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雅 《董事会》2009,(4):57-59
以五星电器现在的规模,其与国美、苏宁在价格方面的劣势将会被放大。除非五星能够利用“家电下乡”的机会大规模开店。在店面规模上尽可能缩小与国美、苏宁的差距,而这显然是“汪建国”式的思维,不可能为百思买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1月21日,国美电器在上海宣布,成为上海世博会全球最大的家电授权经营商:一是国美电器及旗下的永乐电器、大中电器可以销售特许家电产品;二是国美有权组织生产商按需生产特许产品。  相似文献   

3.
如国美、苏宁这样的传统家电连锁大鳄,在B2C大潮的推动下,已经到了不得不挑战自己的时候。他们会有怎样的举手投足?苏宁易购总经理凌国胜想让记者帮他问问库巴网CEO王治全,"为什么他们网站的商品价格那么低,销售额却上不去?"作为苏宁电器旗下的B2C电子商务公司,苏宁易购于2010年1月正式上线,去年全年销售额达20亿元,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拼速度、拼店面、拼规模俨然成了国美、苏宁、永乐等家电连锁巨头们乐此不疲的“飚车”运动,尤其是随着美国百思美中国首店的落户上海以及法国欧尚超市的拟进军家电卖场,吹响了外资商业染指家电连锁的号角,中国家电卖场三国大战似乎愈演愈烈,提前进入决战阶段。  相似文献   

5.
《董事会》2005,(3):18-18
15年前,苏宁还是南京宁海路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如今.已发展为中国的家电连锁大鳄。  相似文献   

6.
家电连锁的出现,使家电销售价格普遍下降10%到20%左右。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专业家电连锁已经成为家电销售的主业态。国美、大中、苏宁,这些快速扩张的大型家电连锁企业正在成为中国流通业的中坚力量。过去5年中,家电连锁销售业是中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前7名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年平均增长率达172%。据中国商业联合会在今年4月公布的“2004年中国零售百强”最新数据显示,国美电器挤下大连大商集团,以239亿元销售额名列第二。苏宁电器排名第4位、上海永乐排名第7位、五星电器排名第16位。  相似文献   

7.
苏宁下乡     
12月23日上午,苏宁电器四川绵阳分公司的王兵接到了绵阳魏城镇综合家电销售门店“范氏家电”范老板的电话,向他订购几台CRT彩电。  相似文献   

8.
微博     
《IT经理世界》2011,(13):19-19
【苏宁插足网上卖书】以家电起家的苏宁也开始卖书了!苏宁易购总经理凌国胜表示:“图书只是苏宁的一次试水,未来还会向其他业务扩展。”苏宁易购计划至2020年,产品线涵盖家电、家居、百货、图书、音像、运动及户外、在线法律、教育咨询与服务等,“在网上再造一个苏宁”。  相似文献   

9.
程东升  陈颖 《董事会》2009,(10):56-58
今年8月,国美电器(00493.HK)开始在旗下门店试行取消进场费,这一打破家电传统销售模式的举动引起了业内的震动。取消进场费可视为国美重塑商业伦理之举,这或许会促进整个家电业的商业伦理再造。  相似文献   

10.
3月8日下午2点,在国美的召集下,记者们赶至北京九华山庄,大家都在等待一个明确的结局。因为在前一天有媒体放出风声说,“陈晓即将离职”。但令记者失望的是。这次会议只是个厨卫家电战略研讨会。国美电器副总裁李俊涛笑容满面,“我来国美25年了,你们怎么不问问我国美的发展?”作为从一开始便跟随黄光裕的老臣,他的轻松姿态似乎在表明,  相似文献   

11.
《董事会》2008,(4):18-18
全国政协委员、苏宁电器(002024)董事长张近东3月13日表示,此次两会他一共准备了6个提案,其中教育和行业的规范发展是其最关心的内容:“前年,我跟国美光裕讲,苏宁做不过你,我一定送你”;“苏宁的心态很好,我们要的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中国的家电连锁零售行业进入了最疯狂的"大跃进"时代,完成上市过程之后的国美,苏宁,都将募集的巨额资金毫不犹豫地砸向了"圈地"运动。今年上半年,苏宁电器共在武汉、南宁以及广州、汕头等20个重要城市突击开设了65家连锁店,并计划在下半年持续密集渗透这些刚刚登陆的一、二线城市,将新店的数字再增加120家。而国美的"跑马圈地"也进行得丝毫不含糊, 2005年,国英的扩张目标是年内新增130家连锁店。如此的扩张速度,把所有其他家电零售企业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在家电零售业这个产业链条上,"美苏"已经成为真正的"超级大国"。有道是一山难容二虎,圈地扩张的背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战争自然在今年也进入了"决战"阶段。2005年,国美在苏宁的老巢南京的核心商圈--新街口--开了一大一小两家与苏宁旗舰店不足百米的"双子星" 卖场,对苏宁的"核心阵地"进行两面夹击,并扬言要动摇苏宁的根本。为了确保"家门口的尊严",也更为了在资本市场面前应对国美的叫板,苏宁全力应战,一场空前激烈的肉搏战由此在南京展开。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大决战"之中,双方精彩激烈的策划、准备和实施的过程,堪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战争大片。可以说,这场战役把"美苏争霸" 的斗争形式推向了"军团级别"的大对决,今后,他们之间的战斗都将是对其全国范围的经营管理、资源调配甚至是长远的"战争策略"的直接比拼。但是,这场气势恢宏的大战背后,却隐藏着一个重大的转折点。"美苏"大打价格战,殃及了五星、永乐等相对弱势的连锁业者以及无数其他类型的家电零售企业,令他们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更多的家电零售业者会因无法承受"美苏争霸"带来的冲击而倒闭, 同时,超级大国博弈中第三方势力也开始显现重要性,短期来看的合纵连横,长期来看的家电零售业的整合和集中都将进一步深化,而"美苏"并不一定是这个趋势的受益者。同时,"美苏"的南京战役把中国家电零售巨头"压榨供应商"的能力演绎到了极致。在家电制造厂商眼中,连锁业者们没有节制的扩张运动显然是一场浩劫的开始,在"美苏"不断开店又不断转移开店成本、惨烈对决却又拿供应商填坑的"借台唱戏"游戏中,很多家电厂商都嗅到了死亡的气息。于是,"美苏争霸"一方面令家电制造业饱受震荡,一方面也加速了全行业洗牌,拥有非常强势的品牌和市场地位.能够与国美.苏宁这些零售寡头平起平坐的制造业寡头很可能会产生。实际上,国美和苏宁都在遇到单位面积销售额和销售利润持续下滑的问题,这一方面说明了其扩张带来的单店运营能力薄弱,也说明了他们单一使用价格战武器带来的自我损害相当严重。这也使国美和苏宁必须把促销费、进场费等"其他业务利润"变成最重要利润来源(在两者净利润中所占比倒均超过100%),使他们能够把伤害部分地转移到供应商身上。但是这种做法带来的显然是一种不稳定的价值链条。一个企业很难"统治" 整个产业链条,更何况这种"统治"如果在保证自身利润率的同时,却降低了全行业的平均利润宰,那么这种统治恐怕就更难长久。对于国美和苏宁这两家中国家电零售产业的霸主来说,"南京战役"已经让他们把价格战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在价格战这种破坏环境的"核武器"之外,寻找更"环保"的武器,同时调和产业内部矛盾去构造更和谐也更稳定的产业链条,已经成了他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中国的家电连锁零售行业进入了最疯狂的"大跃进"时代,完成上市过程之后的国美,苏宁,都将募集的巨额资金毫不犹豫地砸向了"圈地"运动。今年上半年,苏宁电器共在武汉、南宁以及广州、汕头等20个重要城市突击开设了65家连锁店,并计划在下半年持续密集渗透这些刚刚登陆的一、二线城市,将新店的数字再增加120家。而国美的"跑马圈地"也进行得丝毫不含糊, 2005年,国英的扩张目标是年内新增130家连锁店。如此的扩张速度,把所有其他家电零售企业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在家电零售业这个产业链条上,"美苏"已经成为真正的"超级大国"。有道是一山难容二虎,圈地扩张的背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战争自然在今年也进入了"决战"阶段。2005年,国美在苏宁的老巢南京的核心商圈--新街口--开了一大一小两家与苏宁旗舰店不足百米的"双子星" 卖场,对苏宁的"核心阵地"进行两面夹击,并扬言要动摇苏宁的根本。为了确保"家门口的尊严",也更为了在资本市场面前应对国美的叫板,苏宁全力应战,一场空前激烈的肉搏战由此在南京展开。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大决战"之中,双方精彩激烈的策划、准备和实施的过程,堪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战争大片。可以说,这场战役把"美苏争霸" 的斗争形式推向了"军团级别"的大对决,今后,他们之间的战斗都将是对其全国范围的经营管理、资源调配甚至是长远的"战争策略"的直接比拼。但是,这场气势恢宏的大战背后,却隐藏着一个重大的转折点。"美苏"大打价格战,殃及了五星、永乐等相对弱势的连锁业者以及无数其他类型的家电零售企业,令他们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更多的家电零售业者会因无法承受"美苏争霸"带来的冲击而倒闭, 同时,超级大国博弈中第三方势力也开始显现重要性,短期来看的合纵连横,长期来看的家电零售业的整合和集中都将进一步深化,而"美苏"并不一定是这个趋势的受益者。同时,"美苏"的南京战役把中国家电零售巨头"压榨供应商"的能力演绎到了极致。在家电制造厂商眼中,连锁业者们没有节制的扩张运动显然是一场浩劫的开始,在"美苏"不断开店又不断转移开店成本、惨烈对决却又拿供应商填坑的"借台唱戏"游戏中,很多家电厂商都嗅到了死亡的气息。于是,"美苏争霸"一方面令家电制造业饱受震荡,一方面也加速了全行业洗牌,拥有非常强势的品牌和市场地位.能够与国美.苏宁这些零售寡头平起平坐的制造业寡头很可能会产生。实际上,国美和苏宁都在遇到单位面积销售额和销售利润持续下滑的问题,这一方面说明了其扩张带来的单店运营能力薄弱,也说明了他们单一使用价格战武器带来的自我损害相当严重。这也使国美和苏宁必须把促销费、进场费等"其他业务利润"变成最重要利润来源(在两者净利润中所占比倒均超过100%),使他们能够把伤害部分地转移到供应商身上。但是这种做法带来的显然是一种不稳定的价值链条。一个企业很难"统治" 整个产业链条,更何况这种"统治"如果在保证自身利润率的同时,却降低了全行业的平均利润宰,那么这种统治恐怕就更难长久。对于国美和苏宁这两家中国家电零售产业的霸主来说,"南京战役"已经让他们把价格战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在价格战这种破坏环境的"核武器"之外,寻找更"环保"的武器,同时调和产业内部矛盾去构造更和谐也更稳定的产业链条,已经成了他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5年,中国的家电连锁零售行业进入了最疯狂的"大跃进"时代,完成上市过程之后的国美,苏宁,都将募集的巨额资金毫不犹豫地砸向了"圈地"运动。今年上半年,苏宁电器共在武汉、南宁以及广州、汕头等20个重要城市突击开设了65家连锁店,并计划在下半年持续密集渗透这些刚刚登陆的一、二线城市,将新店的数字再增加120家。而国美的"跑马圈地"也进行得丝毫不含糊, 2005年,国英的扩张目标是年内新增130家连锁店。如此的扩张速度,把所有其他家电零售企业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在家电零售业这个产业链条上,"美苏"已经成为真正的"超级大国"。有道是一山难容二虎,圈地扩张的背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战争自然在今年也进入了"决战"阶段。2005年,国美在苏宁的老巢南京的核心商圈--新街口--开了一大一小两家与苏宁旗舰店不足百米的"双子星" 卖场,对苏宁的"核心阵地"进行两面夹击,并扬言要动摇苏宁的根本。为了确保"家门口的尊严",也更为了在资本市场面前应对国美的叫板,苏宁全力应战,一场空前激烈的肉搏战由此在南京展开。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大决战"之中,双方精彩激烈的策划、准备和实施的过程,堪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战争大片。可以说,这场战役把"美苏争霸" 的斗争形式推向了"军团级别"的大对决,今后,他们之间的战斗都将是对其全国范围的经营管理、资源调配甚至是长远的"战争策略"的直接比拼。但是,这场气势恢宏的大战背后,却隐藏着一个重大的转折点。"美苏"大打价格战,殃及了五星、永乐等相对弱势的连锁业者以及无数其他类型的家电零售企业,令他们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更多的家电零售业者会因无法承受"美苏争霸"带来的冲击而倒闭, 同时,超级大国博弈中第三方势力也开始显现重要性,短期来看的合纵连横,长期来看的家电零售业的整合和集中都将进一步深化,而"美苏"并不一定是这个趋势的受益者。同时,"美苏"的南京战役把中国家电零售巨头"压榨供应商"的能力演绎到了极致。在家电制造厂商眼中,连锁业者们没有节制的扩张运动显然是一场浩劫的开始,在"美苏"不断开店又不断转移开店成本、惨烈对决却又拿供应商填坑的"借台唱戏"游戏中,很多家电厂商都嗅到了死亡的气息。于是,"美苏争霸"一方面令家电制造业饱受震荡,一方面也加速了全行业洗牌,拥有非常强势的品牌和市场地位.能够与国美.苏宁这些零售寡头平起平坐的制造业寡头很可能会产生。实际上,国美和苏宁都在遇到单位面积销售额和销售利润持续下滑的问题,这一方面说明了其扩张带来的单店运营能力薄弱,也说明了他们单一使用价格战武器带来的自我损害相当严重。这也使国美和苏宁必须把促销费、进场费等"其他业务利润"变成最重要利润来源(在两者净利润中所占比倒均超过100%),使他们能够把伤害部分地转移到供应商身上。但是这种做法带来的显然是一种不稳定的价值链条。一个企业很难"统治" 整个产业链条,更何况这种"统治"如果在保证自身利润率的同时,却降低了全行业的平均利润宰,那么这种统治恐怕就更难长久。对于国美和苏宁这两家中国家电零售产业的霸主来说,"南京战役"已经让他们把价格战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在价格战这种破坏环境的"核武器"之外,寻找更"环保"的武器,同时调和产业内部矛盾去构造更和谐也更稳定的产业链条,已经成了他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决金陵     
2005年,中国的家电连锁零售行业进入了最疯狂的“大跃进”时代,完成上市过程之后的国美,苏宁,都将募集的巨额资金毫不犹豫地砸向了“圈地”运动。今年上半年,苏宁电器共在武汉、南宁以及广州、汕头等20个重要城市突击开设了65家连锁店,并计划在下半年持续密集渗透这些刚刚登陆的一、二线城市,将新店的数字再增加120家。而国美的“跑马圈地”也进行得丝毫不含糊, 2005年,国英的扩张目标是年内新增130家连锁店。如此的扩张速度,把所有其他家电零售企业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在家电零售业这个产业链条上,“美苏”已经成为真正的“超级大国”。有道是一山难容二虎,圈地扩张的背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战争自然在今年也进入了“决战”阶段。2005年,国美在苏宁的老巢南京的核心商圈——新街口——开了一大一小两家与苏宁旗舰店不足百米的“双子星”卖场,对苏宁的“核心阵地”进行两面夹击,并扬言要动摇苏宁的根本。为了确保“家门口的尊严”,也更为了在资本市场面前应对国美的叫板,苏宁全力应战,一场空前激烈的肉搏战由此在南京展开。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大决战”之中,双方精彩激烈的策划、准备和实施的过程,堪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战争大片。可以说,这场战役把“美苏争霸”的斗争形式推向了“军团级别”的大对决,今后,他们之间的战斗都将是对其全国范围的经营管理、资源调配甚至是长远的“战争策略”的直接比拼。但是,这场气势恢宏的大战背后,却隐藏着一个重大的转折点。“美苏”大打价格战,殃及了五星、永乐等相对弱势的连锁业者以及无数其他类型的家电零售企业,令他们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更多的家电零售业者会因无法承受“美苏争霸”带来的冲击而倒闭, 同时,超级大国博弈中第三方势力也开始显现重要性,短期来看的合纵连横,长期来看的家电零售业的整合和集中都将进一步深化,而“美苏”并不一定是这个趋势的受益者。同时,“美苏”的南京战役把中国家电零售巨头“压榨供应商”的能力演绎到了极致。在家电制造厂商眼中,连锁业者们没有节制的扩张运动显然是一场浩劫的开始,在“美苏”不断开店又不断转移开店成本、惨烈对决却又拿供应商填坑的“借台唱戏”游戏中,很多家电厂商都嗅到了死亡的气息。于是,“美苏争霸”一方面令家电制造业饱受震荡,一方面也加速了全行业洗牌,拥有非常强势的品牌和市场地位.能够与国美.苏宁这些零售寡头平起平坐的制造业寡头很可能会产生。实际上,国美和苏宁都在遇到单位面积销售额和销售利润持续下滑的问题,这一方面说明了其扩张带来的单店运营能力薄弱,也说明了他们单一使用价格战武器带来的自我损害相当严重。这也使国美和苏宁必须把促销费、进场费等“其他业务利润”变成最重要利润来源(在两者净利润中所占比倒均超过100%),使他们能够把伤害部分地转移到供应商身上。但是这种做法带来的显然是一种不稳定的价值链条。一个企业很难“统治”整个产业链条,更何况这种“统治”如果在保证自身利润率的同时,却降低了全行业的平均利润宰,那么这种统治恐怕就更难长久。对于国美和苏宁这两家中国家电零售产业的霸主来说,“南京战役”已经让他们把价格战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在价格战这种破坏环境的“核武器”之外,寻找更“环保”的武器,同时调和产业内部矛盾去构造更和谐也更稳定的产业链条,已经成了他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樊兰 《IT经理世界》2009,(11):50-51
电视机正重回从前的娱乐中心的地位。 作为一个美剧迷,从前只在电脑上看网络视频的小张,自从买了一台46英寸的大液晶电视之后,便开始坐在客厅里的沙发上舒舒服服地追看最新一集的《迷失轧在国美、苏宁等家电卖场的电视机区域走上一圈,便会发现“上网”是当仁不让的最大热点;各大电视厂商纷纷推出搭载自己的视频平台的“互联网电视”,供人们在线下载和观看视频内容。土豆、迅雷、PPS等视频网站也陆续与电视厂商合作,为后者提供内容支持。  相似文献   

17.
《IT经理世界》2012,(20):30-30
国美电器是中国家电零售渠道领域最著名的品牌之一,作为该品牌的塑造者国美电器集团始终坚持"薄利多销,服务当先"的经营理念,以最终消费者利益为核心,以成就品质生活为使命,一直倾力于将国美电器打造成倍受尊重的世界家电零售行业第一企业的宏大事业。目前,国美电器集团拥有每年千亿规模的低价采购能力、全国最大的大家电物流配送网络、领先的信息化后台处理系统,其业务总体增长速度一直位居行业前列。  相似文献   

18.
国美新野心     
6月24日下午,国美电器对外公布了“未来五年战略规划”:国美每年销售增长率目标为15%,2014年,国美销售规模将实现1800亿元,有效门店将达2000家。在经历了20个月“黄光裕事件”的影响之后(黄光裕2008年11月被拘),国美电器终于理清了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05年3月29日,柘荣县工商局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经营户金某以“国美电器广场”的名义销售电器,涉嫌侵犯“国美电器”注册商标专用权。经查,当事人得知国美电器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为推销其经营的家电产品,在未取得国美电器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的情况下,擅自以“国美电器广场”的名义(当事人正以“柘荣县国美电器广场”为名称向柘荣县工商局提出登记申请)销售电器,并通过户外广告、宣传单等形式对“国美电器”这一标志作突出使用。  相似文献   

20.
瞬间2:2007年12月14日晚10时58分,国美电器(493.hk)发布公告宣布,借助第三方力量曲线收购大中,并在当天就划拨出36亿元人民币。国美电器在与苏宁电器(002024.sz)争夺大中电器的并购战中胜出。不过这场被戮力渲染成虎口夺食的收购,实际上不过是失而复得而已,因为大中和永乐本就已经合并,而永乐也被国美收购,不过国美为此曲折多付出了14亿元人民币,因为最初永乐电器收购大中时的开价才22亿元。但是国美多付出多少其实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收购本身契合了资本市场对国美年报的企盼,在临近年关的时刻的大并购,注定要成为国美电器2007年年报中最为耀眼的一笔。国美电器2007年3季度报显示,销售收入达到303.19亿元人民币,增幅为70.46%;但是同店销售额增长只有0.76%。也就是说,2007年,国美电器自身的增长非常乏力,而业务增长的期望将完全寄托于合并报表之后大中的70多家门店。资本市场本来就需要一些刺激,那么企业就只能让年报变得更绚丽。但是2007年所有能够合并的家电连锁都被国美括入囊中,2008年年报公布之时,嗜好吞并式扩张的国美将如何是好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