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资本市场持续释放其活力,中小企业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新常态之下,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状更加严峻,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笔者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特点为基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背景,通过分析产生融资困境的内外部原因,提出发展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创新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和"投贷联动"融资模式的对策,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2.
李英  孙学文 《特区经济》2009,(11):221-223
电子商务应用模式是关系到中小企业运用电子商务成败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理论和我国电子商务发达区的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状况出发,对苏州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与发展对策进行研究,以期对苏州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制度安排与绩效:日本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中全方位的立法支持,分工合理的融资机构和不断创新的融资业务为日本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该模式中融资机构的民营化、市场化改革趋势日益明显、业务模式也不断创新,并且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实施效果,研究这些变化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探索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民营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资信差、贷款难、信息不对称等诸多融资难题,浙江省率先推出了一系列担保创新模式,并提出加快融资平台建设的对策,为解决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开辟了切实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作为民营经济强省的浙江,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服务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发展迅速。然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尤其是县域商业性担保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因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已日益凸现出众多病症,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现象。本文通过调研,对浙江省县域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发展现状进行深度剖析,希冀能引起相关方面的注意,引导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规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莹  王利刚 《乡镇经济》2004,(12):33-35
作为民营经济强省的浙江,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服务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发展迅速。然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尤其是县域商业性担保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因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已日益凸现出众多病症,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现象。本通过调研,对浙江省县域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发展现状进行深度剖析,希冀能引起相关方面的注意,引导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规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小企业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特别是金融危机环境下,中小企业也出现了很多发展中的困难,其中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经被提高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文章主要提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群,共担风险,利益共享,银行发放担保贷款等新的信贷模式及相应的贷款办法,解决长期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8.
《宁波通讯》2012,(9):20-21
奉化市深入加强银企对接,充分整合政府、银行、担保机构.中小企业的资源。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和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逐步形成“政府搭建融资平台、民营担保公司担保、地方银行委托贷款、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新模式。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实践,这一融资平台在服务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创了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奉化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新局面,在实践中兼具推广功能。现将有关做法刊出,供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9.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认识误区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一)间接融资方面的现状 1.企业间接融资渠道过于狭窄,主要靠银行;融资方式单一,以贷款为主.2003年8月份,人民银行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除外)的1358家金融机构和2438家中小工业企业的贷款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贷款依然是中小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2003年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占中小企业国内融资总量的98.7%.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基本上存在融资方式单一,过多依赖贷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以青木昌彦的银行辛迪加及相机治理模型为基础,构建一种适合于中小企业的辛迪加贷款模式。该模式通过银行间的风险分担、消除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促进银行放贷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可得性。对中小企业融资中银企信贷关系的动态博弈分析,进一步表明辛迪加贷款模式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指出我国辛迪加贷款模式的发展还应该注意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和加强对牵头行的激励。  相似文献   

11.
作为融资的一种新途径,近些年来小额贷款公司已经在全国各地展开试点工作并且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文章从小额贷款公司产生的背景、产生的必然性出发,结合浙江省作为首个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省份当前运行情况为分析视角,尝试寻求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陈伟 《特区经济》2014,(1):62-63
我国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控制普遍存在着信贷风险评估建设滞后、贷款类型单一、贷款审查制度欠规范、缺乏针对小微贷款风险控制机制等问题,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微型贷款的成本较高、银行缺乏信贷风险控制思想、小微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不健全等原因所造成的。针对小微企业不同的信贷风险类型,运用各种风险防范手段,严格控制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流程的创新优化思路,并从经营管理思路、贷款营销、贷前调查、贷款审查、贷款审批、贷后管理方面提出了科学可行的对策。本文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力求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小微贷款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其他银行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额贷款公司市场定位与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额贷款公司于去年在全国范围内试点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起源及市场定位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于久洪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8):155-158
文章以银行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建立霍特林博弈模型研究了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在线性市场情况以及完全信息情况下,不同规模、不同成本结构的双寡头银行各自的最优贷款定价与贷款风险水平选择。研究发现,当两银行贷款成本相差不大时,规模越大的商业银行的最优贷款定价越高,贷款平均风险水平也越高;此外,加强存款人对商业银行的市场约束力,可以有效降低所有银行的贷款定价水平和贷款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5.
珠三角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姝 《特区经济》2006,(4):57-58
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在信息严重不对称条件下,金融机构贷款行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们对企业实行惜贷、信贷配给和更高的抵押要求,这严重影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必须建立新型银企关系、整合地方资源,发挥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作用、完善信用担保体系,这有助于解决珠三角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16.
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有价值的有形抵押资产,银行等金融机构基于风险等因素考虑,不愿意为其借贷资金。处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等技术优势,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一环。文章分析了现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中政府的角色,阐述了政府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中的合理定位以及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合理介入,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相似文献   

17.
贺怀龙 《科技和产业》2012,12(5):139-141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入小额信贷。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广大工商个体户、小作坊、小业主,贷款的金额一般在1 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债务人仅凭自己的信誉就能取得贷款。本文结合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发展现状,采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宋怡林 《特区经济》2011,(11):101-103
当前城市商业银行扩张性发展非常活跃,但扩张并不是其唯一发展模式,专注于本地开展单一地域的经营活动,能够使城市商业银行走上"小而精"的发展道路,从而取得竞争的优势地位。城市商业银行自身资本实力不强,单一城市发展模式下,容易造成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对此应当通过立法引导城市商业银行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对贷款集中、贷款关联交易等给以规范,还应加强资本不足的法律责任体系建设,以严格的资本充足法律制度来控制城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19.
当前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危机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保证我国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实现就业的重要基础,并继续以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市场应变能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体制变革的重要力量。然而一个名为"次级房贷债券"的金融衍生产品,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并在2008年9月中旬迅速升级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这一飓风般的金融动荡,正在引发全球经济放缓,也在对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中国经济和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面对危机中小企业必须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才能在"海啸"过后继续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20.
Credit Constraints i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Afric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 investigate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firms in Africa's manufacturingsector are credit constrained. The fact that few firms obtaincredit is not sufficient to prove constraints, since certainfirms may not have a demand for credit while others may be refusedcredit as part of profit maximising behaviour by banks. To investigatethis question, we use direct evidence on whether firms had ademand of credit and whether their demand was satisfied in theformal credit market, based on panel data on firms in the manufacturingsector from six African countries. Of those firms with a demandfor credit, only a quarter obtained a formal sector loan. Ouranalysis suggests that while banks allocate credit on the basisof expected profits, micro or small firms are much less likelyto get a loan than large firms. We also find that outstandingdebt is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obtaining further lending. Therole of outstanding debt is likely to be a reflection of inefficiencyin credit markets, while the fact that size matters is consistentwith a bias as well, although we cannot totally exclude thatthey reflect transactions costs on the part of banks. We presentan analysis showing how much more profitable small firms mustbe to obtain a loan than large fir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