的行为。本文通过探讨逃税和避税行为的内在和外在机理,对解决该现象提出最有效率与成本最低廉的方法——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解决方法。并就其相关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税收直接导致纳税人财产的减少,纳税人竭力通过税务筹划、避税和逃税,少缴纳或不缴纳税款,但是避税和逃税严重损害了国家的税收权益,造成了纳税人之间的不公平,因而国家致力于反避税。英美国家的反避税体系存在着对税收立法进行扩充解释的风险,给纳税人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公平合理的反避税体系,应当在反制“滥用性税收安排”的同时,保护税务筹划的核心地带;应当确立“疑则利于纳税人”原则;应当使用排除法来划定“滥用性税收安排”与税务筹划之间的分界线;应当确立咨询专家组,以便纳税人和税务机关调整对“滥用性税收安排”与税务筹划之间分界线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税收直接导致纳税人财产的减少,纳税人竭力通过税务筹划、避税和逃税,少缴纳或不缴纳税款,但是避税和逃税严重损害了国家的税收权益,造成了纳税人之间的不公平,因而国家致力于反避税。英美国家的反避税体系存在着对税收立法进行扩充解释的风险,给纳税人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公平合理的反避税体系,应当在反制"滥用性税收安排"的同时,保护税务筹划的核心地带;应当确立"疑则利于纳税人"原则;应当使用排除法来划定"滥用性税收安排"与税务筹划之间的分界线;应当确立咨询专家组,以便纳税人和税务机关调整对"滥用性税收安排"与税务筹划之间分界线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随着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税收申报、代理、稽查三位一体征管格局的建立,纳税人自觉申报纳税、自我约束的机制正在建立,公民的纳税意识也日趋增强,偷税、漏税、逃税等违纪行为大大减少。但是,随着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精明纳税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精心研究避税,并进行避税实践,以合法的方式,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给其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和潜在的其他利益,  相似文献   

20.
赵敏  郭小平 《活力》2004,(4):106-106
所谓兼营行为是指纳税人同时从事应纳两种以上税种的经营行为,或者从事同一税种,但税率不同的经营行为。对增值税纳税人而言,兼营则是指该纳税人既从事应纳增值税的货物的生产、销售或者提供应纳增值税劳务(修理修配劳务),又提供非应税劳务(应纳营业税的劳务)的行为;或者该纳税人从事两种不同税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