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一个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目前,我国大企业的金融需求可以通过商业银行来满足,农村乡镇企业的金融需求可以通过农村信用社来满足,而剩下的农户和微型企业,如农村个体工商户,受金融交易成本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他们的信贷需求需要通过微型金融,正是小额信贷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2.
京津风沙源金融支持后续产业发展存在理念执行阻滞、项目支持力度不够、涉农金融机构扶持力度不大、金融组织体系不完善、创新金融产品种类不多、评级授信客户少和金融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而后续产业企业的自身缺陷、金融、政策及法律制度等因素又是制约金融支持后续产业的主要因素。文章认为,后续产业应向深层次、多样化发展壮大,加快农村金融改革,优化后续产业政策环境并加大支持力度,健全担保体系和建立金融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高度化,但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所提供的金融支持与金融服务远远不能适应其要求,出现农村金融的缺失。农村金融缺失的原因很多,制度经济学认为,农村金融的制度缺陷是农村金融缺失的一个重要根源,因而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以构建一个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4.
张宇 《中国经贸》2010,(24):159-160
从农村金融体系应发挥的有效功能角度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既应有为个体私营经济、民营企业服务的中小型商业银行,又要有为农民、农户服务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为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和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性银行。而当前农村金融支农中存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村融资需求金融产品供给矛盾突出、民间金融机制存在制度性缺陷和系统性风险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地区的分钟。因此,为加快农村地区发展,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基本功能、加强农村金融人才培养、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培育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机制、加快法律制定,为农村金融刨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要重视建立和完善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财税支持体系完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其本质的特征决定了它具有弱质性和不稳定性,在激烈的竞争中无法与大企业集团进行抗衡,因而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来实现的,国外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政策已相对较为完善,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制定了许多针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政策,但与发达国家的支持政策相比,还存在许多缺陷,相应的财税政策还有待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周丹 《改革与战略》2013,29(5):64-67
构建完善的新农村金融体系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新农村建设能够开展得更加从容顺利。但受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供给约束、制度缺陷和环境制约等因素的影响,以现有的金融服务系统来支持新农村建设,存在着许多困难。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如何建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以支持浙江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并结合提出了发挥金融机构的融资作用、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和优化农村金融环境等政策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框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农民工住房总体还处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并存的状态。应加快建立农民工住房供应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补贴制度、财税支持制度、金融服务制度、土地供应制度、规划保障制度相互补充的农民工住房政策体系,使进城农民工的住房条件尽快改善。  相似文献   

8.
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的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金融体系的支持。文章在对几个农村金融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文章认为,应通过创新需求层次,构建多层次供求均衡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创新信贷供给主体,构建我国开放的、多元化的和多主体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创新发展思路,应对农村金融供给的“市场失灵”;创新法律和监管制度,优化农村金融商业运作模式和培育信用文化等举措,逐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9.
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我国现有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性缺陷已成为制约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阻碍了金融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已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制度经济学为理论依据,可以发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制度变迁的成本和公共选择的结果影响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变迁,所以说制度创新是发展农村金融体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和合作金融相结合的三大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村资金需求提供了良好基础.然而,我国完全意义上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尚未发育成熟.农村金融机构组织体系还存在着功能不健全性和单一性,表现出明显的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11.
党守华 《新疆财经》2006,(4):61-63,80
本文认为,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有财税政策方面的原因,如地区财政支出总量不足,结构欠佳,经济发展的财政基础较为薄弱;东西部地区投资的原有财税政策差异明显,严重阻碍了资本的西流;缺乏强有力的财政政策投融资体系与政策的支持等。因此,要开发西部,关键是财税政策的调整与改进。  相似文献   

12.
Making use of th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technique and taking undesirable fiscal phenomena into account,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quantifies the public finance performance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China during the course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reform. The introduction of undesirable fiscal outcomes into this assessment makes it possible to identify meaningful and inform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public finance performance in China. When reforms are first implemented, local public financial performance improves because undesirable fiscal phenomena have not yet become too serious. The tax sharing system reform did not work well in its early stages, and negatively impacted public expenditure efficiency. The reform started to play a substantial role between 2001 and 2005, when local governments experienced better public finance performance. Corresponding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financial sector in recent years, local public financial performance worsened after 2007. Further reform of the current fiscal and taxation system is necessary in China, to ensure a brighter future for the nation.  相似文献   

13.
政府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是经济增长理论和宏观公共财政理论研究的重点,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本文在一个资本积累与创新相互作用的框架下内生化劳动力供给,假设政府通过征收平滑的收入税为公共支出融资,并且将政府公共支出区分为资本性支出和研发性支出,从而考察了税收和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当政府通过征收收入税为生产性公共支出融资时,收入税税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一个倒U形的关系,从而回到了Barro(1990)的结论,尽管本文强调的政府财政政策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与Barro(1990)差别较大;在基准经济(benchmark economy)的参数环境下,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一个倒U型关系,从而经济中存在一个最优的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14.
发展生态农业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生态农业的正外部性及风险性等决定了政府必须利用财税政策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为有效发挥财税政策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作用,必须适时开征农业生态税,实现农业补贴政策逐步向生态农业倾斜和优化支农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战略取向:2010~2020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减少财政层级,为落实省以下分税制和深化配套改革铺平道路;建立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改革;促进增长方式转变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改革;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在改革中要遵循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优化税制结构,完善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税种,财产税、资源税及其他特定目的税类相互配合的复合税制体系税。此外,还应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刘琦 《特区经济》2008,(9):139-140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安排,我国农村与城市之间实行两种不同的公共财政体制,造成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过窄,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客观上对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制度提出了时间上的紧迫性。针对于此,本文认为应该根据农村经济运行实际规律,改变目前过于偏重城市的公共财政政策,加快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步伐,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汉昆 《特区经济》2011,(6):289-291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自产生伊始,就有效地将虚拟金融与实体经济结合到了一起,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创新形式,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然而,它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制度上的问题尚待解决,政策性金融作为政府财政和商业性金融的巧妙结合体,必将成为PE制度完善的有效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8.
实践表明,农村金融发展不仅仅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以及纯微观层面的产品创新、经营机制转化的问题,农业本身的弱质性决定了农村金融发展还是国家的政策性问题,即农村金融发展需要有别于城市金融的政策环境。文章从多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框架出发,通过与我国城市金融政策环境的比较,探寻我国在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方面存在的差距,最后提出进一步加大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孟莹莹 《特区经济》2007,(3):186-18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东部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而中部地区却一直没能成为国家发展的重点扶持对象,加上政府在财税政策制定上出现偏差,致使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迟缓。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某些财政政策,制定有利于中部发展的财税政策,是促进中部崛起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