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本文以近年来中国农民维权抗争的新形式“软维权”为例,分析了当代中国农民“软维权”所面临的尴尬处境,梳理了既有的农民维权机制的类型和利弊.从农民、政府、社会这3个维度分析了政府介入农民维权机制的必然性.在新公共服务理论背景下立足政府购买服务角度提出解决农民”软维权”困境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丁锦 《宁波经济》2012,(7):36-39,42
社会信用包括人、企业、市场、社会、政府等元素。十年来,宁波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已逐步形成"资源共享、评定公正、约束有效、维权有力"的特点。本文剖析了"信用宁波"体系建设的内生逻辑与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3.
诚信正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最具焦点性的话语之一,成为我们社会当下最为稀缺性的道德资源。今年3·15的主题是"诚信·维权"。可是,年年有维权年年有侵权,维权行动收效甚微。只有政府、企业、消费者和传媒各司其职,增强消费者的"自我维权"意识、商业者的"换位思维"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高校工会维权工作面临的创新机遇,阐述了高校工会维权工作借鉴社会管理创新理念和方法的必要性,提出了借鉴社会管理创新理念,构建高校工会维护教职工权益新体系的措施。要充分发挥二级教代会作用,构建维护职工权益的源头参与机制;关注民生,构建长效"精准"帮扶机制;多方协同,构建"协同合作、联动维权"新格局;依靠法律,构建高校工会依法维权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彭红波 《开发研究》2013,(1):139-143
改革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市场化的推进,劳资关系逐渐取代农地关系成为我国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然而,当前我国的劳资力量对比明显失衡、劳资矛盾日渐凸显。当前我国的劳资矛盾在私营企业中最突出、矛盾的核心是经济利益、"权利争议"多于"利益争议"、个人争议多于集体争议。未来一段时期,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如果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缺位或越位,雇主不履行相应社会责任,在劳动者维权意识增强的情况下,我国劳资矛盾的风险性还将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6.
王艳 《黑河学刊》2011,(3):61-63
城市社区业主维权日渐成为一种不可小觑的社会现象,它推动了城市政治发展与治理模式的转型,预示着公民社会崛起的先声。根据维权目的(经济利益或政治权利维护)和维权手段(理性维权和非理性维权)两项主要维度,将其划分为暴力对抗型、精英主导型、以法抗争型和业主自治型;针对这四种不同类型的业主维权模式,政府应建立和完善对业主集体维权行动的信号解读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保护机制和冲突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7.
工资集体协商在化解劳资矛盾的同时,既兼顾了企业、劳动者双方的利益,又契合了政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的目的;既增强了广大职工的维权意识,健全了企业民主管理机制,又完善了政府维权机制,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广元市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关注度、知晓度、评价度、满意度等进行实证调查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现阶段开展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从而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为推进基层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网络购物市场的活跃与网络消费维权诉求成正比,要求政府职能应明晰定位。从基层工商部门对网络市场坏境监管的工作职能来看,针对经营主体真实身份识别困难、网络消费监管权属模糊不清等政府监管不到位问题,政府应尽快归位,构建"12315"新型网络消费维权政策体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考察与分析,认为北京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中的宏观政社关系是一种形式上的法团主义,具体表现为:政府承认具有垄断法团性质的"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合法性,并给予大力支持,政府通过"枢纽型"社会组织联系分散的社会组织,贯彻相关政策法规并将其整合进政府的决策体制。但是,当前北京市"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的构成情况使得其无法真正代表成员组织与政府沟通,法团主义中的核心——"利益代表机制"在这里并没有完全实现。所以,建议市政府尝试从当前草根社会组织中选择基础好、能力强的组织充实队伍,使法团主义的"利益代表机制"更有效率,形成更加双赢的政社关系局面。  相似文献   

10.
"不受监督的权利必然导致腐败"。打造法治政府的当务之急则是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实现政府"归位"、"不缺位"。要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使各级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基本到位。  相似文献   

11.
陈锦文 《特区经济》2011,(6):133-135
随着举世罕见的老龄社会到来和高龄社会的发展,"社会和谐养老"已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中政府必须正视与亟待破解的重要命题之一。基于向社会福祉跨越的政府行为目标,运用社会资本理论探索地方养老保障制度中政府行为优化途径,有助于保障地方养老保障制度焕发制度生命力,实现制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易凤兰 《乡镇经济》2011,2(3):76-82,87
法治是与人治相对而言的一种治国方略,中国在20世纪末(党的十五大)明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1世纪初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建设目标。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而这种关联性的内在根据就在于二者在价值上的契合。文章详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行政法治在民主的价值、自由的价值、平等的价值、公正的价值和秩序的价值等价值上的价值契合。  相似文献   

13.
吴素芳 《乡镇经济》2008,24(4):76-79
无论哪种发展模式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宁夏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模式,总体发展要依托政府,走政府推动的外生型发展模式;“专业大户+基地+农户”是首选的发展模式;“党支部+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民”的发展模式是宁夏南部山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主导模式;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股份合作的组织发展模式是最佳的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农民增收:缩小区域差距的一个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丽 《乡镇经济》2009,25(5):34-37
农民收入的区域差距比城镇居民收入的区域差距更加突出,从这个角度讲,缩小农民收入的区域差距在缩小地区差距的进程中尤为重要。农民收入的分配状况是一个关系整个社会能否和谐发展的大问题,政府必须担负起应尽的责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5.
傅瑜 《中国经贸》2008,(18):46-47
市民社会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社会组织机构,它的产生与发展就是一部世界宪政史的发展过程。市民社会组织的产生、发展都对于宪政价值中的民主、法治、权利保障以及权力制约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即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了市民社会组织的宪政价值,并结合我国目前市民社会组织的发展概况阐述如何充分发挥我国市民社会组织的宪政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6.
乡镇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是我国的一个热点问题。乡镇基层政府作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可或缺的主体之一,其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直接关系到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水平和广大基层群众利益的实现。文章提出乡镇政府基层公共服务能力的概念,展现了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现状。围绕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提升,进行了成因分析,并运用公共选择、委托一代理人及新公共管理等理论的相关内容对其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7.
冷继波  梁媛 《特区经济》2008,(11):140-142
目前我国的政府会计制度是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但随着新公共管理的兴起,它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建立以绩效为导向、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体系不仅能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有用的信息,随着公民参照意识的提高、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政府履责的能力和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8.
人的发展经济学与政府社会福利改进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林 《改革与战略》2009,25(11):9-13
先天禀赋和后天发展机遇的不同,决定了社会中财富创造者在现有制度环境下财富分配成果的不同。因此,贫富差距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文章证明了基于经济人假设建立起来的经济学自身并不能解决财富的有效分配问题。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不能走“杀富济贫”的平均主义老路,而是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例如通过合理的税收转移支付为穷人建立适当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持社会的长治久安。为此,文章建立了政府社会福利改进的基础模型,并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数字模拟,最后还解析了模拟过程和结果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9.
倪羌莉 《乡镇经济》2008,24(3):120-123
从目前各地农民集居建设的实施情况来看,存在两大难点:土地与资金。而如何解决好这两大难点,有序推进集居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从文章的分析看,农民集居建设不仅具有私人产品的特征还具备公共产品的特性,属于准公共产品。因此,完全通过市场化的模式或由农民自行建设一般是不可行的,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而针对建房用地与资金两大因素的区别,地方政府要采取不同的施政方式。建房用地获取要以政府为导向,而资金筹集需要政府引导以及发挥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20.
热切关注人及其现实、命运与未来,是法兰西人文精神传统之核心内涵。在现代社会所赖以存在的"‘理性’与‘人性’假定"陷入深度危机的历史语境中,福柯发掘了现代"精神性知识"的危机根源在于它的知识-权力之本质。这种本质要求对人自身进行理性规训和科学管控,同时由此而演变成了对人之不符合理性、不符合科学的诸方面的压制、阉割和驯化,甚至演变成了疯狂的理性化运动。而从知识-生活层面观之,这种自我治理作为知识-权力的内在要求和生命政治实践,为自我修行和完善准备了理性技艺、方法、路径等条件,同时我们又须抵御和化解知识-权力所导致的理性泛滥。抵御和化解之路径在于"关怀自身"的"生存美学",也即作为"自由实践"的"自我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